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隨星而來 第一百零一章 一年之約

第一百零一章 一年之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武昌周夢臣,曉暢天文,精于步天之法,能補國家之弊。一召不至,蓋因老母無所養。誠孝子也。今封周母為四品恭人,令有司奉養無缺。望該員移孝作忠,舍家之孝子,成國之干臣。複召進京,禦前聽用,不得推辭,欽旨。”

在香燭之中,周夢臣只能恭恭敬敬的磕頭說道:“臣周夢臣領旨。”

周夢臣從藤祥手中接過聖旨。

他心中暗道:“我失算了。”

周夢臣覺得,即便是嘉靖再次下詔召見。也應該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之內,周夢臣正好將婚事完成。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嘉靖對天象的看重程度,或者說,嘉靖的迷信程度遠朝周夢臣的預料之外。作為這個深度迷信者,對天地鬼神每一絲動靜,都敏感之極。

周夢臣的計劃,只能被打亂了。

藤祥小聲說道:“周大人,你不要為難小的,黃公公說了,無論如何,都要帶你回京師。還請周大人見諒。”

太監是最會看人下碟的。

藤祥對周夢臣的態度,就與之前不同,就是因為北京方面對周夢臣的態度不一樣。

周夢臣說道:“我知道,只是小公公可否寬限幾日,容我處理一下雜事。”

藤祥說道:“這自然是可以的。只是不能超過三日。”

長途跋涉去北京,最少需要十幾日,時間長了,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多三日,少三日,並不算什麼。

周夢臣說道:“好,三日就三日。”

周夢臣首先去了李家。將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李果珍。周夢臣重重向李果珍行禮,說道:“大哥,這是我的錯,我與云珍的婚事,恐怕要拖一陣子了。”

李果珍將周夢臣扶起來,說道:“這事-----”只說兩個字,就不說了。

對于這一件事情李果珍很是擔心。

既擔心周夢臣此去,前途未卜,畢竟伴君如伴虎。周夢臣在皇帝面前,這一定是好事嗎?未必。一旦周夢臣出了事情,也會牽連到李云珍。

又擔心周夢臣飛黃騰達,周夢臣成為禦前寵臣。雙方門戶之間就差距巨大了。到時候周夢臣轉頭不認怎麼辦?這樣的話,李云珍就不用做人了。

周夢臣似乎看出了李果珍的顧慮,說道:“請大哥放心,我與云珍的婚事,是有武岡王,車巡撫,豐城侯,以及整個武昌城中這麼多人做的見證,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與云珍的婚事是不變的。否則我根本沒有臉回武昌城了。”


“只是而今聖命難違。”

李果珍歎息一聲,他細細想了想,也相信了周夢臣的話,不管一個人發達成一個樣子,總之要維護好在家鄉的名聲,在古代一個人壞到什麼地步,總是要在家鄉留一個好名聲的。想來周夢臣也不例外,說道:“實在可惜,三日時間,做什麼都來不及了。”

周夢臣說道:“大哥,我想見一見云珍。”

李果珍聽了,忽然起身,說道:“我有一點事情,失陪片刻。”

李果珍居然起身就走了。

周夢臣還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的,卻見後面簾子一挑,一個人出來,不是別人,不是別人,正是李云珍。

原來,周夢臣每一次來李家,都不能與李云珍見面,但並不代表,李云珍沒有看見他。李云珍都在簾子後面默默的窺視著。

周夢臣說道:“我------”

李云珍說道:“我什麼都知道,好男兒志在四方,陛下相召,你已經推辭一次了,不能再推辭第二次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都在這里等你。家里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雖然少一個儀式,但我已經是你的妻子,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我會照顧好母親的。你安心便是了。”

周夢臣一時間,不知道說些什麼。面對如此深情,什麼話都不足以表達周夢臣之心,他沉默了片刻,說道:“你給我一點時間,不需要多長時間,只需要一年,一年之後,我們在珍京師結婚。只需一年而已。”

李云珍說道:“不需要勉強自己,你好好的,什麼都好了。”

兩人四目相對,一點一點的靠近。似乎要擁抱在一起。

“咳咳。”一個聲音傳來,卻是李果珍從外面回來,說道:“周兄,我的事情處理好了。”李果珍好像沒有看見李云珍一樣,李云珍卻識趣的看了周夢臣一眼,又回到房間之中了。

周夢臣也只能眼睜睜看著。

李果珍說道:“人也見了,上京的事情,千頭萬緒,你還是回去准備吧。”

周夢臣說道:“大哥,那我去了。”

李果珍送周夢臣離開之後,一轉身就去見了李言聞。

李言聞似乎一直對周夢臣有芥蒂,很少見周夢臣,一般讓自己的大兒子出來應付。不過,他還是很關心女兒的婚事的。所以每一次周夢臣來,李言聞總是要細細的問過的,李果珍也就是習慣了。凡是周夢臣來過,都會來這里向李言聞彙報清楚。

李言聞聽了,歎息一聲,說道:“好事多磨啊。老大,你回去對老二說一下,今後讓你們兩個的媳婦,有時間多去周家走動一二,你妹妹自己都是一個孩子,哪里懂得照顧人?”他想了想,又歎息一聲,說道:“算了,讓你們媳婦去也不合適,還是讓你娘帶人去吧,讓她們老姐妹多接觸一二,相互之間有個照顧。”

李果珍說道:“孩兒明白。”他微微一頓,說道:“父親,你不是不喜歡周夢臣?”


李言聞說道:“我喜歡不喜歡,有個屁用啊?事已如此,我還能怎麼樣?”其實李言聞的氣早就消了七七八八。他本想等周夢臣上門好好道歉一番,他好下台,卻不想周夢臣這一段時間忙得很,提前婚禮,更是有不知道多少事情要辦。

而且李言聞再生氣,也不願意在女兒婚事上有所為難。因為那為難的不是周夢臣,而是女兒。這就是所謂的投鼠忌器。

下意思忽略了對岳父大人的討好。這才讓李言聞不上不下,拉不下臉來。

李果珍似乎明白這一點,說道:“孩兒明白,是父親寬宏大量。”

時間短,事情多。

周夢臣回到家中,就開始准備,讓誰跟著他上京。首先是周大壯,作為周夢臣的跟班,好像存在感很低,但是周大壯雖然口吃,智遲,但是力氣很大,忠心耿耿。抗行禮拿東西的這樣的重活,都是他的。周夢臣決定帶上。

程大位也要跟上。

一方面程大位的學習進度不能打斷。程大位雖然天資聰慧,但是數學的博大精深,不是短短幾個月就能全部學會的。另外一方面程大位在很多事情上,已經能幫周夢臣一點小忙了,可以給周夢臣打下手了。而且這種參與進天文術算之中,也極大了提高了程大位的數學水平,分擔了周夢臣一些事務。

周夢臣知道,他此去京師,少不了面對各種難題。人心鬼蜮方面的東西,程大位幫不上忙。但是計算方面上,程大位卻是有能力的,而且他的能力正在急速增長之中,或許幾年之後,程大位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所以一定要帶上。

程大位既然帶上,那麼劉修水也不能推掉了。

在周夢臣看來,劉修水這個孩子也是很可憐的。他去書信一封,劉修水父親,劉天和長子回信答應了劉修水拜入周夢臣門下,別的事情根本沒有問。周夢臣也是旁敲側擊,從其他人那邊打聽,才知道劉修水乃是劉天和長子第一個妻子所生,她難產而亡,只有這一個孩子。而今卻是後娘當家,有好幾個弟弟。他才會被祖父常常帶在身邊。

其中豪門恩怨,周夢臣不用想,就能揣測出一些。

他自然不能趕劉修水走。而且帶上劉修水苦的是程大位又不是他。

畢竟,周夢臣定下規矩,他門下弟子,其他科目可以不好,數學一點要好。因為數學好了,才能學習其他的東西。而劉修水在數學上根本不開竅,加減乘除還行,除此之外,必須反複教導,這才有一點點進步。

對于,教他的老師來說,實在是一個折磨。

不過,周夢臣很雞賊的讓程大位代師授徒,程大位作為大師兄,教授這個比自己還要大上一兩歲的師弟時候,每天都頭疼之極。

周夢臣,周大壯,程大位,劉修水,總共四個人。周夢臣一確定,就開始收拾行李。一些生活上的東西,就不必說了。周夢臣決定帶上自己大量的手稿,這些手稿分為兩類,整理過的,與沒有整理過的。

整理過的就如同周夢臣的第一本著作《勾股解》與而今正在整理之中描述與日月五星與地球的運行之道,詮釋日心說的書籍。命名為《天之行》。其中數學問題,倒是完全沒有問題,內容大概與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相當,表現形

式卻大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