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第二十三講(1)





“太後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攝政王,現方鰥居,周室懿親,元勳貴胄,其身份容貌,皆為國中第一人,太後頗願紆尊下嫁。朕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著所司預辦。”

孝莊皇太後下嫁給了睿親王多爾袞,肯定會給包括順治小皇帝在內的整個愛新覺羅家族帶來巨大的影響。多爾袞會如何對待順治小皇帝?順治小皇帝又會如何看待自己曾經的叔叔、現在的繼父多爾袞?順治小皇帝又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母親孝莊皇太後?自認為得到了孝莊皇太後全力以赴支持的多爾袞又會如何對待他的那些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兄弟?而這些人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呢?

第二十三講 多爾袞之死

首先,我們還得從多爾袞與順治小皇帝的結怨談起。

兩個人的關系越來越惡化,為什麼會惡化?我們在不談他與多爾袞、孝莊皇太後的關系之前,我們先簡單地瀏覽一下中國曆史。您看看,中國曆史,從周到清,那麼多的攝政王,哪一個攝政王有好下場?所以,我們不談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就知道,多爾袞的結局一定是悲劇性的。

多爾袞何許人也,他能跟我們中國曆史上的周公相比嗎?堂堂周公攝政,讓周成王憋得三個月不說一句話,不敢說話,不敢出家門,生怕人家誤會他要篡權,要怎麼樣。多爾袞熟讀漢家的書,他會不清楚嗎?他太清楚自己作為攝政王將來的下場會是什麼。他要避免這種下場出現,他要改變曆史對于攝政王的結局。所以,他對于順治小皇帝做的,是仁至義盡。他也非常清楚,一旦孝莊皇太後下嫁給多爾袞的話,那給孝莊皇太後帶來的結局將會是什麼,他太清楚,萬曆小皇帝是如何對付張居正的?

根據《明史》記載,萬曆小皇帝十歲繼位,由于皇太後極為信任張居正,所以把所有的大權交給張居正。張居正對于十歲的萬曆小皇帝的教育,從知識層面上,是全面、系統的,從管理層面上,是管教嚴格的。但是,正是他的全面、系統、嚴格的管教,造成了小皇帝的叛逆心理。十年以後,張居正一死,萬曆小皇帝馬上不顧自己母親的一切教誨,立即扒墳掘墓,銼骨揚灰,這就是他對于張居正的報複。不僅如此,拒絕上朝,拒絕批改文件,拒絕一切,沒有他,沒有張居正教育的這個高徒,明朝恐怕還不致于滅亡得那麼快。

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多爾袞采取了兩個方面的措施,第一,規定從孝莊皇太後開始,嚴格執行後宮不得干政的制度,從孝莊皇太後開始,一直到慈禧太後之前,清朝所有的後宮都很好地堅持了這個制度。只要一當皇帝,只要你的孩子一當皇帝,你就離你的孩子遠遠的。所有妃子養的孩子,都得領到皇後那兒去教育。皇後的孩子皇後不能教育,離開你的母親,斷絕你們之間的往來。你對他沒有感情,沒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到最後你愛不起來他,也恨不起來他,因為這是規矩。這就是我們講順治他經常見不到孝莊皇太後,當了皇帝倒見不著太後。

第二,在對于順治小皇帝的教育問題上,采取順其自然的辦法。什麼叫順其自然呢?這里的順其自然,是指第一,在學習滿漢兩種語言的問題上,先學哪個,後學哪個?還是兩個並重?誰留的作業多?是滿文師傅留的作業多,還是漢文師傅留的作業多,重點學習哪個?多爾袞自己不是教育家,他只能憑自己的直覺,給順治小皇帝做一個簡單的決策。他還在關外,就給五歲的順治小皇帝請了五個師傅,三個滿人,兩個漢人,五個人進行教育。既然我不能拿主意,那就順著小孩的便吧,小孩愛學什麼學什麼,那您說您要是順治小皇帝的話,您是滿洲人,您肯定先學滿文,然後您再學漢文。小孩誰不喜歡玩兒啊,對于一個小男孩來說,肯定先學騎馬、射箭。所以他就開始學習這些。

入關以後,他又繼續對順治小皇帝進行教育,又派了新的師傅。結果,小皇上不滿意。順治皇帝在成人以後,經常埋怨人家多爾袞,說我的叔叔攝政王,就怕我學習好,不給我派師傅,天天讓我玩兒。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您想一想,順治小皇帝的父親,臨終的遺言是什麼?不能放棄滿人的傳統,一定要學會騎馬射箭。甭說順治,您看康熙、雍正、乾隆,哪個不是馬上皇帝,哪個在馬上“弱”過?這是人家的傳統,你必須要學會騎射,你不能忘記祖宗的教誨。所以順治皇帝,騎馬射箭好,這是祖宗教育的結果。多爾袞自己拿不定主意,他也只能按照他的哥哥皇太極的說法去做。

所以,正史上不論是《清史稿》也好,《清世祖實錄》上也好,都有大量的關于順治皇帝如何不滿意多爾袞對其教育的說法。但這些說法,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出自順治小皇帝的嘴。他埋怨多爾袞,不讓我學漢語,你看我現在的漢語,當了皇上以後,漢族大臣跟我說話我聽不懂,不知道他說什麼,我聽懂了我不會說,我不知道怎麼交流,都怨你。其實您想,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學外文,然後就當著皇上,學了外文還要跟屬下交流,對任何人來說也會成問題。所以,史書上關于多爾袞缺乏對順治小皇帝教育,疏于管理,說多爾袞刻意怕他學習,怕他怎麼樣,是完全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