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後記



門司柿家這個名字實在是不太好。

對于我來說,創作過程中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起名字。偶爾會有如天啟般腦海里突然就浮現出一個好名字,但其實大部分場合下是什麼都想不出來的。所以經常會求助于各種媒體,拉一些看起來差不多的來湊數。像本作的話有很多名字其實是出自音樂方面相關的,不過全列出來會很冗長,所以就省略了。

筆名也是如此。其實本來在網上寫文章就是消遣的一環,所以起筆名時候我也沒糾結太多。因為自己寫了點東西,所以就很隨便地覺得「寫文章的人」就可以了,然後隨便找了個同音的漢字,結果現在很是後悔。別人就算跟我說「沒啥本事還想學The Band裝X」我也無法反駁,所以還請各位不要對我說這樣的話。

【譯注1:“門司柿家(門司柿家)”與“寫文章的人(文字書き屋)”在日文中都讀作“もじかきや”】

【譯注2:“The Band”是上世紀北美一支著名樂隊的名字】

其實要說的話這世上寫文章的人的多了去了。有的人被稱為文豪,也有些人靠寫文章為生,並因此而贏得了一些名聲,將這些人全都無視而自稱「寫文章的人」是要鬧哪樣啊。實在是不太好,非常的不好。感覺好像在不知不覺間得罪了很多人。

像這樣一直惹別人不高興下去,搞不好哪天我會被秘密干掉也說不定。不過就算我消失了,也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的「寫文章的人」出現,連綿不絕。就像我會意外地出書一樣,將來大概也說不定會有某人因為某種原因而成為「寫文章的人」。正在讀這些的各位,你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寫文章的人」呢。

總之這些都先暫時不提,只說作為主人公的貝爾格里夫的名字,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地突然浮現在腦海里的。和現有的角色的名字都不重複,對于樹立人物形象是非常有幫助的,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而這位貝爾格里夫先生,在本卷的封面上顯得有些疲憊。

不過其實也不難想象,久別之後終于再次見到爸爸的安潔琳興奮異常,來回亂跑安靜不下來,結果拍封面照時反複拍了二十來次才終于定下來。這其中也有貝爾格里夫擺出笑臉的版本,但反複拍了這麼多次,最後還是因為這個疲憊的表情比較有趣所以決定用這個了,感覺有點過意不去。還有就是趁機偷偷在後面眨眼的安奈莎,不用說過後自然是被安潔琳和米麗婭姆又捉弄了一番。

個人來說真的是非常喜歡這個封面。不知道各位是不是有這樣一種感覺,似乎僅從這一張圖就可以讓人感受到整個故事。還沒有感受到的人請努力去試著感受一下。


應該說toi8氏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完美。這才是所謂的專業人士。讓本小說可以升華到讓人願意拿起來看看的程度,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toi8氏的功勞。toi8老師,真的是非常感謝。

然後接下來說點可能比較無聊的私事,就是這個作品在出版的時候里面的某些表述進行了修改,具體來說就是把「吉普賽人」這個詞換成了「流浪民族」。原本在作者心中對于吉普賽這個詞的印象都是非常正面的,比如法國有個樂隊叫“吉普賽國王”,還有“The Band”的「Acadian Driftwood」、范·莫里森的「Caravan」和「Into The Mystic」、柯提斯·梅菲爾德(又譯寇帝·梅菲)的「Gypsy Woman」等諸多名曲中都有提到過吉普賽人,因此給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再就是感覺這個詞本身的發音就很有異國情調,所以非常的喜歡。

其實在校對第一卷的時候就有人提到過關于「吉普賽」的事情 ,不過那時候我因為知識不足,所以還是就照原樣寫寫成吉普賽人了。

不過我後來因為一些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些與吉普賽人相關的書籍,這才知道他們的苦難曆史,以及「吉普賽人」其實原本是對他們的蔑稱,這讓我不得不重新進行思考。這次第二卷到了打樣校對的時候才突然進行更改,把責編M先生也嚇了一跳,所以也借此地表示我的歉意。

但要說的話,吉普賽人自己所主張的「羅姆人」這個叫法對于我個人來說聽起來實在是不如原來那麼有魅力,在糾結了許久之後最終定為了「流浪民族」。原本吉普賽人這個稱呼就不是用來指代單一人種或是單一民族,而是用來表示「居無定所,在各地四處流浪,靠賣藝、占卜等為生的人們」這樣一個很籠統的稱呼。「羅姆人」只是某個單一民族的稱呼,而本作品中登場的「吉普賽人」並不是「羅姆人」。

像這樣子不得不改變表達方式,不是因為羅姆人本身的存在,而是因為那些歧視迫害他們的人的過錯。因為他們做了這些膚淺的事情,結果現在害得我不得不如此辛苦,真的是給人添了好多麻煩。

說這些也算是想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不光是只會插科打諢,也有這種認真考慮事情的時候,那麼就在這里收尾吧。

我覺得大概應該不會有人一上來就從第二卷開始買來讀,所以說繼第一卷之後又買了這一卷的各位讀者朋友們,真的是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希望下次能在第三卷與你們再次見面。

二〇一八年四月吉日 門司柿家

插畫師的後記:貓耳!

2018 吉日 to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