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三章 三喜臨門


"鄭老爺子,這是……"在場之人只有鄭建秋最有可能請沈榷來赴會了,陳晚榮以為是他,話才說出口鄭建秋輕輕搖頭否決了.如此一來,陳晚榮對沈榷何以會來就更加驚奇了,現在不是究根問底的時候,應該迎客才是最緊要事,越眾而出,來到沈榷面前,抱拳行禮:"草民陳晚榮見過沈大人."按照禮節,民見官要下跪,陳晚榮的膝下有黃金,才不會給沈榷下跪.

如此舉動,很無禮的事情,鄭建秋暗中替陳晚榮捏把汗,然而讓他意外的是,沈榷卻坦然接受陳晚榮的無禮,抱拳回禮:"沈榷見過晚榮兄!"拉住陳晚榮,左瞧瞧,右瞧瞧,親熱得緊,好象是老朋友似的.

兩人初次見面,就如此親熱,鄭建秋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驚訝不置.陳晚榮也不清楚沈榷為何對自己如此親近,開始演戲,臉上堆著親切的笑容:"沈大人大駕光臨,陳晚榮未曾迎迓,還請沈大人恕罪."

"晚榮兄言重了,沈榷不請自來,算是不速之客了,晚榮兄沒有把我趕出去,我就很感激了."沈榷也不笨,言詞得體.回身把跟來的縣丞,幕僚,大戶給陳晚榮一一引介.

陳晚榮自然是熱情相迎,禮畢請眾人進屋.陳晚榮故意落在後頭,挨在黃伯鳴身邊,一扯他的衣袖,輕聲問道:"黃先生,你們這是為何?"

黃伯鳴和陳晚榮的關系不算差,白了陳晚榮一眼:"晚榮兄,您真是見外,今天開張也不告知一聲,也不讓我叨擾您一杯水酒吃吃."

"黃先生事兒忙.我不是怕你分身乏術麼?"陳晚榮笑道.

黃伯鳴在陳晚榮耳邊輕聲道:"晚榮兄,今天來您這里,給您道喜是一樁,可還有一件更重大的事情.您今天可是雙喜臨門了."

"什麼事?"陳晚榮正丈二金剛般摸不著頭腦,一聽這話哪有不問個明白的道理.

黃伯鳴這次沒有做好好先生,而是賣起關子了:"等會沈大人自會告知您的.晚榮兄,您就等著聽好消息吧."

他的表現還真出陳晚榮地意外,陳晚榮半開玩笑道:"黃先生.你要是不說.小心我等會不給你酒吃."

"您不是那種人!"黃伯鳴一句話把陳晚榮封死了.

真是拿他沒奈何,陳晚榮只得放開他,跟上去陪著沈榷.來到院里,陳晚榮請沈榷他們進屋奉茶.陳再榮過來相陪.這麼一大院人,真正有資格陪縣令的也沒幾人.陳再榮雖無功名.畢竟是讀書人,前途遠大,由他來相陪挺合適的.

陳再榮端起茶杯,按照讀書人的禮節給沈榷奉茶:"末學後進陳再榮敬沈大人."

沈榷是讀書人出身,是前輩,陳再榮給他敬茶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沈榷一聽這話,一副受寵若驚之態:"陳年兄啊.沈榷哪敢當您的茶呀!快快放下.我自個來!"真不敢接陳再榮的茶杯.尤其是"年兄"這稱呼,更是讓人莫明其妙.

不僅陳晚榮迷糊了.就是鄭建秋也迷糊了.陳晚榮瞄著黃伯鳴,好象這在他意料中似的,究竟發生什麼事了?

沈榷沖黃伯鳴道:"黃先生,這是你們學館地事,還是你來說吧."

黃伯鳴應一聲,從懷里取出文書,遞在陳再榮手里:"再榮,這是國子監地文書,著你三日內趕到國子監應試."


上次他們來時告訴陳晚榮,縣館決定推薦陳再榮去應試,這才幾天就辦下來了,唐人辦事的效率真讓人心服.

沈榷接過話頭道:"三日後舉行的考核是第一場,主要是關中地區長安附近幾個縣的良家子弟應試,這一場不比別場,由太子親自考核.以太子之聖明,斷不會讓再榮兄這樣地才俊之士明珠蒙塵,再榮兄前途無量!本縣有陳年兄這樣的才俊之士,沈榷不敢不賀!陳年兄,恭喜,恭喜!"

太平公主之所以和李隆基聯手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在很大程度上瞧不起李隆基,自以為她老謀深算,就是武則天對她都是倍加賞識,何況李隆基這個年青人,更不是她對手.然而,她很快就發現她錯了,李隆基人雖年輕,卻膽識過人,聰明絕頂,目光見識無不是高人一等,太平公主這才發覺不對勁,施殿政治手腕,拉攏朝臣,大半朝臣入其黨,在這場政治斗爭中占據著優勢.

李隆基雖是屈居下方,畢竟是太子,名正言順地皇位繼承人,親自考核地話,陳再榮很可能會給挑中,就成了太子身邊的人,伴駕左右.一旦李隆基登基,陳再榮就是前途不可限量,比起他現在去從軍的前途更加遠大.

沈榷久在官場,深諳官場上的逢迎之道,不趁現在和陳再榮結下善緣,更待何時呢?陳晚榮對他急著溜須拍馬的小人嘴臉很是惡心,很是瞧不起他.

李隆基登基是必然之事,他具上皇之資,前期勵精圖治,整軍經武,革除積弊,開創了大治之世,"虜不敢乘月犯邊,士不敢彎弓報怨","開元盛世"美名流傳千古.其強盛程度超過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漢武大帝開創的"漢武盛世"並列,把中國曆史推向了鼎盛之局,就是千年以後,仍為我們所樂道.

要是沒有"安史之亂",中國曆史將會更加輝煌,這都是李隆基的功績.陳再榮真要給陳隆基挑中地話,不是前無量地問題,更有可能會名垂千古.

這可是于陳再榮大有好處,盡管陳晚榮不熱心政治,也是興奮,代陳再榮高興.

這是縣館的大事,怪不得黃伯鳴他們率領生員前來道賀.能得太子考核地事情不多,這是光宗耀祖的事.生員豔慕無已.

"再榮,要是沒有黃先生,齊先生的教誨,你也不會有這機會,給黃先生,齊先生敬杯茶!"陳晚榮忙提醒.

這是應該的,陳再榮端起一杯茶,來到黃伯鳴跟前,按照學生給先生奉茶地禮節.跪在地上.雙手把茶舉在額前:"學生陳再榮謝黃先生教誨之恩."

黃伯鳴對陳再榮是真心賞識,真心希望他有一個好的前程,既是高興,又有些受之不起.接過茶杯,放在桌上.雙手扶起陳再榮.勉勵道:"陳再榮,這次機會可難得呢.大唐建國近百年,既要文才,又要武藝韜略,可是第一回呢.你得好好珍惜這機會,為師相信你一定能成!"

不論成與不成,光這機會就足以讓人驕傲一輩子了,要是換成"范進"之輩.說不定早就樂瘋了.陳再榮的表現卻很平靜,好象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一點高興之情也沒有:"謝黃先生!學生記住了!"

對陳再榮不驕不矜的表現,黃伯鳴打從心里贊賞,不住點頭.沈榷,鄭建中,齊賢明他們也是贊賞不已,年青人本多矜驕之氣,能如陳再榮者鮮也.

陳晚榮不這麼看,眉頭微微一軒,心想這里面有大問題,得找個機會盤問一番.

陳再榮給齊賢明敬了一杯茶,這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兄弟二人陪著眾人吃茶,閑聊.

沈榷一邊吃茶,一邊道:"晚榮兄,你真是不夠厚道."

陳晚榮對他沒什麼好感,在這種情況下又不得不應聲,要不然他唱獨角戲就太不好了,笑道:"還請大人賜教."


沈榷接著道:"本縣忝為甯縣之主,對本縣之事應該多所了解.晚榮兄你開張大喜,也不告知一聲,你說你厚不厚道?"

隨他來那幾個大戶馬上附和道:"晚榮兄真不厚道,這麼大的事也不給我們說一聲.要是怕我們酒水吃得多,自個備上就是."

"大人言重了,言重了."陳晚榮很會開脫之人,順手給沈榷一個馬屁:"大人日理萬機,我哪敢用這點小事驚憂大人您呢."

"小事?"沈榷盯著陳晚榮反問道:"晚榮兄,你可知道你做香皂這事鬧得有多大麼?"

不就一個小作坊,有什麼大不大的,陳晚榮不信,不過嘴上卻道:"大人有所不知,草民放了些爆竹,動靜是比平常大了些."

這話很巧妙的規避了深榷地責難,沈榷為之莞爾:"晚榮兄,你還真是能說會道.我告訴你一個消息,這個消息我是聽說地,不一定准確,你們聽聽就算了,不必往心里去,更沒必要說出去."

這是封口令,什麼事用得著下封口令?陳晚榮不得不信他說的事情一定很大.在座之人都是玲俐人,齊道:"謹遵大人吩咐."

沈榷這才壓低聲音道:"從長安傳來的消息,說皇上用過香皂,贊香皂好用."

武則天女皇烈心,主政期間東征西討,為大唐的強盛做出了很大地貢獻.但是她卻把皇宮弄得有點亂,她這個女皇榜樣令多少女人為之瘋狂,想仿效她做女皇,韋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皆是受她影響.

武則天之後,皇宮里的情勢異常複雜,耳目眾多,就是睿宗晚上和妃子親熱幾次說不定外面都知道,更別說他贊美香皂這等事情了,要傳出來非常容易.

陳晚榮恍然,他明明是想討好陳晚榮,還要下封口令,這個沈榷端地是好心思.陳再榮馬上就要見到太子了,其前途雖不敢肯定,也是充滿希望.再有睿宗金口贊香皂好用,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陳晚榮也是前途不可限量,陳家立于不敗之地!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皇上贊賞地東西,文武百官還敢不買香皂?文武百官里面難保沒有一兩個和陳晚榮拉得上關系的人,一旦陳晚榮和他們拉上關系,這後台就硬了.更別說,皇帝贊譽有嘉,萬一睿宗心血來潮,要給陳晚榮點恩惠.這就前程似錦了.

沈榷不趁這時機來狠拍陳晚榮的馬屁,還能等到什麼時候?

陳晚榮望著馬致中,馬致中輕輕點頭.再看高清泰,微微頷首.怪不得兩人建議陳晚榮把香皂的價格定在十五貫,原來他們早就聽說宮中的小道消息了.他們雖和陳晚榮關系不錯,畢竟是商人,不是官,這話有些顧忌.不能明著給陳晚榮說.

隨沈榷來那幾個大戶.原本十二分不願意,只是礙于沈榷的官威,不得不來.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等事情,自己要是不來.指不定將來會犯上什麼事,對沈榷地"眷顧"之恩是感激不已.站起身.齊向陳晚榮道賀.說些好聽的話語.

這些話都說過了,現在重說,不再是老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多了幾分真誠.

好東西始終是好東西,即使睿宗不贊賞,香皂還是好東西,不過場面話還是要說地.陳晚榮望空抱拳:"皇上天恩浩蕩.草民感激不盡!"

只是有一樁,陳晚榮想不明白.那天在長安賣香皂,沒有和宮里人打過交道,睿宗怎麼用上香皂了?轉念一想,香皂成了倒爺手里地奇貨,說不定哪個拍睿宗馬屁的人買了塊,敬獻給他也有可能.


經過武則天代唐之後,朝局動蕩,宮廷斗爭不斷,皇帝地威信大為削弱,要是處在唐太宗時期,沈榷就是想拍陳晚榮的馬屁,也不敢說出這等話了.

沈榷笑道:"晚榮兄,你在本縣做香皂,不給本縣言語一聲,你說這事該怎麼罰?"

這是玩笑話,當不得真,陳晚榮笑道:"任憑大人吩咐."

"那就罰你三大杯."沈榷玩笑話一說完,這才道:"為了給晚榮兄賀喜,我和甯縣幾家大戶商量過了,請了百戲前來助興.皇上金口贊譽,這是本縣的榮耀,不如此不足以顯大唐之聲威,皇恩之浩蕩."

一句話提到這種高度,把陳晚榮拒絕地話全給封住了,陳晚榮只得接受,抱拳團團一揖:"謝謝各位好意,謝謝!"

沈榷接著往下說:"陳年兄此次進京,以陳年兄地才情武藝,定會得到太子青睞,前途無量,本縣忝為一縣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賀.晚榮兄開張一喜,陳年兄赴京二喜,晚榮兄得皇上恩典三喜.三喜臨門,一定得好好鬧鬧."

原本自個鬧鬧就成,沒想到一下子就成了三喜臨門,陳晚榮要不高興都不成,笑道:"一定,一定!"

一陣笙歌之聲傳來,悅耳動聽,沈榷笑道:"來了,來了!"站起身道:"各位,這就去看百戲助興."

陳晚榮抱拳相請,眾人站起身,跟著出去.幾十人吹吹打打的進了院子,鑼鼓喧天,吞刀吐火,熱鬧勁頭比起只放爆竹大了何止十倍.

唐朝的娛樂活動很多,歌舞,雜技,斗雞走狗,幻術皆有在其列.百戲並不是統稱,而是一種娛樂節目,屬于散樂,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湊,廣受百姓喜愛,可以說是雅俗共賞的娛樂節目.

雇工們老實巴交地莊稼人,一輩子也沒幾次看百戲的機會,自然是不會錯過這等良機,圍成一圈,看得很入神,看到高興處齊聲歡呼.

陳老實夫婦最是高興,萬萬想不到縣尊大人親自前來道賀不說,還請來百戲助興,要二老不高興都不成.雖然他們沒有沈榷那般玲瓏地心思,想不到陳再榮此次去長安意味著前程似錦,能去國子監走一遭也是光宗耀祖地事,陳老實不住摸臉蛋,滾燙的.陳王氏笑得眼紋都不見了,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

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一點准備都沒有,吃飯還真是個問題,好在沈榷考慮得周到,早就向甯縣幾家大飯店預訂了,要他們做好了送到鄭家老宅來就是了.倒省了陳晚榮不少麻煩.

有百戲助興,酒宴異常歡快,自是不必言說.飯後,幾個大戶告辭離去.馬高二人目的已達,急著趕回長安,辭別而去.黃伯鳴和齊賢明留下來,縣館的其他生員和先生自回縣館.

沈榷和黃伯鳴交換一下眼色,道:"晚榮兄,酒足飯飽,本該告辭,只是還有一件事不得不說,還請晚榮兄不要嫌我唐突."

陳晚榮笑道:"大人有話請講.若能做到,草民一定盡力."

"陳年兄此番進京,非同尋常,既是我們甯縣的驕傲,更是縣館的榮幸.本縣的意思是陳年兄此去不能冷冷清清,總得有個儀式,這也是縣館的意思."沈榷笑著撇清:"大唐建國百年,第一次招收這樣地良家子弟,本縣就有陳年兄這樣地才俊應試,這是何等的不易呀.黃先生,齊先生他們嘔心瀝血,把陳年兄磨礪成材,總得給他們一個交待,不是?"

說了半天,還想把馬屁拍得更到位,想搞一個送行儀式.萬一陳再榮高中了,到時只需要說一句"你們怎麼對我那麼沒有信心,連個儀式也不舉行一個",他們就夠受地了.這事做在頭里,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