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第九講(3)





在這方面我們說,他心中裝的,我一定要超過我的父親努爾哈赤,也要超過我的哥哥皇太極,我要把這個江山迅速地平定下來,我就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我所用,最終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的任務。我現在的任務是攻打北京,遷都,滅明朝,滅李自成。當一切功成名就以後,這個皇上我不是隨時想當就當嗎?那麼小一個皇上,我想滅他還不容易?

我們再返過頭來看看當時的大明朝。大明朝滅亡了,崇禎帝上吊了,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明朝已經滅亡的情況下,那幾個遺子遺孫,那前後立了好幾個王還掐,我是正宗你不是正宗,不去跟別人打,反而內訌,你說這樣的朝代,它能堅持幾年?

我們返過頭來再說李自成,再說張獻忠。兩個人一前一後稱了帝,張獻忠已經進了四川,李自成也想進四川,兩個人居然在四川打起來了,放著後面大清朝的追兵不打,兩撥人掐起來了。您說,這樣的人真的能當皇上?您說就在當時的情況下,崇禎帝、李自成、張獻忠、多爾袞,這幾個人您去查一查,這幾個人相差不到十歲,您去看看,這些人誰能夠有多爾袞的算計?誰能夠把天下大事裝在自己的心里?所以我們說,多爾袞他的雄心壯志太大了,所以他不急于當這個皇帝,正是不急于當皇帝的,成就了一世的英名偉業,想當皇帝的,前腳當了皇帝,第二腳就死了。

1644年,李自成當了皇帝,1645年,李自成就死了;1644年,張獻忠當了皇帝,1646年就被射殺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多爾袞不急于當皇帝,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我們不是說多爾袞這個人早就有聰明,有計算。不當皇帝對于多爾袞來講只是他的中策和下策,這絕對不是多爾袞上上策的決定,也絕不是多爾袞內心早已經想好的。

現在我們要回答的是,多爾袞為什麼要立福臨為帝,他為什麼同意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意見,去立福臨為帝呢?應該說原因有如下兩個:

第一,是以退為進,攝政稱王。一提到多爾袞立福臨,很多人就會產生一種誤會,馬上就會把全部注意力盯到一個什麼問題上,多爾袞別跟莊妃有一腿吧?肯定是,要不然干嘛支持他。諸位且不想,立福臨不是多爾袞提出的,那是鄭親王濟爾哈朗首先提出來的。這個時候您要說,多爾袞跟福臨的媽媽莊妃有點什麼不清不白的關系,我不大同意。沒有證據證明,他們這個時候有什麼花邊新聞,沒有,最起碼這個時候他們之間,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什麼也沒有。

其實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多爾袞他的想法太簡單了,既然他當皇帝我不願意,我當他不願意,咱們各退一步的條件下,咱們就得選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這個合適的人選最好是一個小孩子,而福臨恰恰又小,但福臨這個人當時鄭親王濟爾哈朗一提他就同意,為什麼?他也清楚福臨的特殊地位,確立福臨,雙方都沒問題,這是一個小孩子,我能當攝政王,而且確立福臨還能爭取滿蒙之間的團結,這是太當務之急了,只要爭取了滿蒙之間的團結,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我們還要滅掉大明朝呢。所以這才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一種選擇。

第二,也就是支持立福臨的第二個原因—避免內訌,顧全大局。

這個剛才我們說了。首先這個大局是什麼呢?就是滿洲人的團結。在這個問題上,他絕對不可以讓豪格當皇上,自己也不能當皇上。豪格當了皇上那會怎麼算計他啊?死無葬身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很好,讓年幼的扶正,我既可以達到滿洲人內部的團結,也可以達到滿蒙的團結,我就可以滅掉大明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接受了濟爾哈朗的意見。濟爾哈朗他更高興啊,他提出讓福臨當皇上,他就是有他的想法,他可以沾光。原來我們這個家族,努爾哈赤他們家哥倆兒,我們這支在這個朝廷中什麼地位都沒有,任人宰割,這回,從此以後,我們舒爾哈齊一支的人崛起了,我們說話算數了,我們可以也當輔政王了。這個江山有我們這家的一半了,我從此以後可以擴充我這個藍旗的勢力。他也想著他那支子呢,他代表著他們那個家族,所以他也高興。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多爾袞立福臨為帝,不但達到了整個滿洲人的團結,而且還達成了滿蒙的團結。下一步的任務是,如何處置當初擁立多爾袞的人和當初擁立豪格的人,也就是處置雙方的反對者呢?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處死阿達禮和他的伯父碩托。碩托是禮親王代善的二兒子,阿達禮是禮親王代善的孫子,這兩個人在9月26日的皇位爭奪戰中一直堅定地站在多爾袞的一邊的。那多爾袞在新皇帝繼位以後,第一件事就處死這兩個人,怎麼回事?怎麼能夠這樣做呢?曆史上是這麼記載的:

他說這兩個人看到新的皇上不是多爾袞,就想發動政變。殺掉豪格和新皇帝,強行擁立多爾袞為帝。結果被他們的家長禮親王代善發現,代善大義滅親,馬上向多爾袞告發,代善向多爾袞告發了自己的兒孫兩輩之後,把這兩個人押到了多爾袞那兒,多爾袞下令,將這兩個人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