第13節:第九講(2)





這個時候,禮親王說你要非問我,我告訴你,我就主張立豪格,他這一說我主張立豪格,阿達禮不說話了,禮親王說立豪格,禮親王的孫子沒說話,當時豪格一愣,哎,我這兒有三旗,兩紅旗也支持我,五旗了?八旗五比三,剩下鄭親王也主張立我,六個了,這個時候您想您要是豪格的話,您讀過幾本書,簡單的堯舜禹的故事您知道,這個時候您要是豪格,您下一句會說什麼呢?您肯定會謙虛地說,別立我呀,我福少德薄,不行不行,你們還是另選高明吧,你們千萬別立我,立誰都成,就是別立我。

這個時候多鐸又說了,誰想立你,本來你這一輩子就說一句實話,就是福少德薄,就不應該立你,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誰想立你啊?弄一大紅臉,您想您要是豪格的話,您是不是也得臉紅?這個福少德薄是您說的吧,人家也同意,人家也說您福少德薄吧,多鐸還說,你不信問問大家,大家都同意你的觀點,你就是不應該當皇上,你就是福少德薄。在那個時候,豪格特生氣,就坐在一邊不說話。在這個時候,兩白旗不相讓,但是我們說門外的兩黃旗的人一看自己的主子受了委屈,馬上跨前一步,我們吃先帝的,喝先帝的,使先帝的,用先帝的,先帝對我們不薄,今天咱們就得說出個子午卯酉來,如果不立先皇的兒子,我們今天就血濺崇政殿。在這種情況下,禮親王代善張嘴說話了,我老了,你們立誰都行,這個會我不主持了,我誰都同意,回家了啊。你們選完了皇上告訴我一聲,我給皇上磕頭去。人家禮親王走了。禮親王這一走,阿濟格也走了。阿濟格,多爾袞的哥哥說,我就這一句話,除了立我們家哥們兒我誰都不同意,我這話擱這兒走了,他也走了。多鐸一想,我不能走,我還得跟這兒看著,我還得在這兒攪場呢,我還得看結果呢,我要是一走了,剩我哥哥一個人,指不定誰拿一刀子一捅下去我這個哥哥死了就完了,不行,所以我得在這兒看著。所以多鐸沒有走。

這個時候,老謀深算的濟爾哈朗說了一句話,我看咱們這樣吧,豪格說他不願意為皇上,他說他福少德薄,大家也同意這種觀點,那他就甭當了。但是呢,大家的意思我看是非得立先皇的兒子了,先皇的兒子有八個,除去豪格那七個,我看咱就立福臨好不好?立五歲的福臨好不好?睿親王,您的意見呢?多爾袞的意見我們先暫且不提,現在的問題是,這個鄭親王打的什麼如意算盤?他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他首先想到的是化險為夷,要拿出一個雙方都認可的人來。那麼雙方都認可的人既不能是豪格也不能是多爾袞,提他們兩個誰都不合適。現在提一個小孩,雙方都能接受。在這所有的小孩當中,您考慮一下也是,只有正宮的這兩個人有資格,只有是貴妃、妃子才有資格,庶妃、普通的偏妃不能算,就兩個孩子啊,一個是莊妃的,一個是懿靖大貴妃的。懿靖大貴妃那個雖然說規格上比較高,畢竟嫁過兩個男人,讓人聽著不好聽,不如莊妃,莊妃她畢竟是原裝的啊,十二歲就一直跟了皇太極,而且是皇太極最為寵信的。提她的兒子,雙方能接受,蒙古人能接受,滿洲人能接受,我也能接受。所以,這是當時鄭親王的想法,他還想,我提出來的,我有擁立之功,所以他一想,我提出這個,肯定他們都得同意。

結果您猜怎麼樣,他還真想對了。多爾袞一張嘴就說,我同意您這個觀點,這個肅親王他說他福少德薄,我也覺得是這樣,他不適合當皇上,您提出福臨當皇上比較合適,名字也好聽,福臨。但歲數比較小,這樣吧,由鄭親王和我兩個人監國、輔政。等孩子大了,等皇上大了以後再還政于他,大家還有問題嗎?多鐸他一想,這是我哥哥說的,那就算了,豪格一想,福少德薄這是我自己說的啊?哎,這是我弟弟,沒意見,沒意見就散了,給皇上磕頭去,准備准備給新皇上磕頭吧,散會,散會,這個會就散了。鄭親王的想法我們清楚,問題在于多爾袞是怎麼想的呢?他為什麼不稱帝呢?他不稱帝為什麼又支持福臨呢?他為什麼非得讓福臨當皇上呢?難道他真的跟福臨的媽媽莊妃有什麼關系?還一個問題,他如何面對這眾多的反對者呢?

這多爾袞不稱帝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客觀方面,他的兵力不足。我們剛才算了,多爾袞兩白旗六十五個牛錄,豪格,三個旗加在一塊兒不就六十一個牛錄嗎?足了,足什麼啊?您算一算,六十五個,六十一個,最後雙方都打完了的時候,很有可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政治上讓鄭親王濟爾哈朗或者禮親王代善這幫老家伙們奪得了,那我就吃虧吃大了,沒有絕對把握的事我不去做。所以這是他的第一個想法。

再說,我的野心那大了去了,統一滿洲八旗,當皇帝,這是最小的一個目標,滅大明朝,滅李自成,滅張獻忠,滅這個,滅那個,統一整個中國,這才是我心中裝的事。我哪能在這種情況下跟他火拼,太傻了,這是他的第一點。客觀方面,兵力不足;主觀方面就是目光敏銳,志向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