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第一部 他們(13)



《淇奧》

《考槃》

《碩人》

《氓》

《竹竿》

《芄蘭》

《河廣》

《伯兮》

《有狐》

《木瓜》

我尤其喜歡其中的那首《竹竿》:

藋藋竹竿

以釣于淇

豈不爾思

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

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

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

泉水在左

巧笑之瑳

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

檜楫松舟

駕言出游

以寫我憂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遠嫁的女子想念她衛國的親人。在魯國時我曾聽樂工用笛子伴奏演唱過它,可那時除了悱惻的旋律,它並沒有給我留下更深的印象。後來,到了衛國,我才重新聽到了它;後來在路上,我又不止一次地默念起了它。每當想到它,我總禁不住潸然淚下。是啊,如這詩中的女子,我們在外漂泊已經多年了,我身上從魯國帶出來的那塊佩玉也早已磨花。這些年中,我曾盡量使自己像老師一樣,保持著精神振作。"胡說!天降大德予我,他們能把我怎麼樣?"我們從曹國途經宋國時,宋國司馬領著士兵來驅逐我們,老師喝住了我那些扯直缰繩准備逃命的師兄弟們,傲慢地叫道。噢,盡管這是句荒謬、包含著自殺傾向的話,可他那不可一世的氣概還是令我傾倒。我們誰也不可能像老師這麼把一句話同時說得既荒謬又感人。是的,我理解他,也欣賞他。難道,我一度不是他手下口才最好的弟子,甚至比那位正埋頭做面餅的子貢都要棒?盡管後來,我僅僅因為是提了一個愚蠢的問題,便在老師那兒失了寵。這幾天,我們一直沿著這條不知名的小河行走。在黯淡下來的光線中,越過了子貢的脊梁,我看到了河邊馬車旁伯牛的模糊的身影。我看到了我們這支小小的隊伍如一輛使用過度的馬車在剝落瓦解,我成了一個他們眼中的懶蟲,子貢沉默了,冉求走了,曾點死了,公西赤變態了。在這旅行中我們都發現了自己的真實面目,都從隊伍中剝落了出來。在我們之中,也許唯有我們的老師仍未違背初衷,信念與當年離開魯國時一樣堅定了。顏回與伯牛早已宣稱他們不再想做官,只希冀終生跟隨著老師,而子路,盡管他背下了老師那麼多的格言,但從來都掩飾不了他骨子里的暴力傾向。越走,我越感到不理解我的老師。以他的才能,他本應該成為一位詩人、音樂大師或純粹的學者,但他奔走多年的目的卻不過是想從政。不錯,他當年在魯國時干得是不賴,政績還相當不錯,可為了齊國送來的一些美女駿馬和子路的一個鎪主意,他就辭官了,不干了。結果為了謀得一個新職位,我們跟著他一晃就是這些年。國王們懷疑他的才能政見,他對他們則更不滿意也更挑剔。我從沒見過比他更挑剔的求官者,也從未見過有把一樁世俗事務上升到如此荒謬的高度並在其中傾注了如此多的理想色彩的。我們想介入世俗,反給拋離了世俗,淪為了旅行家或流浪漢。在這令人不安的荒誕與不應有的旅行艱辛中我們紛紛精神崩潰,我們是憑著對他最後一絲的忠誠才繼續跟隨著他。實際上,除去了老師本人,可能誰也不再去關心這旅行的目的了,它早已迷失,旅行也已成了我們多年來養成的本能與習慣。也許,在弟子們當中,唯有我仍在思索著這次旅行了。誰說我是一個只會睡覺的懶蟲?難道他們不明白,打盹其實正是我進行思索時的最佳狀態?我思索著老師的固執。我們的缺陷可能在于太世俗化了。我們不懂得制造奇跡,諸如發布恐怖的大預言,將土變成面,讓瞎子複明,催眠那些國王,給他們看一些奇特的幻像。我們太樸實了。我們沒有複雜、令人眩目的理論,缺少一本教科書。我們跟人們講樸素淺顯的道理,這些道理他們做不到,可我們反而受到了嘲笑。我們不是神也不是先知。我們平等地待人換來的卻是屈辱。在路上,我的老師不是常常停下車,以免打擾了那些玩泥巴的小孩嗎?有誰能夠像他這樣博學同時又是那樣的謙遜?如果他願意,他完全能把自已裝扮成一個先知。那本預言家和巫師必讀的《易》,不正是靠了我的老師整理才免于失傳,為世人所知?我一直在懷疑,這次旅行一定是一個錯誤,可是我們都無力改變它了。我們在途中開過了一次次的討論會。僅僅是為了給自己鼓勁,老師總不厭其煩地要求我們談談自己的理想。噢,比起在魯國時,這些討論是令人失望的。它沒有了機智與我喜愛的學術味兒,全是不斷地重複與自我吹噓,成了饑餓者的精神會餐,流浪漢的妄想發作。在這些討論中,公西赤總是能占據我的上風,而在魯國時以善辯著稱的我,只因為是提了一個尖刻的問題,便在老師那兒失了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