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四十九章 古代的世界大戰


晚榮一瞧,只見這幅地圖很大,有兩種色彩,一種是主要是現在的中東,中亞和北非部分,寫著"大食"二字.

另一部分為淡藍色,主要是現在土爾其,寫著"大秦"二字.還有現在的意大利部分,也是淡藍色,仍是寫著"大秦"二字.

這幅地圖上的山山水水以及城池都標得清清楚楚,不用想也知道,這是出自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師之手,陳晚榮萬分驚奇"誰有如此淵博的學識呢?放眼大唐不可能有這樣的學者,難道是西方的學者?真要是這樣的話,會是誰呢?"

李隆基把眾將的驚奇模樣看在眼里,不住點頭,笑道:"以前,我們是坐井觀天了,以為西域以外就沒有多大的地方,現在方才知道世界還很大.光是大食就不比大唐小,這是穆罕默德出生的地方麥加,大食人稱為聖城.

"穆罕默德是一個聖人,好比如來佛祖,他創立了穆斯林.他組織了一只有著堅定信仰的軍隊從這里出發,開始了征戰,經過近八十年的戰爭,征服了這麼大一片土地,了不得!"

眾將都知道唐朝和大食爭奪了數十年,卻對大食知之甚少,大食如何起家,如何崛起,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這是第一次聽到有關大食的詳情,不由得豎起了耳朵.

李隆基接著道:"大食的最高權力者不叫皇帝,而叫哈里發.穆罕默德之後,有四位哈里發,他們上台類似于五帝之時的制度,要經過選舉才能成為哈里發.先知死後,他的四位追隨者先後做了哈里發.其中,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家族是先知的敵人,堅決反對先知.然而,奧斯曼卻對先知非常忠誠,當他做了哈里發以後,在帝國中大量安插家族成員,使得家族的勢力急劇擴張.第四任哈里發遇刺後,奧斯曼家族的人趁機控制了帝國,就是大唐現在的對手.大食現在地哈里發是瓦利德一世."

"皇上聖明!"程曉天佩服得五體投地:"皇上,這些事要不是皇上說起,臣等還不知道.皇上學識淵博,臣等心服口服!"

這話說到眾人心里去了,就連陳晚榮也不得不佩服李隆基的學識.陳晚榮盡管來自現代,對曆史不怎麼樣,尤其是世界曆史知之不多,聽著也很新鮮.

李隆基擺手道:"你們就別拍朕的馬屁了,朕也是剛剛知道.這幅地圖是朕請伊拉克的著名學者艾奈斯本立克為朕畫的.他本是伊拉克著名的學者,卻因為哈查只的倒行逆施,不得戴著脖圈兒過日子.哥舒翰到了呼羅珊聽說這事後,派人與他接觸,他心慕大唐,願到大唐來,哥舒翰派人救他出來,送到長安來了."

"怪不得!"陳晚榮恍然大悟.

陳晚榮猛地站起:"皇上.如此淵博地學者.能不能讓臣等見見?"

"是呀.皇上!"程曉天他們馬上附和.

李隆基掃視眾人一眼道:"你們不說.朕也要你們見見.聽他給你們說說西邊地事情.朕也只是聽他說了有關大食地事情.只聽了一部分.還有很多沒有聽.現在.就請艾奈斯伊本馬立克大師給你們說說大秦地事情.朕也沒有聽.和你們一起聽.都站起來!有請艾奈斯伊本馬立克大師!"

如此學識淵博地學者讓人肅然起敬.陳晚榮他們全部站起身.李隆基大步而出來:"都跟朕來.迎接大師!"

這是應該地.眾人沒有二話.跟著李隆基出了鸞翔閣.高力士急步而去.不一會兒.高力士扶著一個精神矍爍地老者.約莫六七十歲.雙眼明亮有神.一頭蜷曲地頭發.典型地中東人相貌.一臉地親切笑容.讓人有如沐春風般地感覺.油然而生敬意.

李隆基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鞠躬:"李隆基見過大師!"

稱名而不言"朕",這是對艾奈斯本立克地特殊待遇,優禮有加了.


艾奈斯本立克很是激動,忙道:"陛下,我受之不起."

一口漢語很是流利,頗有點字正腔圓的味道.要是不注意聽的話,略帶生澀的咬字還真聽不出來.

"見過大師!"陳晚榮他們恭敬的施禮.

陳晚榮一見他的學者模樣,仿佛大學時見到導師似地,格外親切,格外激動.

李隆基扶著艾奈斯本立克,給他介紹道:"大師,他們是李隆基的將軍,得勝歸來地將軍,還請大師給他們多加指導."

"陛下如此厚待,我感激不盡!陛下所命,一定從命!"艾奈斯本馬立克很是激動,欣然應允.

他本是學識淵博的學者,卻因為哈查只地到來,讓他過上非人的生活,早就心灰意冷了.哪里想得到,到了長安,李隆基對他優禮有加,待遇極高,這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過地事情,要不激動就不行了.

李隆基扶著艾奈斯本立克進入鸞翔閣,親自搬來椅子,扶著他坐下來.緊挨著他坐下,道:"還請大師賜教."

艾奈斯本立克掃視眾人一眼,眼里的淚水滾來滾去,哽咽著道:"陛下,我是行將

人,本以為這輩子會在哈查只的折磨中死去,沒想優禮有加,陛下待我極厚.大唐之恩,陛下之恩,我記住了!要是有來生,我願下輩子做大唐的臣民!"

如此高規格的待遇,是學者所能享受的巔峰,放眼世界曆史,也不多了.

"大師言重了!這是大唐該做的!"李隆基安慰一句.

艾奈斯本立克站起身,向李隆基深深一鞠躬,這才走到地圖前,拿起一根竹節,指著地圖上的大秦部分道:"有關大食的情況,我已向陛下介紹過了.現在,我就向陛下,各位大人,各位將軍說說有關大秦的情況."

大秦自從絲綢之路開通以來,其名就顯于華夏,只是沒有人知道在什麼地方,有多大,其國情如何.如今,馬上就要聆聽這一千古之迷,眾人無不是抖擻精神,凝神靜聽.

手中竹節在地圖上一點,艾奈斯本立克道:"大唐曆史上早就有關大秦的記載,又稱海西國,其實,那是指東羅馬帝國,而不包括西羅馬帝國.陛下一定奇怪,羅馬帝國為何有東西之別?之事就要從三百年前說起了.

"在說這事之前,先扼要說說有關羅馬帝國的情況.羅馬帝國是從這里,羅馬開始崛起,征服了周圍的蠻族,進而征服整個意大利,稱雄一時.當然,在羅馬帝國崛起之前,曾經有一個偉大的皇帝叫亞曆山大,他率領為數不多地軍隊征服了希臘,然後率領他的軍隊一直往東,征服了敘利亞,埃及,波斯和天竺.亞曆山大的老師是著名的學者亞里士多德,當亞曆山大出征時,亞里士多德給了亞曆山大一幅地圖,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古國,叫中國.亞曆山大一直在找中國,他一心想打到中國來,當他征戰八年後,仍是沒有到達中國."

關于亞曆山大的事情,陳晚榮早就知道了.不過,李隆基他們卻是頭一回聽說,不由得很是驚奇,眼睛瞪得老大,李隆基吃驚的問道:"大師,竟然有這樣的雄心勃勃地皇帝,那是什麼時間的事情?"


艾奈斯本立克略一估計道:"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相當于中國戰國時代,大致是秦惠文王時期."

他真是為學識淵博的學者,對中國曆史了解得不少.

"戰國時代?那時華夏正處于內亂,要是亞曆山大打到華夏來,華夏難以抵擋呀!"程曉天吃驚不已.

李隆基很感興趣的問道:"還請大師說得詳細些."

艾奈斯伊本馬立克應一聲,道:"亞曆山大是一位偉大地統帥,他的軍隊雖然數量不多,卻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一直往東,打到天竺的恒河流域,由于將士們厭戰,他不得不撤軍,病死時,不過三十三歲.就是如此年青地皇帝,他征服的地域不比大食小."

李隆基眉頭一軒,很是興奮的道:"朕真的惋惜,沒有與這樣地皇帝並世而生,要是並生的話,打上一仗,不論勝敗此生不虛了!哦,亞曆山大沒有打到華夏來,是他的幸運,他要是打到華夏來,他一定會折戟華夏!"

有很多人在討論,認為亞曆山大打到中國來的話,中國正處于戰國時代,無法應對,而李隆基的結論卻與此相反,陳晚榮不由得大奇,問道:"皇上,何以見得?"

李隆基眼睛放光道:"不要以為戰國大亂之世,華夏就無力抵擋外敵入侵,那就大錯特錯了.秦惠文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國力大增,以耕戰為事,軍隊的戰斗力極其強悍,不僅百姓願戰,他們地裝備也是天下罕見.鐵兵器,鐵甲,還有威力巨大的弩.據大師說,西域一帶地國家對弩不重視,要是亞曆山大打到華夏來,他的軍隊盡管善戰,他能經受得起秦軍地弩陣麼?"

秦弩的威力有多大,只需要看看在北地出土地箭矢就知道了.雖然那是一百年以後的事情,不過,秦惠文王時代,秦國的兵器獲得長足進步,引領風騷,亞曆山大的軍隊不如秦軍.

李隆基接著道:"再說當時的將帥,白起已經嶄露頭角,不久之後,白起就會率領秦軍大舉東進,殺戮無數.和白起同時代的名將還有樂毅和田單.雄材大略的趙武靈王即將登上王位,趙國也即將進行變革.

"亞曆山大要進入華夏,他不可能從吐蕃來,那里道路太險惡,不可能到達華夏.他只能從西域過來,西域的戈壁就足以讓他的軍隊筋疲力盡.等他到了華夏,他的軍隊還剩下多少戰力呢?"

戰國時,絲綢之路還沒有開啟,亞曆山大的軍隊穿越戈壁到達中國後,必然是給消耗得差不多了,李隆基這說法很有見地.

李隆基往下說道:"不要以為戰國時代,列國務征戰,就不能抵抗外敵,那就錯了.要是亞曆山大到達華夏,必然引起列國聯合抵抗.至于別的國家不敢說,秦國和趙國肯定會聯手對付他.趙武靈王在陰山和匈奴對陣時,秦昭王就下旨給九原的秦軍,要他們做好一切准備,要是趙軍不敵,馬上增援.同時,秦昭王還命令九原的秦軍給趙軍提供糧

,秦趙可是世仇,在內地打得不可開交,秦軍已|成,做好攻趙的准備,秦昭王聽說趙武靈王在陰山和匈奴要大戰一場,竟然下令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行動.

"秦趙聯手,可以蕩平天下,何在乎亞曆山大!亞曆山大稱雄西域,那是他的運氣!春秋之際,夷狄侵擾中原,幾乎占光了華夏地土地,最後還不是給打出去了!只要華夏萬眾一心,亞曆山大又算得了什麼?"

這說法非常新穎,陳晚榮不得不承認他說的道理.

李隆基只是說了最主要的事情,還有一些沒有說,孫才隱居十幾年,要是他在世的話,說不定會出山對抗亞曆山大,那就太精彩了.

艾奈斯本立克雖然熟知中國曆史,也是沒有想到這些,不得不佩服:"陛下學識淵博,我佩服."


"只可惜,這個亞曆山大是千年前的人物,要是生在現代,朕一定親統大軍,和他決勝疆場!"李隆基本就是個雄心勃勃的人,最希冀的就是有個勁敵,話里充滿了蕭索之意:"大師,請繼續講."

艾奈斯本立克指著地圖道:"羅馬帝國崛起以後,征服了高盧,日耳曼地區,色雷斯,埃及,敘利亞,小亞細亞和迦太基.在這一時期,邏馬帝國最有力的對手是迦太基.迦太基曾經出了一個天才地將軍,叫漢尼拔,他曾經率領不多的軍隊進入意大利.在意大利一呆就是十六年,在這十六年間,他沒有得到迦太基一兵一卒的補給,他召集雇傭兵,和羅馬帝國對抗.

"他完全有機會滅掉羅馬帝國,只是因為迦太基的局勢不穩,他父親告誡他,要想活得長久,就不能讓迦太基沒有敵人.正是因為如此,漢尼拔數次經過羅馬城外,都沒有攻城.當時的羅馬城幾乎是一座空城."

李隆基大搖其頭道:"這個漢尼拔也太自私了,為了個人生死,而不顧國家大義,該殺!"

這是兩種文化之間地沖突,艾奈斯本立克並不這樣看:"陛下,漢尼拔也是不得已.羅馬帝國的西庇阿認為不可能在意大利打敗漢尼拔,要打敗他的唯一方式就是攻入迦太基本土.西庇阿召集軍隊後,真地攻入迦太基本土,迫使漢尼拔回師救援,最後在紮馬一戰打敗了漢尼拔."

李隆基點頭贊許:"這個西庇阿倒是挺有頭腦!"

艾奈斯本立克接著道:"後來,小西庇阿又把迦太基給滅了,從此以後,羅馬帝國就沒有了對手,肆意發展,建立起了這麼一個大帝國!"竹節在地圖上一陣劃動,正是古羅馬強盛時期的版圖.

艾奈斯伊本馬立克歎息一聲道:"羅馬帝國一直很強盛,到了三百年前,狄奧多西一世在臨死前,把帝國分成兩部分,東部給了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給了幼子霍諾里烏斯.東部王國就叫東羅馬帝國,西部的王國叫西羅馬帝國,從此以後,羅馬帝國就分裂了,再也沒有統一過."

李隆基不住搖頭,氣哼哼的道:"這個狄奧多西一世真是糊塗了,國家是公器,以統一為好,怎麼能當作財產,說分就分了?這不是在制造混亂,任其分裂麼?這一分裂,必然是戰亂不斷,兩部分之間會殺得血流成河!"

艾奈斯本立克大是佩服,大拇指一豎,贊道:"陛下聖明!從此,東西羅馬就開始了不斷地戰爭,各自以正統的羅馬帝國自居,你不承認我,我不承認你,唯有打得可開交.好好一個帝國,卻不堪回首."

"原來羅馬帝國是這麼分裂的!"陳晚榮的曆史不怎麼樣,第一次知道羅馬帝國分裂的原委,不由得大是惋惜:"在中國,一心求統一,秦始皇為此不惜靠殺戮來加強中央集權.羅馬的帝皇帝委實亂來,煞是可惜!"

歐洲有很多統一地機會,最後卻分裂了,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的觀念有問題.把帝國分解地不止有羅馬帝國,後來的查理曼大帝同樣把他強大地帝國分成三部分,一個兒子守一部分,這就是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由來.

李隆基眼里精光四射,盯著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部分,臉上泛著特有地光輝.

陳晚榮心頭一跳:"他要想征服這兩個地方?天啊,征服羅馬帝國,那可是讓人想想就發暈的事情!唐軍的戰力強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再有火炮助戰,真要征服羅馬帝國不是不可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這事太有誘惑力了,陳晚榮只覺一顆心怦怦直跳,非常希望李隆基說出"大軍西進,掃滅一切逆天者!"

陳晚榮想得沒錯,李隆基聽艾奈斯本立克解說後,一個廣闊的天地呈現在眼前,他是有征服東西羅馬帝國的念頭.

在當時,西歐處于黑暗蒙昧時代,唐帝國,大食帝國和拜占庭帝國(也是東羅馬帝國)引領人類文明,要是這三個帝國卷入戰爭,那是古代的"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