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弘曆(4)



在沒有其他確鑿證據之前,我們只能相信《實錄》和《玉牒》的記載。不過,雍正檔案與雍正實錄關于熹妃錢氏與鈕祜祿氏的記載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夠完滿地解決。所以,乾隆生母問題,仍為曆史疑案。不僅如此,連乾隆的皇後和皇妃也有許多可以稱為“疑案”的事情。

兩後死因之謎

乾隆的後妃有名分的:三後、五皇貴妃、五貴妃、七妃、六嬪、三貴人等,總共29人。

先說乾隆的三位皇後。

乾隆的第一位皇後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被冊為寶親王弘曆的嫡福晉。這年乾隆17歲,嫡福晉富察氏15歲。乾隆二年(1737年),嫡福晉富察氏被冊為皇後。皇後富察氏出身名門,她的曾祖父哈什屯順治時任議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康熙時任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任察哈爾總管,兄馬齊任兵部尚書、左都禦史、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曆相三朝”,兄馬武任內務府總管、鑲白旗蒙古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弟傅恒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賜第在東安門內。皇後富察氏,性賢淑,尚節儉,不奢華,孝順太後,敬愛乾隆。乾隆年輕時,曾患癤,剛愈,太醫說:“須養百日,元氣可複。”皇後就每晚在乾隆寢宮外面居住,精心奉侍,百日之後,才回寢宮。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皇後富察氏隨乾隆帝和皇太後東巡,前往山東曲阜祭孔。三月十一日,在返京途中死于德州船上,年37歲。

關于富察氏之死,野史記載:三月十一日夜,乾隆東巡回鑾,駐德州,在舟中宴飲淫樂。皇後激切進諫,乾隆加以詬訾。後羞忿,投水死。蔡東藩《清史演義》說:皇後之嫂(實為皇後弟妹)即傅恒夫人,在皇後千秋節時前來祝壽。酒宴間聯詩。乾隆起句道:“坤闈設帨慶良辰”,皇後續道:“奉命開筵宴眾賓”,嫂嫂隨續道:“臣妾也叨恩澤逮”,乾隆則接道:“兩家並作一家春”。酒後乾隆同嫂嫂私通,被皇後察覺。皇後同乾隆從此產生芥蒂。禍不單行,皇後生的兒子永璉,秘密立為皇太子,也因天花病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出巡,皇後陪同,死于船上。

于是,產生諸如福康安的身世之謎的傳說與故事,懷疑福康安為乾隆同傅恒夫人所生。高陽認為:福康安的際遇之隆,清三百年,無與倫比。雖“垂髫豢養”,卻本傳不見記載;雖“多年訓誨”,卻並未招作額駙(其兩兄皆為額駙)。因之,“其中原故,反足深思”。

其實,乾隆帝與皇後的感情還是很好的。《清史稿·後妃傳》記載:“十三年,從上東巡,還蹕,三月乙未,後崩于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乾隆為此悲慟不已,連續九天,每天在皇後靈柩前三次擺上供品。乾隆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賢”二字,來作為她的諡號。孝賢皇後富察氏的靈柩,安放在裕陵地宮四年多。在這段時間里,乾隆皇帝共為她祭奠100多次,並寫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雎?為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意思是說,我是多麼悲痛啊,這樣生死離別,失去賢惠內助,今後誰來陪伴我呢?所以,野史與傳說,缺乏曆史依據。

第二位皇後烏拉那拉氏。佐領那爾布之女。乾隆做皇子時,烏拉那拉氏被冊為側福晉。她不僅深得皇帝寵愛,而且頗討皇太後喜歡。乾隆登極後,封為嫻妃。在皇後富察氏死後,她由貴妃晉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事,再被冊為皇後。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皇後陪皇太後和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在途中,皇後剛過48歲生日,就出了問題。

蔡東藩在《清史演義》中,寫了“游江南中宮截發”回目。小說中寫乾隆在和珅陪伴下游金陵秦淮河,登舟游幸,感歎:“北地胭脂,究不及南朝金粉!”乾隆同和珅在舟中,擁妓酣飲,色迷心醉。後被皇後發現,二人發生口角,“皇後氣憤不過,竟把萬縷青絲,一齊剪下”。就是說,皇後勸阻皇帝不要出去尋歡作樂,因而惹惱了乾隆皇帝。這種說法可能出自想像,但皇後惹惱了皇帝是肯定的。從此皇後烏拉那拉氏就被打入冷宮。若不是眾位大臣苦勸,乾隆皇帝就會重演當年他的曾祖父順治皇帝廢掉皇後的故事。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皇後烏拉那拉氏終于在冷宮中走完了49歲的人生之路。

這件事情,清宮檔案記載:閏二月十八日,皇後在行宮吃早飯時,還得到皇帝賞賜。到了晚飯時,皇後卻不見了蹤影。她的名字被黃簽蓋上。皇後哪里去了?有人說她發了瘋病,在杭州削發當了尼姑;也有人說她被先行遣回了京師。清宮的《上諭檔》記載: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那麼,皇後為什麼被遣送回京?

《清史稿·後妃傳》記載:“(乾隆)三十年(1765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發。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滿洲有個習俗,親人故去才“斷發成服”。因此,皇後剪發,犯下大忌!皇後死訊傳來時,乾隆皇帝正在木蘭圍場打獵。他並沒有停止打獵,命皇後那拉氏的兒子回京辦理喪事,並命喪儀照皇貴妃禮辦理,也就是說要從皇後降一個等級到皇貴妃。皇後烏拉那拉氏的命運與孝賢皇後富察氏的命運相比,真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