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弘曆(3)



第二種傳說,晚清長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詩人、學者王闿運提出,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但的確與避暑山莊有關。王闿運是曾國藩的幕友,做過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家庭教師),也是晚清著名的詩人。他在《湘綺樓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後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愈,她懷孕生下了乾隆。張采田《清列朝後妃傳稿》中轉引英和《恩福堂筆記》和王闿運《湘綺樓文集》記載,促發人們更加注意這個疑案。這一說法富于傳奇色彩。清遺老金梁等認為:清朝選秀女制度是非常嚴格的,從清宮《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可以看到當時清宮的一些有關規定。清宮的門衛制度更是森嚴,怎麼可能讓承德地方一個女子混進皇宮並入選秀女呢?所以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

第三種傳說,曾做過熱河都統幕僚的近代作家、學者冒鶴亭說: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上海淪陷期間,作家周黎庵寫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發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鶴亭的說法,並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節,增加了故事性:傳說雍正在做雍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後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丑的李姓漢族宮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家女子懷上了“龍種”,就要臨產。康熙發怒,追問:“種玉者何人?”雍正承認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丑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丑女在草棚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台灣學者莊練(蘇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謎》文中、台灣小說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書中,都認同這一說法,甚至于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為她“出身微賤”,而旨令鈕祜祿氏收養這個男孩,于是乾隆之母便為鈕祜祿氏。盡管乾隆生在草棚的傳說流傳很廣、故事生動、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種傳說,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看自己是否像漢人。乾隆的確在宮中經常穿漢服,現在故宮還保存著不少乾隆穿漢服的畫像,也許這就是引起傳說的原因之一。如果僅根據他穿的衣服而確定乾隆的出身,其結論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種傳說,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從“老宮役”口中聽得所謂乾隆生母的故事,並對胡適之講道:“乾隆帝之生母為南方人,渾名‘傻大姐’,隨其家人到熱河營生。”這種傳說因《胡適之日記》而流傳甚廣。

雖然以上傳說並不可靠,但是,乾隆的生母,的確存在文獻與檔案上的疑點:

成書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蕭奭(shi)的《永憲錄》卷二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

午刻,上禦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後。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為貴妃,李氏為齊妃,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蕭奭在這本書中還提出:“齊妃或云即今之崇慶皇太後。俟(si)考。”就是說,在當時就有人對乾隆的生母是誰提出了懷疑。

高陽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認為:蕭奭《永憲錄》中,“這‘俟考’二字,是一暗示,是一隱筆兼曲筆的巧妙暗示;齊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這樣寫,是曲筆;齊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為曲筆。”但是,高陽沒有看到清宮的檔案。

清朝政府有個規定,皇帝家族生兒育女,每3個月要上報一次,寫明出生時間和生母。每隔10年,根據出生和死亡記錄的底稿,添寫一次皇室族譜,就是《玉牒》。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世宗憲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純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凌柱之女誕生于雍和宮。

但是,這位鈕祜祿氏是何許人?

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記載: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後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該部知道。

同一件事,《清世宗憲皇帝實錄》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卻記載:

諭禮部:奉皇太後聖母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這兩份記載的差異,可以作如下解釋:格格錢氏與格格鈕祜魯氏是一個人。因為她們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後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設立秘密立儲制,指定弘曆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總要有一個高貴的出身,因此,將熹妃錢氏篡改為鈕祜祿氏。是否可能由內大臣“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凌柱”將錢氏認作干女兒?如果事實如此,就解決了身份與姓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