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案首的魅力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書友天下縱橫有我,漢朝,半生狂想的打賞.)

進入縣學正堂,謝慎才發現孔教諭也在.

少年連忙沖孔教諭躬身行禮,孔教諭卻是擺了擺手,示意謝慎莫要拘束.

吳縣令輕咳了一聲道:"你的文章本縣也看過了,破題取巧,立意高深,而且文章寫的老辣得體,可謂一陣見血.便是孔教諭都對你的文章贊譽有加."

謝慎不知道吳縣令這般誇耀是什麼意思,便謙遜的束手而立,好聆聽吳縣令的教誨.

再怎麼說,吳縣令也是進士出身,對科舉以及大明官場的許多潛規則比謝慎要清楚的多.從他這里多聽得一些建議,對謝慎的發展只會有益無害.

"不過你鋒芒太露,本縣怕你今後會吃虧."

吳縣令歎息一聲,神情頗為無奈.

"還請縣尊賜教."

謝慎知道吳縣令話里有話,不想和他繞來繞去,索性主動求教.

吳縣令沉聲道:"你這文章若是放到鄉試,會試定然是絕倫之作.可是放到縣試中,卻是鶴立雞群,會徒惹人懷疑."

謝慎沉聲道:"莫非縣尊懷疑學生?"

吳縣令搖了搖頭道:"起初本縣確實懷疑過你,不過你是孔教諭一手帶出來的.本縣特地找來了孔教諭,向他詢問了你的課業.孔教諭贊你天賦絕倫,是不可多得的英才.他看過你寫的時文,確認這是你的行文風格."

謝慎長出了一口氣.

剛剛吳縣令的口氣實在是讓他心悸,還好孔教諭死保他,不然萬一吳縣令生出疑心,確實有些難辦.

看來他選用張居正的那篇文章確實太冒進了.曆史上張居正的科舉名次雖然並不理想,但怎麼說也是作馬屁文章的好手,他的文章拿來應付縣試這樣的入門級考試就像殺雞用牛刀--太浪費了.

"人言可畏啊."

吳縣令頓了頓繼續說道:"若你是世家出身倒也沒什麼,可你偏偏是寒門子弟.假使有人嫉妒你的才華命仆從家奴暗中造謠生事,你連個能替你遮風擋雨的靠山都沒有."

謝慎暗道你不就是老子的靠山嗎,不然老子費盡心機的討好你作甚.

"年輕人有志向是好事,但卻要學會隱匿鋒芒.四月便是府試,你當好好准備,切莫辜負了本縣對你的一片殷切期盼."

謝慎本以為吳縣令說了一大串,會給他一套紅寶書之類的資料,再不濟也得寫個條子遞給知府大人提前打聲招呼啊.就這麼勉勵了一句話,對的起謝慎寫出的那篇千古文章嗎?

孔教諭也道:"縣尊說的不錯,你一定要戒驕戒躁,切莫被縣試案首的成績沖昏了頭腦.若是放在平時,你這案首還興許會引人稱贊.但今年是大比之年,大明的才子經過鄉試遴選已齊聚京中.此時會試三場已經全部考完.三月十五便是殿試.如今莫說浙江,便是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京師."

孔教諭的一番話可算是給謝慎潑了一記涼水.他本以為縣試案首可以讓他名聲大噪,再不濟也可以趁勢擠入余姚士紳圈子.可現在看來,謝慎參加縣試的時間很不湊巧.

如今是弘治六年,二,三兩月京師里連著會試,殿試兩場大考,還有誰會關注區區一級縣試的案首是誰?


謝慎很失望,但結果已經無法改變,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盡力考好接下來的府試了.

"治學當心靜.以你的資質只要心靜下來,要想取得生員資格還是很容易的."

孔教諭看來深諳胡蘿蔔大棒理論的精髓,此刻又安慰起了謝慎.

"多謝恩師教誨."

謝慎好歹也算孔教諭的嫡傳學生,他老人家的話少年還是要聽的.

聽了吳縣令和孔教諭的一番雞湯,謝慎心中直是有些郁結.

待學堂的大門開啟,謝慎隨著吳縣令和孔教諭緩步走出,縣試上榜的學子紛紛向他投出了豔羨的目光.

案首的待遇就是好啊,竟然得到了縣尊和教諭的單獨教誨指導.

謝慎心中則是吐血,什麼教誨,分明是講了一通大道理.這些大道理非但對謝慎接下來的考試沒有任何幫助,還打擊了少年一番.

哎,罷了,罷了.怎麼說這也是謝慎來到大明參加科舉後拿的第一個案首.雖然縣試案首的待遇和他想象的有很大不同,但至少從信心上謝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吳縣令和孔教諭可都是余姚城的大忙人,二人並未再對眾上榜學子多說什麼,直接拂然離去.

他們這一走,所有人的目光可就全落在了謝慎的身上.

"謝案首不愧是天縱之才,我余姚必定又出一個進士耳."

"狀元不敢說,怎麼也是三鼎甲了."

"為什麼不是狀元?說不准謝案首來一個連中三元呢."

"嘖嘖,之前那孫公子被吹噓的如神仙一般,結果怎麼著,還不是掛在了榜尾.今日答謝縣尊他竟然都不來,還裝病,這點氣量怕是這輩子也就如此了."

"那孫家鼠輩怎麼能拿來與謝案首作比呢.他除了出身沾了孫家的光,還有哪點能和謝案首比?"

"這話說的倒在理啊......"

不知是誰率先說了一句,之後眾學子對謝慎的贊譽便接連不絕.

這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是臨考前在酒樓誇耀孫若虛的.如今孫若虛大敗給謝慎,他們又都紛紛倒向了謝慎,當真是一堆牆頭草.

對于孫若虛,謝慎已經絲毫不擔心了.能夠通過府試的學子大多是縣試排名靠前的,孫若虛考了這麼個末尾的名次,是會被府試考官直接劃歸到庸碌之輩里的.一旦孫若虛不能考取功名,他孫家大少爺的頭銜就沒有了號召力,畢竟這些世家之所以可以百年昌盛,便是因為可以像機器一樣不斷制造出兼有功名的讀書人.

一旦這期間出現了斷檔,這些世家便會受到質疑.如果家族中不能及時出幾個舉人進士消除質疑,流言便會毀了這些看似強盛無比科舉家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