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第十九講(2)




那麼論據五,順治諭旨露出的破綻。持太後下嫁說的人認為,在1660年,順治皇帝有一次頒布了一道諭旨,里面露出了蛛絲馬跡。這道諭旨的背景是,1660年12月24日,按公曆說,已經1661年了。在這一年的舊曆臘月,他的乳母李氏病故,他寫了一個諭旨,這個諭旨里面說:“睿王攝政時,皇太後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後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皇太後眷念慈衷,賴以寬慰。”這里面,值得我們研究的是這麼幾句話,一個是“每經累月方得一見”,另外一句是“皇太後縈懷彌切”。這道諭旨真太奇怪了。五歲的一個小孩,當了皇上,這皇上他怎麼會不跟他媽媽在一起呢?小孩肯定住在宮廷大內里面,偌大的一個紫禁城,里面就一個男的,就這麼點一個小孩住這麼大一個房子,他媽哪兒去了呢?他媽為什麼和他每經累月才能見一面呢?而且後面的話說,這個皇太後縈懷彌切,那麼你為什麼不看你兒子去呢?他不就一個小孩嗎?他能跟那兒辦什麼正事?你為什麼不看他去?

話又說回來了,皇太後想你,你這個小孩,你怎麼不去看看你媽呢?一個月見不著一面?這中間肯定有問題,是什麼夾在了太後和順治皇帝的中間了呢?誰能擋得住這個去路?持太後下嫁的人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多爾袞,誰也沒有這個能力。他們恰恰就認為,一個月方見一面,那肯定是太後不在宮里,她住哪兒呢?她住多爾袞他們家了,所以自然一個月看望自己的孩子一次。所以,這是第五個論據。

第六個論據,是風水牆的訴說。我們知道,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陵墓,像明陵,在十三陵。清陵呢?前後一共有三個清陵對不對?沈陽有一個,河北有兩個,每個陵都得有一個陵圈子。這個陵圈子都得有一道牆,把所有的陵包圍起來。你會發現,把這三個陵圈子都包圍起來以後,外面還有一個人的陵—昭西陵。孝莊皇太後的墳,不在這三個陵中的任何一個陵墓里面,她在外面,就她一個人孤孤單單,如同孤魂野鬼一般飄蕩在這三個陵圈子外面。按照曆朝曆代的規矩,只要是皇上的妃子,除非你犯了謀刺皇上的罪過,不管你是死在皇上前面,還是死在皇上後面,你的陵墓都必須得擱在那個皇帝旁邊,按照你生前和他關系的親疏薄厚,親,就擱在旁邊合棺,不親就擺在外圍,但是你總得在一個棺槨里面,你總不能飄著。但是,清朝,就她一個人飄著。

孝莊皇太後的靈位為什麼會飄著呢?曾經有過這麼一種說法,七十四周歲的孝莊皇太後按照祖制要運到關外的昭陵,與皇太極合葬,當孝莊皇太後的遺體的棺槨走到清東陵附近的時候,突然之間沉重異常,一百二十八名杠夫被壓得抬不起來。晚上,康熙帝做夢,說這個孝莊皇太後跟他說:“我絕不與太宗合葬,如今,子棺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安葬,切記吾言,休得違誤。”當然這是野史。

但是正史中是怎麼說的呢?正史中還真有這麼一個說法,我們查閱《清史稿》第二百一十四卷,這卷講的都是後妃,《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後妃列傳?孝莊文皇後傳》記載,她在死前給他的孫子康熙的遺言是這樣的:“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于孝陵附近安錯,我心始無憾。”

這句話翻譯成我們現代漢語,就是說,她說,太宗文皇帝已經死那麼多年了,他那棺材已經在東北這麼多年了,不要為我輕易地就把他打開,沒有必要。而且,我心里頭天天就惦記著你爸爸和你,我兒子和我孫子,你就把我埋在你爹那個墳旁邊,隨便找一塊地兒就得了。哎,問題在于什麼,這個康熙還挺聽話,孝莊皇太後死了三十五年之後,直到康熙死之時,他都沒把他的奶奶安葬。那棺材就一直擱在地面上,就沒有入土為安,三十五年啊。我們人盡皆知,稍微看一看,看一點《清史稿》的人,我們都知道,康熙對他的奶奶那感情是非常深厚的,遠比順治跟他媽孝莊深厚。那麼深厚的感情,怎麼能夠不把自己的奶奶入土為安呢?他這中間是什麼原因讓他不能下決心,你不管她埋哪兒,先把她埋了啊?三十五年,直到他死三年以後,他的兒子雍正帝繼位三年以後,才把她安葬在孝陵外面,清東陵的外面。而怪怪的是把這個陵起名叫昭西陵。昭陵就是皇太極的陵,那在沈陽了,這昭西陵在清東陵的外面,算怎麼檔子回事呢?真像她說的:“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舉妄動?”真的是那樣嗎?

就在此前一年,皇太極的另一位皇後就是孝莊的姑姑去世,就把皇太極的棺槨給撬起來,入土為安了,把皇後擱在那里頭了,這是前面。後面我們再說一個,那比這個,這才三十幾年啊?我們還有一個更長的例子。您想,1861年,咸豐帝病死,1908年,咸豐帝的妻子慈禧太後病死,四十七年都撬開,入土為安了,她與前面不對,與後面也不對,前面也有過死過許多年埋一塊兒,後面有死過比她長過許多年埋一塊兒?為什麼她這個陵,就不埋在一塊兒,而且她這個孫子就不敢給她埋呢?而且最後她這個重孫子給她埋,還單單給她建一塊兒,把陵圈子給她圍起來讓她放在外面?這肯定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