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賊酋來襲



世人常說窮學文,富學武.

但那是老黃曆了.

在大明朝,文貴武賤已是共識.

雖然也有那武舉,但若非實在讀不下書的有誰會去硬著頭皮考什麼武舉.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太祖皇帝早就把大明的百姓劃定了身份,軍戶這一層身份禁錮下來,你便是想學文也不可能啊.

只聽說過普通民籍的去考武舉,可從沒有聽說過軍戶身份的孩子能夠去考科舉的.

當兵的娃注定還得當兵,子子孫孫如此.

生來就得當兵,讓這些士兵有一種異于文人的情愫.

他們雖然也偶爾會懷疑為什麼就得這麼過一生,但大體來講還是認同這一使命角色的.

可是這不代表其他人也認可他們.莫說是他們這些大頭兵了,便是千戶,總兵見了文官還不是該下跪下跪,該奉承奉承?

當他們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來就是低人一等時,總督楊大人在天子面前疾呼,請求賞賜他們這些大頭兵,並聲稱他們才是大明的脊梁.

這讓他們感動的同時生出一股為大明死戰的豪情.

誰說文官就一定是瞧不起武人的,楊總督不就是和他們站在一邊的嗎?

誰說君父視他們若草芥的,天子不就是誇獎了他們嗎?

原來人心的轉變只在一念之間.

......

......

正德皇帝在校場觀看了軍隊操練,心滿意足的返回臨時行宮--總督府.

在來宣府之前,其實他是對楊廷和略微不滿的.

加之有人彈劾楊廷和懼敵畏戰,正德皇帝甚至傳了聖旨給楊廷和,叫他擇機出戰.

但當正德皇帝真的來到宣府後,才發現楊廷和並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樣懼怕作戰.

相反,他將軍隊捏合的十分完美,這可不僅僅是靠威勢,而是靠情感維系.

"陛下,楊總督一片丹心,有他出任這三鎮總督,于我大明真是一件幸事啊."

謝慎笑著說道.

"嗯."

朱厚照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不錯,楊卿確實不錯.這次朕不但要准他獎賞軍隊士兵的奏請,也要重重獎賞他.朕是賞罰分明的,總不能叫他受委屈."

謝慎見縫插針道:"臣早就說過,楊總督是個有大才的人,一定能夠當好這個總督.現在看來,士兵都對他很服氣啊."

朱厚照眉宇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悅.

謝慎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補救道:"當然這都歸功于陛下天恩."

"先生就別恭維朕了."

正德皇帝苦笑道:"楊卿家能把軍隊調教成這個樣子是他的本事,朕可什麼都沒做,也做不了."

稍頓了頓,正德大手一揮道:"先生也當賞,說吧,先生想要什麼?"

謝慎微微一愣道:"陛下,臣何德何能,為何要獎賞臣?"

"先生為國舉賢,若是沒有先生舉薦,楊卿怎麼會做這個三鎮總督.先生若是不當賞,這滿朝文武怕是就沒人當賞了."

謝慎心頭不由得湧起一股暖意.

從小看大的娃,就是感情親啊.


正德皇帝對謝慎這個老師真是沒得說,除了內閣首輔這個位子能給謝慎的都已經給了.

"臣不敢居功,若陛下執意要賞,便將臣的那份賞賜給將士們吧."

這倒不是謝慎虛偽清高,而是他確實不太需要什麼賞賜.

皇帝的賞賜所圖的無非就是個名頭,真要說財物什麼的,能得賞賜的臣子有哪個缺?

無非是希望借著天子賞賜向朝臣同僚們釋放一個信號,老夫很受寵.

可謝慎偏偏是最不需要釋放這個信號的,因為滿朝文武恐怕沒有人不知道他才是最得聖寵的人.

雖然李東陽和謝遷把持著內閣的頭兩把交椅,但他倆都上了歲數,還能有幾年干頭.這內閣將來還不是小閣老來掌舵.

"那豈不是讓先生受委屈了."

正德皇帝是個直腸子,沒有文人的那些彎彎繞.在他看來有功就當受賞,憑什麼謝慎就得例外?

"要不,朕便賞賜先生一套宅子,就在豹房旁邊.先生可隨時來見朕."

我靠!

謝慎虎軀一震,險些暈倒.

皇帝陛下能不能靠譜一點啊.

這近臣可不是好當的啊.

遠的不說,便說江彬,錢甯之流哪一個不是被貶的下場,這不是把謝慎往火坑里推嗎.

謝慎與錢甯,江彬不同,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是人人羨慕的狀元郎.

這麼尊貴的身份,卻去做什麼近臣,簡直就是作踐啊.

最重要的是,這將極大的影響聲譽.雖然沒有人敢在明面上說什麼,但謝慎在文官心目中的印象勢必會受到影響.

作為一個致力于成為內閣首輔的人,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犯糊塗.

謝慎立刻恭敬道:"陛下,豹房乃陛下寓居之所,其周圍應按照宮城戒備,臣萬萬不敢當此賞賜."

"罷了罷了,先生不願,朕也不勉強."

朱厚照有些意興闌珊的揮了揮手道:"反正先生想要什麼,直接對朕說就是.朕只要能給你的,一定不會猶豫."

"謝陛下隆恩."

謝慎連忙拱手作謝.

"朕要聽曲兒了,先生要不要一起?"

朱厚照聽說宣府一地有個當紅的歌妓,立時叫人招入了總督府.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朱厚照看來這完全是屬于他私人的事情,外臣不應置評.

"呃,這便不必了吧."

開玩笑,朱厚照的性子謝慎還不知道?

光是豹房里就養了無數美女.這些美女什麼類型的都有,什麼寡婦,人妻,蘿莉,孕婦,簡直是辣眼睛.

這可比什麼後宮佳麗三千還要刺激,畢竟各種口味都有不會膩啊.

此番朱厚照來到宣府,招來歌妓當然不會是為了聽曲子那麼簡單.

謝慎要是這時候還要留下來,就是真的不識趣了.

"恩,先生也累了,朕便不強留了."

正德皇帝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目送著謝慎退出了總督府正堂.

"去把那個歌妓叫進來吧,朕可等不及了."

他搓了搓手掌,沖在正堂外侍立的禦用監太監張永吩咐道.

......


......

謝慎回到巡撫衙門,除下外袍仰頭倒在床上.

伴駕這活真不是人干的啊.

"老爺,要不要用晚飯?"

魯種田不知什麼時候湊身近前,嚇的謝慎吃了一驚.

"你走路沒聲音的?"

謝慎笑罵道:"沒看見老爺我正休息呢嗎?"

"嘿嘿,某家這不是看老爺辛苦,想替您分憂呢嗎?"

謝慎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道:"我這憂你可分不了."

"那到底要不要用晚飯?"

"不吃!"

謝慎半坐起身子道:"隨便來點羹湯就行,老爺我現在整個人都是乏的,沒什麼力氣."

"好,那我去安排."

魯種田退出屋子,謝慎便起身走到窗戶前.

望著窗外漆黑色的天幕和點點繁星,謝慎竟然有些惆悵起來.

比起京師,宣府的節奏明顯慢了不少.除了伴駕的時候,大部分時間要悠閑的多.

免除了俗物雜事,謝慎可以靜下心去想一想朝政大略.

眼下開了海禁,海外商貿極大的沖擊著大明本土經濟.

這種自耕農式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一旦遇到強有力的外敵入侵,便顯得羸弱不堪.

以至于需要朝廷出大力政策扶持才能維持.

但開海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開海禁,大明勢必固步自封,離世界的中心越來越遠.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人比謝慎要了解開海禁的利弊,在其後遺症出現之前想出應對之法才是最需要做的.

正當謝慎神思之時,魯種田急匆匆的折返回來.

謝慎見他一臉焦急,有些好奇道:"怎麼,難道你親自給老爺我去做羹湯了?"

魯種田面露難色道:"老爺您就別打趣了.出大事了."

"怎麼了?"

謝慎面色也陰沉了下來.

"楊總督很急,叫您去一趟,具體的某家也不知道."

如今總督府被充作天子的臨時行宮,巡撫衙門則被用來給楊廷和和謝慎住.

二人各住了一個跨院,相隔不遠,要去敘話是極為方便的.

"嗯."

楊廷和的性子謝慎是知道的,沒有大事他不會如此緊張.

在魯種田的侍候下換了件儒衫,謝慎便催步往楊廷和暫住的跨院而去.

到了院中,見楊總督背負雙手在庭院中踱步,謝慎趕忙迎了過去.

"石齋公,究竟是什麼大事?"

"小閣老,這回可是糟了."

楊廷和面色陰沉,拉著謝慎走到石桌旁,二人各自撩起袍衫下擺坐定.


"韃靼人打來了."

"石齋公,這種玩笑可開不得."

謝慎笑了笑道:"在謝某印象中,韃靼人可從沒有直接沖著宣府來過."

九邊之中,被韃靼人光顧最頻繁的應該是大同了.

因為大同的地勢平坦,只要韃靼人攻克後就是一馬平川,可揮師東進,飲馬中原.

反觀宣府,雖然離京師更近但攻克後卻要面對險峻的太行山脈.

韃靼人馬戰野戰一流,可要是讓他們翻山越嶺急行軍就有些為難了.

要想去往京師,得走飛狐徑,從太行山西端入,從蔚縣口出.

這個無論是從時間成本還是糧草消耗上看都不是最佳選擇.

如果韃靼人是為了直取京師,大可以從居庸關破關,亦或是從居庸關和山海關之間的古北口猛攻,攻克後京師將是案板上的魚肉,比攻克宣府有價值的多.

故而遍觀大明曆史,真沒有什麼韃靼人猛攻宣府的記錄,也就是劫掠襲擾宣府周邊,攻克焚毀些附屬的堡壘泄憤而已.

倒是明末李自成攻克了這座堅不可摧的要塞軍鎮,不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小閣老,這種事情下官怎麼會開玩笑."

楊廷和歎了一聲道:"據斥候來報,賊酋達延汗親率二十萬騎繞過大同,直撲宣府.看這來勢洶洶的樣子,恐怕不是打秋風那麼簡單啊."

楊廷和這話無異于一道晴天霹靂,擊碎了謝慎的所有幻想.

韃靼人這是抽風了吧,二十萬騎?這是傾巢而出啊.

雖然草原游牧部族是全民皆兵,但控弦之士能有四五十萬就相當不錯了.在謝慎的印象中小王子達延汗只是統一了漠北蒙古,並沒有統一漠西蒙古和漠東蒙古.

也就是說這二十萬騎兵幾乎是他能夠調集的全部兵力了.

孤注一擲來撲宣府,難道是他得知了大明天子北巡的消息,想要學也先再來一次土木堡之變?

"韃靼人號稱二十萬騎,少說也得有十萬即戰力.其余的是後勤婦孺老幼.不過即便如此,也是個不小的威脅.下官不敢大意,便請小閣老來商議對策."

楊廷和聲音里滿是疲憊.但他是三鎮總督,眼下大敵當前最不能倒下的便是他.

"宣府現在的兵力是六萬,只要堅守城池也不是不能抵擋."

謝慎沉下心來細細分析.韃靼人馬戰雖然厲害,可攻城卻是軟肋.他們最多只能制作簡易的云梯,撞城錘有沒有都不一定.

再說了要想實現強攻城池,攻城方至少也得是守城方人數的五倍,最好是十倍.

只有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才能用消耗戰把守軍耗死.

眼下韃靼人最多只有十幾萬人,勉強可以做到圍城.

但宣府城牆之堅固是僅次于薊縣的,謝慎相信韃靼人不可能短時間內攻破這座堅固的要塞.只要耗下去,韃靼人的糧草供應跟不上,肯定就會主動撤離.

不過就怕正德皇帝少年心性,忍不了韃靼人的挑釁.

要是天子親自下旨出城野戰,那可真是神仙難救了.

顯然這也是楊廷和所擔心的,他可憐巴巴的盯著謝慎,試探著問道:"這件事要不要馬上稟報陛下?"

謝慎猶豫了片刻,還是歎了一聲道:"自然是要稟報陛下的."

"那......"

楊廷和欲言又止道.

"我去說吧."

見楊廷和一臉為難的樣子,謝慎一字一頓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