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吐蕃凶焰


"參見皇上!"群臣等睿宗坐定,行禮相見.

睿宗掃視一眼群臣,目光停留在陳晚榮上身上,微一點頭,又掃視別的臣子,直到掃視完也沒有再停下來.

殿內眾臣中,陳晚榮的品秩最低,站在最後面,一臉肅穆.按照規矩,今天這早朝,陳晚榮沒份.至于李隆基為何要他來上朝,陳晚榮到現在也沒有想明白.

"各位愛卿:朕今天把你們召集到這里,是為了召見吐蕃使者."睿宗開宗明義:"大唐和吐蕃正在交戰,吐蕃使者此番前來,似有所仗恃.他們的人在長安行凶耍橫,坑害百姓不止一起,已經好幾件了.沈卿,此事你可知道?"

敢情昨天遇到的達布,不過是坑害百姓中的一個,陳晚榮還真是意外.心想,早知如此,昨天就應該再好好教訓一下達布.

沈榷出班奏道:"啟奏皇上,這事臣已知曉.不過,他們是吐蕃的人,臣暫時沒有動他們.臣是想等到皇上召見吐蕃使者之後再來問罪."

如此處置倒也不錯,睿宗點點頭道:"朕知道了.朕倒要看看吐蕃使者究竟有多橫?"

吐蕃人在長安耍橫雖時有發生,但如這此這般橫行,還是頭一遭,睿宗不由得心頭火起:"叫格桑進來.""宣吐蕃使者格桑覲見大唐皇上!"內侍尖著嗓子吼一聲.

"宣吐蕃使者格桑覲見大唐皇上"的聲音一聲接一聲的傳出殿去.

不一會兒,一個個頭高大,皮膚帶有太陽黧黑色的吐蕃人大步而入.一雙眼睛很是有神,微一轉動之際,就把大殿光景看在眼里,臉上沒有任何變色,朝睿宗走去.

他身後跟著兩個吐蕃侍衛,右邊那個正是昨天給陳晚榮抽打過的達布.說來也巧,達布進來正好看見陳晚榮,不由得臉上變色.眼里射出凶狠之光,惡狠狠的盯著陳晚榮,要不是在朝堂上,肯定朝陳晚榮撲上去了.

陳晚榮輕蔑一笑.不予理睬.達布心想這事先擱下.等到見過睿宗之後.再叫上格桑和陳晚榮理論.討個公道.

兩個兵士上前.攔住達布和另一個侍衛.格桑臉上作色:"他們是我地侍衛.理當跟我一起."

睿宗冷冷地道:"格桑.這里是大唐地朝堂.不是你吐蕃地牧場.任由你想帶誰進來就帶誰進來.把這兩個不懂規矩地東西給朕轟出去!"

格桑本以為現在交戰吐蕃占了上風.數萬唐軍集結在石堡城前不敢打石堡城.他耍耍威風也沒問題.沒想到地是.睿宗根本就不給他機會.不由得一愣.念頭轉動之際道:"陛下.我是使者.有權帶侍衛."

睿宗不動聲色.還是那般冰冷:"格桑.朕就正告你.這是大唐.得由朕說了算!朕說你可以帶侍衛.你才能帶;朕說不可以.你就不能帶!"

對睿宗.格桑有所耳聞.知道他是個好人.一般不會為難人.哪里想得到.見到睿宗地面.才知和傳聞相去甚遠.睿宗不僅不好說話.還很強硬.格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情報出錯了.回去得好好質問一下這些搞情報地人有沒有偷懶.

格桑不能不爭臉面:"陛下.格桑身為使者,奉命前來朝覲陛下,商議兩國和議.若是陛下如此無禮,請恕格桑無法完成使命.告辭!"轉身就朝外面走.

睿宗決心給格桑一個下馬威:"格桑,你要走,也得等大唐行完法.沈卿,把那幾個坑害百姓的壞東西揪出來."

沈榷應一聲,大步而出,雙手一招.過來一隊龍武軍.沈榷吩咐一句.龍武軍應一聲,小跑著去了.不一會兒.龍武軍回轉,帶來幾個吐蕃人.

這幾個吐蕃人兀自強橫:"放開我,放開我!我是大吐蕃人,你們不能如此對待我們!我要見你們的皇帝,我要向你們地皇帝告狀!"

吼得雖是厲害,只是沒有效用,龍武軍根本就不理睬他們.

沈榷冷著一張臉道:"我是大唐中書令,奉皇上旨意執法. 你們當街欺民,罪在不赦,按大唐律法,每人杖三十棍!"

"你敢!"吐蕃人仍是不相信沈榷會動真格的.

沈榷手一揮,龍武軍兵士把幾吐蕃人掀翻在地,舉起殺威棍就要開打了.終于,他們相信這是真的,不是隨便說說,不由得求饒了:"大人,請手下留情,小的知罪,小的知罪!再也不敢了,再也敢了!"


格桑見勢不妙,一個健步沖到睿宗面前道:"陛下,請容我一言."

睿宗瞄著他,不再說話.格桑抓住機會道:"請問陛下,即使我的人有錯,那也該是長安令來管,何勞陛下親自過問."

他是想先把這事拖過去再謀對策.他的想法是不錯,只是睿宗決心要教訓教訓他,煞煞他的氣焰,不為所動:"格桑,朕要告訴你兩點,一是朕要不要過問,得由朕說了算,不勞你過問.其二,朕之所以要當著你的面打他們,就是要煞煞你地氣焰,讓你們長長記性.格桑,你要記住,大唐不是好惹的."

這番話說得義正詞嚴,擲地有聲,陳晚榮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平日里那個大好人似的睿宗居然說得出如此有力地話語,無不是暗中喝彩.

挑明了要嚇唬嚇唬你,格桑能怎麼樣呢?只有服軟:"陛下,請別誤會,格桑不是那意思.格桑的意思是說,我把他們帶回去,好好教訓教訓他們."

睿宗依然冰冷:"大唐執法,不予外人.打!"

龍武軍領旨,揮起殺威棍打下去,幾個吐蕃人疼得直叫.等到打完,幾個吐蕃人血淋淋的,趴在地上爬不起來.

格桑額頭上的青筋直跳,眼里如欲噴出火來,想救救不了.想找睿宗求情,睿宗根本不給他機會,叫人推搡著他來看行法,幾乎把胸膛給氣炸了.

陳晚榮出班道:"皇上,還有一個亂法吐蕃人沒有予以懲戒."

睿宗很是感興趣,問道:"是誰?你指出來."

陳晚榮看著達布道:"就是他.昨天在街上強買.給臣撞破.本該十兩銀子的東西,他只給六兩,還耍橫,說大唐的律法管不著他."

"沈卿!"睿宗招呼一聲.

沈榷上前喝問道:"可有此事?"

有了前車之鑒,達布要橫也橫不起來了,臉色大變:"有有有,有這回事!"

"打三十棍!"沈榷非常干脆的斷了他的罪.

達布求饒道:"大人饒命,大人饒命.這位大人昨天打過我三十馬鞭了."

陳晚榮冷冷的道:"昨天是教訓你,並不是代表朝廷行法.今天.你該為你昨天地狂妄無知領罪了!"

龍武軍兵士把達布掀翻在地,開始行法.格桑瞅著陳晚榮問道:"請問大人高姓大名?"

陳晚榮看他眼里閃著凶光,知道他不服氣.大聲回答道:"我姓陳,叫陳晚榮!"

格桑施禮道:"謝陳大人出手,教訓達布這不成器的東西."

嘴里在道謝,心里卻是恨得要命,陳晚榮不去理他,冷冰冰地回一句:"不客氣!"

等到打完,格桑還沒有說話,睿宗先發話了:"格桑,你現在可以走了.沈卿.代朕送客.格桑,回去告訴你們的人,朕不會任由他們胡作非為!"

"請吧!"沈榷側身送客.

格桑這次前來長安身負秘密使命,和唐朝交涉不過是其中一個不重要的使命罷了.最重要的是有使者這個身份,行事就方便多了.按照出使的規定,辦完事就得離開,要是現在就走,正事還沒開始辦,他不可能再呆在長安.于大計不利.


權衡一番,格桑決定忍了,恢複平靜道:"陛下,格桑奉命前來議和,還請陛下允准."

太平公主接過話頭:"議和?廢話!你們吐蕃多少次和大唐議和,又多少下次撕毀和議,出兵騷擾大唐?你還有臉說這話!"

唐朝和吐蕃打打和和,幾十年下來,都不知道經曆過多少回了.議和二字根本就是沒用的廢話.

格桑為了正事.只得再次忍了:"公主有所不知,格桑是帶著十二分地真誠前來.大吐蕃是真心想和大唐做朋友,大吐蕃贊普墀德祖贊願意和大唐皇帝陛下永做兄弟!"

贊普是首領地意思,當時吐蕃是墀德祖贊在位.

"要是不呢?"一直沒有作聲的李隆基說話了.

格桑一臉的沉痛:"太子殿下,大吐蕃和大唐就好象桑格樹上的兩朵美麗的鮮花,應該讓桑格樹更加美麗,而不是相互攀比,忌妒."

氣焰也下去,和他談談也是必然的,睿宗終于首肯了:"那你說說你們的條件."

總算進入正題了,格桑心下一松,應一聲道:"陛下,墀德祖贊本著與大唐修好的想法,沒有別地要求,就兩個.一個是大唐立即從石堡城撤軍,另一個就是嫁一個公主到大吐蕃.墀德祖贊說了,一定會象松贊干布疼惜文成公主一樣愛惜公主."

"住嘴!"太平公主臉上擰得出水,厲喝一聲:"格桑,你這是在敲詐勒索!既撤軍,又嫁公主,這不是要大唐向吐蕃賠罪麼?異想天開!你以為憑你幾個句空話,大唐就會從石堡城撤退?"

太平公主對和吐蕃通婚可是很不爽.太平公主十六歲時,吐蕃就遣人來長安請通嫁公主,而且吐蕃人中意地就是太平公主.武則天和唐高宗對她很是寵愛,自然不願她去受苦,又推脫不得.實在沒辦法,唐高宗建了一所道觀,要太平公主住進去,對外說太平公主出家了.直到通婚這事平息了,太平公主這才"還俗",這事才算過去.

真要照格桑說地辦地話,唐朝無異于在向吐蕃賠禮認罪.說唐朝打石堡城是錯誤地,這本身就讓性格堅韌的太平公主很惱火,再想起昔年舊事,哪有不出言喝斥的道理.

格桑不無得意的道:"公主,墀德祖贊這是為大唐著想.你們數萬大軍在關前,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徒耗糧食罷了.石堡城是天下第一堅城,大唐這些年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打,打了數十年,有沒有打下來?與其讓將士無辜送命,還不如撤軍修好的好."

諷刺!諷刺!群臣聽了這話,無不是面紅耳赤,怒目而視.就是陳晚榮都覺得面上無光.格桑那副得意嘴臉看在眼里格外惡心,真恨不得給他兩個嘴巴.

睿宗臉上變色,眼睛瞪得老大.怒視著格桑:"格桑,朕要告訴你,這一次,朕一定會把石堡城打下來!不打下來,朕不會撤軍!"有意無意間瞄了陳晚榮一眼.

火炮一造好,石堡城必下無疑,對于這點,睿宗一點也不懷疑.

格桑搖搖頭,當笑話聽:"陛下.您地決心很大,我們墀德祖贊知道了一定很高興.只不知陛下打算打多久?付出多少將士的性命呢?"

睿宗眉頭一挑,就要發作,太平公主接過話頭道:"格桑,石堡城是我大唐地,識時務趕緊歸還大唐.再要你們墀德祖贊負荊請罪,大唐或可饒過你們."

她也對陳晚榮有信心,這話說得底氣十足,絕對不是虛聲恫嚇.

格桑要是信了就有鬼了.仰天大笑:"公主,石堡城是我大吐蕃的,何來是大唐一說?"

太平公主面色一冷:"石堡城是前朝煬帝所建,自然是我大唐的."

格桑不屑的一笑,頗有幾分調侃味道:"公主,大唐代隋而有天下,這是天下共知地事情.煬帝暴君,為大唐唾棄,太宗皇上更是以他為鑒.難道公主就忘了?"

青藏高原這一片土地雖然還沒有並入中國.自從西漢宣帝開始對這里用兵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在為這征服這片土地而奮斗.前赴後繼,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光是戰死在這里的將士,大略估計了一下,不下數百萬之眾.

同時,青藏高原上的土著一邊對抗我們地祖先,一邊接受先進的中原文明.到了唐朝時期,特別是文成公主進藏以後,吐蕃人對唐文明更是認同,還派遣了不少人"留學"唐朝.

這個格桑也沒少接受華夏文明影響,對中國曆史熟著呢.


雖是辯難之詞,卻也有道理,太平公主不由得為之語塞.辯難,睿宗本就不善長,一時間也是找不到話說.

這話要反駁,並非不可能.只是有一點,要承認隋煬帝對于唐朝的臣子們來說誰也沒有那膽,沈榷他們也是找不到話來反詰他.

陳晚榮想了想,立時有主意,出班道:"皇上,臣有話說!"

睿宗正要人解圍,點頭道:"陳愛卿請講."

陳晚榮先請罪道:"皇上,臣的話可能有些不敬,還請皇上恕罪."

只要能把格桑難住就是好話,睿宗哪里會怪罪,鼓勵道:"朕恕你無罪!"對陳晚榮他是信得過地.

陳晚榮應一聲,來到格桑面前道:"格桑,我要正告你一句話:不管石堡城是誰修的,只要是對華夏有益,對抗擊你們這些貪心不足的蠻子有用地事,就應該做!隋煬帝是暴君沒錯,太宗皇上用他為鑒也沒錯.但是,他禦你們這等蠻子于境外的決心更沒錯!大唐繼前朝而有天下,也就擔負起了攘夷地重任!"

話音剛落點,一片叫好聲響起!群臣無不是輕輕擊掌!

睿宗不住點頭,臉露微笑:"說得好!"

太平公主臉帶笑容,沖陳晚榮微一點頭,意示嘉許.

陳晚榮告聲罪,退回朝班.身邊幾個朝臣沖他豎大拇指.

李隆基略一點頭,接著陳晚榮地話反駁下去:"格桑,你熟知華夏曆史,你可知秦始皇一統天下時,為何在九原屯兵二十萬?"

當年,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派蒙恬領二十萬大軍駐紮在九原,知道原因的人卻不多,格桑對這段曆史知之不多,無言以答.

李隆基接著道:"你不知道,是吧?本太子來告訴你原因.蒙恬二十萬大軍駐于九原郡,就是為了防止北方地胡人,匈奴趁華夏內亂之際南下攻掠中原.當秦軍給李牧阻擋住東進勢頭,秦始皇都沒有動用這二十萬大軍.直到秦始皇滅了六國,這支大軍都沒有動用過.這才保得中原安然無恙."

頓了頓,盯著格桑道:"秦始皇那樣的暴君都知道華夏大義,都知道威懾匈奴,保全中原,何況我朝?太宗皇上以隋煬帝敗亡為鏡,並不意味著摒棄了煬帝抗擊你們吐蕃的決心!煬帝雖逝,他抗擊胡虜的大義仍在!"

這話慷慨激昂,擲地有聲,讓人贊不絕口.

太平公主第一個附和:"隆基說得沒錯!這話說得透徹!無論我們地先輩做過什麼事,但華夏大義不會丟失!"

"太子英明!"群臣齊贊頌,就是竇懷貞和蕭至忠他們這些太平公主的人也是大聲贊歎.

這就是李隆基,一個讓人心儀的精明人!

睿宗一臉的笑容,不住點頭:"三郎說得有理,太有道理了!"

格桑滿以為可以難倒群臣的話,卻給陳晚榮和李隆基反駁得他無話可說.格桑哪里會甘心,有些耍賴的道:"石堡城離我們大吐蕃近,當然是大吐蕃的!"

太平公主就要出言反駁他的無賴行徑,李隆基卻沖她一擺手,冷冷的道:"格桑,吐蕃離我大唐也很近!"

一句富有睿智,耐人尋味地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