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五十章 殖民地


在陳晚榮頭暈之際,李隆基的聲音頗有些振奮:"詳細些!"

他是想先詳細了解羅馬帝國的情況,再來權衡,看能不能征服.若是能的話,那就不必客氣了,這次出兵西域,把大食和兩個羅馬帝國一並打掉.

艾奈斯本.馬立克不明白李隆基的想法,驚異的打量一眼,開始具體解說起來:"兩個羅馬帝國各有不同的命運,他們最先的分岐是從軍隊開始的.羅馬帝**隊雖然善戰,卻是以步兵為主,東羅馬帝國的軍隊以騎兵為主."

李隆基打斷他的話頭道:"說起威力,當然是騎兵要大,東羅馬帝國為是!"

艾奈斯本立克自有看法:"陛下,這用兵我不是那麼懂,不過,各有優長吧.羅馬帝國的崛起,就是靠其強大的步兵.著名的天才統帥愷撒率領的他軍隊東征西討,征服了高盧和大不列巔,那是何等的威風.後來,他和龐培打內戰時,他別出心裁,把軍隊留下一部分,等兩軍相持時,他再派出留下來的軍隊加入作戰,從而一舉打敗龐培.從軍事上來說,這叫留預備隊,愷撒是第一人!"

在愷撒之前,羅馬帝國的軍隊都是一擁而上,並不留預備隊,是他改變了戰爭模式,學者對他的贊譽很高.

"打仗不留預備隊,那還能叫打仗麼?"程曉天大是搖頭.

艾奈斯本立克微微一笑道:"這位將軍,留預備隊就是從愷撒開始的,要是沒有他,將軍們還不會留預備隊呢."

李隆基擺擺手道:"大師,這只能說這個愷撒是你們西方最早留預備隊的將軍,我們華夏使用預備隊的曆史就長了,比他早得多.漢武帝打匈奴時,他手下有一個將軍叫衛青,和匈奴單于對陣時,他環武剛車對付匈奴的騎兵.等到黃昏時,匈奴軍隊已經疲勞了,衛青再派出騎兵抄了匈奴的左右翼,匈奴這才大潰,單于帶著幾百人逃離戰場,這能不是預備隊?"

多數學者,也包括不少中國學者,認為愷撒是人類曆史上最早使用預備隊的軍事家,那只是西方,在中國留預備隊的曆史提前得多.

"匈奴?"艾奈斯本立克很是驚奇,聲音提得有點高:"西羅馬帝國就是亡于匈奴之手!"

"什麼?西羅馬帝國亡于匈奴之手?"李隆基地眼睛瞪得老大,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

匈奴的危害有多大,只要是個中國人都知道.強橫的匈奴給漢武帝擊敗之後,最終投降了漢朝,給漢化了.在古人眼時,匈奴已經沒有了,亡了,要李隆基他們相信這是真的,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

盡管李隆基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可貴品質,乍聞此言仍是驚訝不置.

"陛下還不知道?"艾奈斯本立克的驚奇不在李隆基之下,眼睛瞪圓,一臉的驚詫.

西羅馬帝國亡于匈奴之手這事,直到近代,東西方交流之後,方才得到確認.在古代,中國人哪里知道.陳晚榮雖是現代人,不過,他地曆史不怎麼樣,也不清楚這段曆史,不由得很是驚訝:"大師,能具體說說麼?"

這話正是李隆基要說的,不由得大是點頭,很是贊許.

艾奈斯本立克眉頭一皺,略一沉吟道:"這事得從兩百五十年前說起,那時,匈奴出了一個偉大的皇帝,叫阿提拉.阿提拉少年時曾作為人質到羅馬學習,參觀,後來,他回到匈奴,為了當皇帝,把他地兄長給殺害了."

李隆基歎息一聲道:"蠻夷之人,貪得無厭.冒頓為了當單于,不惜殺死親生父親,賊性不改!"

艾奈斯本.馬立克雖然學識淵博,對中國曆史了解得少,但對這段曆史卻是不知,不由得一愣,道:"這位冒頓是什麼人?"


李隆基給他解釋道:"冒頓是匈奴的單于,他當上單于後,統一了草原各部,控弦四十萬,非常強大.他曾經把漢高祖劉邦圍在平城,還是陳平用計,劉邦方才全身而退.冒頓很猖狂,曾經寫了一封很有侮辱性的書信給呂雉,就是劉邦地妻子,說是要和呂雉睡覺,一時引為國恥."

東西方文化差異很大,艾奈斯.伊本.馬立克不以為意道:"他們要做情人,那有何不可呢?西羅馬的滅亡,正是阿提拉要和西羅馬的公主做情人造成的."

事情越來越奇特了,李隆基的興致更增幾分:"大師,快講!"

艾奈斯本立克接著道:"阿提拉當上匈奴帝國的皇帝後,東征西討,他的帝國急劇擴大.後來,西羅馬帝國和西哥特人組成聯軍,和他的軍隊在夏隆大戰一場,聯軍獲勝,阿提拉戰敗.這一戰非常慘烈,西哥特人的皇帝也戰死在疆場上.

"阿提拉西進受挫,決定向東進攻,東羅馬帝國就成了他地肥肉,任由他宰割.

多次征戰下來,阿提拉收獲頗豐,最後兵臨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要不是君士坦丁堡異常堅固的話,一定會落入他的手里.

"打不下君士坦丁堡,阿提拉只得撤退.命運總是弄人,西羅馬帝國的公主荷諾利亞不想嫁給一個宮庭貴族,就給阿提位寫了

,說要嫁給他.阿提拉很清楚,按照羅馬法律他的好處,要求以西羅馬帝國一半的治權作為嫁妝.

"西羅馬的皇帝當然不會同意,把荷諾利亞公主流放了.阿提拉以此事為借口,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北部,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的大軍所過之處,慘不忍睹.他曾經說過'被我的馬踐踏過地地方,都不會再長出新草’,在意大利北部,他做到了這一點.

"經他這一戰之後,西羅馬帝國損失慘重,已經名存實亡了."

阿提拉是野蠻和殘暴的代名詞,給稱為"上帝之鞭".他統治時期,匈奴帝國盛極一時,東起咸海,西到大西洋,北到波羅地海,南起多瑙河.

李隆基點評道:"匈奴人胸無大志,只知道搶掠,意在金帛子女,不知道治理,這個阿提拉和他的祖輩一樣!"

中國一直遭受北方游牧民族地侵擾,這些游牧民族意在金帛子女,而不是為了得天下,一直為人們所短.

李隆基地點評是入木三分,很有道理.

艾奈斯.伊本.馬立克不懂得中國地思想,有些驚異的道:"陛下,這有什麼區別呢?"

李隆基笑道:"這區別就大了,等有時間,我們好好聊聊.現在,還請大師接著說,這個阿提拉後來怎麼了?"

艾奈斯本立克接著道:"本來他已經占了上風,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突然撤軍,沒多久,他就突然死了.他死後,他的帝國很快就瓦解了,為人們所遺忘."

直到現在,東西方交流之後,曆史學家方才把西方匈奴和東方匈奴的脈絡廊清.漢武帝擊敗匈奴之後,匈奴逐漸衰弱,南匈奴投降了漢朝.不甘心投降的匈奴遠走,往北遷移,定居在漠北.不過,他們並不甘心失敗,不時滋擾南匈奴,漢朝不時就要出兵打擊他們.

到了東漢,竇憲驕縱,犯了國法,為了贖罪,他率領一支漢軍攻打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寫了一篇很有影響力的文章《勒燕然銘》.這一次出征,東漢給北匈奴以沉重打擊,牛羊人口死傷無數.北匈奴再也沒有和東漢對抗的實力,只得西遷到伏加河流域定居.幾個世紀,匈奴重新強大起來,這時的匈奴已經屬于歐洲了.在阿提拉地率領下,東征西討,建立起了一個讓歐洲人側目的龐大帝國.

這個帝國雖然龐大,但和東方的中國比起來,仍然小得可憐.

南匈奴融于華夏,給漢化了,已經不複存在了,只有"劉"姓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南匈奴地後裔.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瓦解了,僅余的一支匈奴人最後給歐洲人同化了.


匈奴這個民族已經不複存在了,只存在史籍中!

按照中國曆史地記載,匈奴早就不存在了,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支匈奴,李隆基很是意外:"這個阿提位倒是個人物,就是死得太早了!"言外之意,就是他不能"攘夷".

艾奈斯本立克眉頭一擰,道:"西羅馬經過阿提拉的打擊後,雖然沒有滅亡,也等于是亡了.北方的日耳曼族大舉進入,把西羅馬的文明給摧毀了,西羅馬現在還處在黑暗之中."

要不是阿提拉摧毀了西羅馬帝國的實力,蠻族也不可能入侵,也就不可能摧毀羅馬文明,西方不會那麼黑暗.說起來,真正的推手是中國,是強盛的漢王朝,是雄材大略的漢武帝.

李隆基搖搖頭道:"只會破壞的民族也做不出什麼事來,他今天不亡,明天也會亡!"

對這說法,艾奈斯本立克大是贊成:"陛下所言極是,我也這麼認為!只有會建設地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不倒,請陛下謹記!"

"謝大師教誨,李隆基記住了."李隆基很是認同這說法,問道:"東羅馬帝國呢?"

艾奈斯本立克手中的繡節指在東羅馬帝國版圖上道:"東羅馬帝國比起西羅馬帝國要好些.在一百五十年前,東羅馬帝國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皇帝,叫查士丁尼.查士丁尼聰明絕頂,雄心勃勃,要重新統一羅馬帝國,而他也做到了.他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將軍叫貝利薩留,此人是查士丁尼的侍衛,因為查士丁尼賞識他,派他率軍打仗.他所向披靡,善長以少勝多,征服了大片羅馬帝國的土地.查士丁尼在位時,差不多光複了所有的羅馬帝國領土,只可惜,好景不長,他死後,帝國重新分裂."

李隆基非常感興趣,忙問道:"征服了怎麼會分裂呢?"

這問題一定要弄清楚,要不然能不能出兵還不好說,李隆基很是急切.

這事,陳晚榮也是知道得不多,聽說過查士丁尼大帝,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李隆基這話正是他心里所想,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艾奈斯.伊本.馬立克搖搖頭道:"查士丁尼是個很聰明的皇帝,只是,他的做法引起百姓地反抗.羅馬帝國很出名,同樣的,羅馬帝國地奴隸也很出名,圓形的競技場聞名天下.羅馬帝國地公民很少,絕大多數是奴隸,到了查士丁尼時代,隸奴反抗不止,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自由身份.查士丁尼征服西羅馬後,他想恢複羅馬帝

度,那些好不容易得到自由身份地奴隸哪會同意,自斗到底了.他在的時候,帝國還能維持,等到他死後,帝國也就崩潰了."

李隆基非常興奮的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就廢除奴隸了.這個查士丁尼真是倒行逆施,在一百五十年前還想擁有奴隸,他不亡就沒天理了!"

中國是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其社會制度的先進性,遠非羅馬帝國和大食帝國所能比,這是唐朝的一大優勢.

艾奈斯.伊本.馬立克歎息一聲道:"查士丁尼的倒行逆施還不止這些,貝利薩留立下了那麼大地功勳,他卻把貝薩留的眼睛給弄瞎了."

李隆基太意外了,問道:"這是為何?"

艾奈斯.伊本.馬立克長歎一聲道:"貝利薩留多權謀,善于用計,用大唐的話來說叫足智多謀.他在攻打東哥特時,東哥特人願意投降,不過,要讓他做東哥特王.貝利薩留假裝同意,然後又拒絕了.這事引起查士丁尼地猜忌,最後把他的眼睛弄瞎了.貝利薩留無法過活,只能帶著孫女去乞討,一天,正好遇到他的部下.當他地部下遇到他時,吃驚萬分,根本就不相信這個瞎眼老人就是曾經威風八面的大將軍!"

這是東羅馬帝國的一段秘辛,眾人聽得津津有味.

李隆基皺著眉頭道:"貝利薩留雖是用計,卻不能這種計策.這種事,最容易犯忌了,沒有皇帝能容他的."


這是大實話,陳晚榮不住點頭.

艾奈斯本立克有些難以理解搖搖頭,接著道:"查士丁尼死後,國庫空虛,不能維持軍隊,征服的地方先後丟掉了.大食崛起後,又奪取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只剩下這麼大一塊地方了.

"四十年前,大食出動十多萬軍隊向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發動進攻,只是因為君士坦丁堡過于堅固,沒有打下來.關鍵時刻,東羅馬的海軍趕到,用希臘火燒毀了大食的戰艦,使得大食水陸兩路全面受挫,最後不得不退卻."

"偌大的帝國只剩下這麼一點地方,東羅馬帝國這是偏安!可悲!可歎!"李隆基對君士坦丁堡很感興趣:"這個君士坦丁堡有什麼過人之處?"

艾奈斯本立克指著地圖解釋道:"君士坦丁堡是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修建,這里是希臘殖民地拜占庭地故地,有少數學者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三面臨水,一面靠山,是交通樞紐,是連接小亞細亞和西方的陸上咽喉.當初修成之時,君士坦丁大帝取名叫'新羅馬’,後人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才叫君士坦丁堡.里面的珍藏極為豐富,可以說羅馬帝國的遺珍幾乎都在這里."

東羅馬帝國又叫拜占庭帝國,不過,那是後世史學家的稱乎.

李隆基沒有說話,看著陳晚榮.陳晚榮明白他的意思,是在問陳晚榮火炮能不能攻下君士坦丁堡.對這點,陳晚榮有著絕對的信心,微微點頭.

"關于希臘火,大師已經給朕講過了."李隆基親切的道:"大師講解了半天,有些乏了,請下去歇息."

艾奈斯本立克確實有些累了,應一聲,給高力士扶著去了.

"姚崇,宋,陳晚榮留下,你們也下去."李隆基下令.

程曉天他們明白,現在對西域的情勢有了新的了解,李隆基他們要商議軍機了.雖然不能參與商議,不過,他們已經從李隆基地眼神中了解到李隆基是決心要在西域大打一場,大食和羅馬帝國都是他的目標.

這可是十輩子也不見得能遇上地好事,程曉天他們興奮不已,高高興興的去了.

等到眾人離去後,李隆基非常興奮地踱步,踱了一陣,坐了下來,問道:"對西域有了大致了解,你們以為如何?"

姚崇明白李隆基的意思,真要在西域大打地話,他也沒異議.不過,他是宰相,得務實,想了想道:"皇上,一個大食就夠我們打的了,犯不著再去招惹大秦."

宋也贊同這話:"皇上,姚相所言極是.依我們的了解,要打下來應該不難,不過,如何治理將是問題.畢竟太遙遠,補給增援都是大問題.打下來,不能治理好,于大唐有何好處呢?"

這種擔憂是很有道理的,李隆基並沒有馬上發話,道:"二卿所慮並非沒有道理,是很有道理.可是,大唐真要全力西進的話,大食和羅馬帝國都擋不住大唐的鐵騎,明知能打下來,而不去打,朕于心不甘呐!陳晚榮,你在想什麼?"

陳晚榮眉頭緊鎖,正在沉思,一聽這話,道:"皇上,真要想打的話,未必就不能治理."

"哦!你有什麼辦法?"李隆基很是急切的問道.

打肯定是能打下來,只不過,不能治理.要是真能治理的話,就得打,姚崇和宋也是饒有興致的看著陳晚榮.

"皇上,可以把這里變成大唐的殖民地!"陳晚榮信心十足的道:"至于理由,容臣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