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子禁臠【4000字二合一大章】



一旁的謝慎不禁有些同情這禦醫了.

診病這種事真不是拍腦袋能搞定的啊.

所謂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如果真是治不好的病,天子便是下死命那也是治不好啊.

但禦醫肯定不能當眾說治不好,只得戰戰兢兢的應下了.

另一面,在張永的安排下錦衣衛的緹騎也已出動開始全面調查此事.

事實證明領導關心的事情真的要查是很容易的.

很快便有了調查結果.

撞倒杜老爺子的馬車是城中大戶蕭家的.

經過朱厚照授意後,立刻便有官差衙役上門詢問,蕭老爺子倒是不護短,當即把肇事的馬車車夫交給了衙役.

這車夫雖然是衙役帶回的,卻是由錦衣衛審訊的.

起初這車夫堅稱撞人是意外,並表示願意承擔杜老爺子的醫藥費和一應療養費用.

但錦衣衛哪里會輕信他的話,一番用刑下來車夫遭不住了.

其實這也不能說車夫是慫包.如果是衙門的刑罰,他肯定就忍下來了.可錦衣衛折磨人的方法實在太多,真不是常人能受得了的.

最終這車夫承認撞倒杜老爺子是他家老爺蕭南昌授意的.

原來蕭老爺看上了杜老爺子的孫女杜昀,幾次三番表示要收杜昀為侍妾.

蕭家雖然是泰安大戶,但侍妾的地位很低,僅僅比婢女高一些.

杜老爺子就這麼一個寶貝孫女,怎麼可能把她往火坑里推.

故而杜老爺子明確的表示自家孫女絕不會嫁給他蕭南昌.

蕭老爺子覺得受到了侮辱,便打算找機會做了杜老頭.

買凶殺人什麼的肯定不行,太明顯了.最好的辦法就是神不知鬼不覺的營造一場意外.

蕭南昌知道杜老爺子每月都會固定時間來到泰安城中賣藥,便安排家仆駕著馬車等在生藥鋪外面的街道上.

只要杜老爺子一出現,便抽動馬鞭沖過來將杜老爺子撞翻再踩踏一番.

杜老爺子被撞倒時還沒有受重傷.直到被馬蹄踢中後腦才昏迷不醒.

事實證明殺人還是專業殺手穩,什麼馬夫車夫啊,家仆隨從啊實在太不專業了.

而且這些人嘴巴還不嚴實,被一用刑就竹筒倒豆子全招了.

一切水落石出,朱厚照自然大怒.

他想不到真的是因為私人恩怨才發生馬車故意撞人的事情.

這個蕭老頭簡直無恥,為了泄憤做出殺人的事情.

更可氣的是他竟然敢打杜昀的主意,這觸碰到了朱厚照的底線.

他已經將杜昀視為禁臠,別說是一個土財主鄉紳了,便是任何王公貴戚都不能動念頭!

朱厚照當即下旨,命州同知逮捕蕭南昌.

蕭老爺子入獄當天便被打了五十殺威棍,直接奄奄一息了.

當然,朱厚照不會讓他這麼輕松的就死掉,他授意錦衣衛用盡一切刑訊手段,讓蕭老頭感受痛苦.


這種無恥的人就必須用無恥的手段對付,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這麼做怎麼對的起被馬車撞倒踩踏至今昏迷不醒的杜老爺子,怎麼對的起杜昀杜姑娘?

當然,蕭老頭是不會被公開處死的.

他雖然蓄意殺人,但畢竟杜老爺子沒有死掉.

因為這個就判處蕭老頭斬決太牽強了.

蕭老頭的處決是在監牢進行的.

在確信其受到足夠懲罰後由獄卒將其縊殺,可以做成自縊身亡的樣子,外人根本看不出來區別.

至此朱厚照才火氣稍消.皇帝陛下冷靜後並沒有牽連太廣,只是授意泰安州同知責令蕭家承擔杜老爺子養病期間一切費用.

這當然是為了爭一口氣.

好在杜老爺子吉人自有天相,經過長時間的昏迷後竟然醒了過來.

禦醫都連連驚呼神跡也.

"陛下,這一定是杜老爺子托了陛下洪福這才轉危為安."

禦醫拍起朱厚照的馬屁一點不含糊,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若醫治不好杜老爺子,他就得提頭來見了.

經此一事後杜昀自然得知了朱厚照的真實身份.

雖然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朱厚照還是覺得有些落寞.

二人之間那種隱隱約約的情愫怕是很難再有了.

杜老爺子雖然已經蘇醒,可卻是元氣大傷.

杜昀在床前盡孝,湯湯水水的從未短了.

朱厚照看在眼里更是對杜昀好感倍升.

等到一個月後杜老爺子終于能夠下床,杜昀才能歇一口氣好好補補覺.

這一個月來她憔悴了不少,眼睛更是熬的通紅.

朱厚照看在眼里疼在心頭.

他發誓要好好保護這個女人,絕不讓她再受到一絲委屈.

轉眼就到了八月,朱厚照一拖再拖還是要回京了.

自然而然的,朱厚照要把杜昀帶回京師.

經曆了這一切杜昀對朱厚照欽佩不已,答應隨朱厚照一同返京.

雖然這其中報恩的成分更高一些,不過朱厚照還是很感動.

杜老爺子更沒什麼可說的了,朱厚照相當于他的救命恩人.若沒有禦醫替他放血治療,恐怕他就得一輩子昏死著.

朱厚照原本來泰山是為了封禪,雖然沒有成行卻抱得美人歸,這波不虧.

這次返程時朱厚照學乖了,沒有選擇陸路而是沿著大運河一路北上直抵張家灣碼頭.

聖駕返京最歡欣鼓舞的就要屬文官們了.

皇帝一日不在京中他們便一日覺得不踏實.

也許這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吧.

當然杜昀的名份是一個問題.

哪怕朱厚照是皇帝也不能什麼事情都由著性子來.


冊立皇妃有一整套流程,不經過這個流程就不能稱之為妃.

當然這不影響杜昀待在朱厚照身邊.

在把杜昀帶回豹房後,朱厚照和這位佳人好一陣耳根厮磨羨煞人也.

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杜昀正式被冊封為妃,名正言順的成為朱厚照的女人.

對此朝臣們沒有任何的意見,就連太後也只是問了幾句便閉口不提.

對此張永直是樂開了花,連稱謝閣老料事如神,有神通也.

謝慎自然是無所謂,皇帝的女人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只要這個杜妃不會影響皇儲冊立那就全憑朱厚照折騰,他開心就好.

......

......

不得不說,杜昀深得朱厚照的寵愛.

才被冊立皇妃不久就獨得後宮恩寵,且很快懷了龍嗣.

後宮的平衡被打破,最擔心的莫過于小皇子的生母劉妃.

她原本是一個宮女,偶然間被皇帝臨幸懷了龍種,這才母憑子貴被冊立為妃.

本以為就此將過上好日子,誰知道天子東巡泰山後竟然帶回一個女子,還把其封為皇妃.

這倒也罷了,天子喜新厭舊,沒准過不久就會把杜妃忘了.可偏偏在這個時候杜妃懷了龍種,朱厚照更不可能離開他了.

如果杜妃誕下的是公主倒也罷了.如果其誕下的也是一位皇子,那後宮之中恐怕免不了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了.

劉妃生性溫順,是不想爭斗的,但她不能不為自己的前途考慮,不能不為小皇子的前途考慮.

後宮就是一個血腥的戰場,只有強者才能活下來.

為此,劉妃不惜托關系去找謝閣老,希望謝閣老可以出面替她說道一二.不求天子能夠移情于她,只希望不要太冷落了.

當然,謝慎對這種事情是拒絕的.

後宮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一頭紮進去就是找死.

別的任何事情謝慎都可以不必在意,唯獨在後宮這種事情上謝慎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一定不會輕易犯錯誤.

對于臣子來說,私自和後妃接觸是大忌.雖然朱厚照信任他,但這並不能成為他破例的借口.

更何況劉妃情況特殊,她是唯一為皇帝誕下皇嗣的妃子,是最有可能補為皇後的人.

謝慎跟這樣一個女人攪在一起不但會讓朱厚照醋意大發,還可能被誤以為想要干預皇儲冊立.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謝慎確實想和未來的太子搞好關系,最好培養感情從娃娃開始.

可問題是劉妃產下的這個男孩未必就會成為太子啊.現在朱厚照就這麼一個寶貝不假,可是皇帝還很年輕,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

萬一杜昀誕下一個皇子呢?亦或者其他的妃嬪誕下皇子呢?

朱厚照的女人那麼多,欲望又那麼強烈,總有一兩個妃嬪能爭氣生下皇嗣吧?

故而謝慎決定等,等朱厚照冊立太子再出手.

這是最穩妥最明智的選擇,也是可以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選擇.

當然,謝慎也不會主動和杜妃接觸.

他雖然十分欣賞杜昀,但那是在她成為皇妃之前.

既然她已經被冊立為了皇妃,那麼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內宮有內宮的難處,百姓也有百姓的不易.

入秋以來,京師便鬧了糧荒.米行的大米價格飛漲,百姓們竟然到了買不起升斗米的地步.

這是因為大運河杭州段淤塞,大量江南的糧食無法通過河道運抵京師.

京師的糧商看到了商機,便把事先屯好的糧食藏起來,任由糧價瘋漲.

如果不是朝廷開倉,以平價出售存米,米價還不一定會漲到多麼瘋狂的地步.

當然朝廷開倉放出的大米只是杯水車薪,指望這些倉米就能解決糧荒是不現實的.

內閣提出的辦法是雙管齊下.一面加緊疏導運河淤塞段,盡早將江南的糧食調到京師來.二是嚴查京師的糧行,發現有囤貨居奇者嚴懲不貸.

這和謝慎提升商人地位的設想並不沖突.

謝慎是想通過提升商人的話語權,讓商人有更大的熱情從政.可並不是說可以無休止容忍商人的貪婪.

他希望合作的商人是識大體,顧大局的儒商,而不是蠅營狗苟,苦心鑽研的奸商.

這次嚴查京師糧行便是給那些企圖通過歪門邪道發國難財的商人一個警告,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商人也同樣.

通過朝廷的調控,一度飛漲的米價終于回落,雖然比之糧荒前仍高出不少,但卻屬于合理范圍之******閣和朝廷要做的不是完全控制糧食的價格,而是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過分控制只會讓市場畸形.

不過這次糧荒卻給了謝慎一個警示,那就是大明朝太依賴于大運河了.

不管是糧食還是綢布,瓷器,都依靠這個聯通南北的紐帶運輸.

要是運河真的發生意外大規模淤塞,恐怕整個大明帝國都得陷入癱瘓.

那麼,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

作為內閣首輔,謝慎必須直面這個問題.

為此,他幾次在內閣之中與王守仁,顧鼎臣等人商議對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顧鼎臣看來以不變應萬變是最好的辦法.大運河發生大規模淤塞停運的可能性太低,為此擔心未免有杞人憂天之嫌.

而王守仁的觀點比較激進,他認為再挖一條運河是有必要的.所謂未雨綢繆,便是指的如此.

兩條運河可以增加運力不說,還可以規避風險.

但是挖掘運河所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經過弘治中興,正德新政,大明朝一副欣欣向榮之態.

若說在此時傾舉國之力挖掘運河,可能要把老本吃光.而且如此浩大的工程很可能激起民怨,若是像隋煬帝楊廣那樣為他人做嫁衣裳就太可惜了.

在謝慎看來顧鼎臣和王守仁的觀點一個太激進,一個太保守,都不適合于現在的大明.

故而他另辟蹊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

圍繞重點州府建立倉儲體系,以保證特殊情況下的糧食供應.

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完全嶄新的命題,畢竟大明在重要城池如京師,蘇州都有糧倉.但僅僅如此還不夠,謝慎要建立不僅僅是糧倉那麼簡單,而是以糧倉為基礎的倉儲體系.

這其中包括了運輸,配給等方面,遠遠不是一個靜態倉庫能比的.

這個計劃當然是超前的,故而顧鼎臣和王守仁聽過後不是很能理解.

謝慎不厭其煩的向他們解釋倉儲體系的優點,終于讓二人相信這個模式有利于大明健康的發展.

下一步便是把計劃給天子講明了.

只要朱厚照同意,那麼謝慎的倉儲計劃便能夠正式推行,以點帶線以線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