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遭受重創(安得海之死)(3)



不過,慈禧太後也非常注重禮節,看重"面子",所以對身邊道德家們的指責也樂意深表贊同。慈禧太後當政的最初幾年,經常可以看到此類語言得體的詔書,但其中的誠信度卻令人深表懷疑,實際上也從未有人把詔書所言當真。下面這份詔書頒布于慈禧太後垂簾的第三年,即1864年,非常具有典型性。

"乃本日據賈鐸奏稱,風聞太監演戲,費至千金,並有用庫存緞匹裁作戲衣之事。覽奏實堪詫異,方今各省軍務未平,百姓瘡痍滿目,庫帑支絀,國用不充,先皇帝山陵未安,梓宮在殯,興言及此,隱慟實殷,又何至有如該禦史折內所稱情事?況庫存銀緞,有數可稽,非奏准不能擅動,茲事可斷其必無。"

1866年,兩位敢于直言的諫官再度上奏痛斥安得海胡作非為。奏折中說:

"皇帝貼身太監的遴選應多加慎重。前明之所以滅亡,直接原因就在于宦官為亂。此等小人巧舌如簧,深諳恭維之術,往往以小忠小信向主上邀功,得其信任喜愛。憑借皇帝的信任和保護,這些人結黨營私,地位逐漸穩固,以至最終堅不可摧。為了避免此等悲劇,臣等懇請皇上身邊之人應老成持重,品行兼優。主上應該摒棄貌美的年輕太監,以防這些小人蒙惑上聽,圖謀不軌。"

慈禧太後以皇帝之名對這份奏折的批複為:

"奏折所言極是。宦官擾亂朝綱之事史上曆來多見,我朝深以為戒。自大清始建以來,列祖列宗聖明有加,不僅明令禁止太監干預國事,而且不許他們奪取聖聽。因此,近二百年來,這些跳梁小丑根本沒有機會擾亂朝綱,太監亂政之事已成曆史陳跡。垂簾聽政以來,兩宮太後也嚴格遵守我朝家規,禁止奸佞小人接近主上。閱覽此奏折,朕如履薄冰,深感太監為害之嚴重後果。特命如有太監欺上瞞下,必立即嚴懲不貸。百官大臣對于此類奸人應及時稟報朝廷,好做處罰。朕希望所有太監應忠誠耿直,遠離奸邪。"

表面看來慈禧太後欣然納諫,但實際上,深宮中吃喝玩樂的生活依然如故,而安得海對慈禧太後的影響更是有增無減。京城酒肆茶樓中廣為流傳,說安得海口出一言猶如聖旨一般;慈禧和安得海經常身著戲裝在禦花園游玩;安總管還穿著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的龍袍;太後還公然賜予他象征皇族權力的玉如意。在這種形勢下,一些誇大事實的流言難免流傳于大街小巷。有的說安得海根本不是太監,更有甚者說慈禧和他還生了一個私生子。還有許多類似的栩栩如生的故事,都是關于內宮的荒淫無度,或者是戲子偽裝成太監入宮,後來被關入地下冷宮之類的傳聞。當然,此類傳言大都毫無根據。但這也是由于咸豐皇帝執政時期,朝綱紊亂,內宮失紀,後來慈禧太後又寵信太監,遂使謠言頻生,京城內議論紛紛。其實慈禧是借此沽名。

慈禧太後離不開安得海,從飲食起居到休息就寢,安得海成了她身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安得海長得端正,身材也很標致,皮膚保養得也好,他每天恭恭敬敬、一絲不苟地侍候著慈禧太後,連慈禧太後就寢都不離左右,于是,慈禧太後私幸安得海、小安子是假太監之說,就甚囂塵上。

慈禧太後寵愛安得海,戲稱他為人精兒,愛稱為小安子。宮里宮外,無論何人,都怕安得海,連慈禧太後的獨子、年輕的同治皇帝也怕他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