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寫英豪·劉全仲






 程奎同志一部長達八十萬言的長篇曆史小說《皇太極全傳》終于流覽完畢。雖不能說是一口氣讀完的,卻也是從卷首的引子開始讀起就愛不釋手,急不可耐地在一周之內讀完了最後的篇章。掩卷而思,感觸良多。筆者不僅從這部作品中清晰地認知了這位為大清帝國初創階段建立了豐功偉績的皇帝的雄才大略,為我們撫順山河養育了一個絕代英豪而倍感驕傲,同時更為由我們家鄉的本土作家以其勤奮,睿智和過人的膽魄,運筆豪放地書寫出氣壯山河的曆史畫卷而分外自豪。


《皇太極全傳》是現今惟一一部全面翔實地反映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波瀾壯闊的一生的長篇曆史小說,它從皇太極十二歲主理家政開始寫起,以其一生煌煌偉業為主線,一直寫到他的英年早逝,盛極而終。《全傳》通過對皇太極一生經曆的紛繁曆史事實的揭秘描繪,以生動鮮活的筆墨,豐宣飽滿的人物形象,再現了皇太極敏思好學,雄才大略和一幕幕驚心魄的曆史云煙。作為曆史長篇小說,我想首先是應該忠于曆史的,在堅持曆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進而達到曆史與藝術真實的完美統一。為此,《全傳》作者做了多年的創作准備,覽閱了諸多史書,考證了大量的史料,繼而投入了艱苦而忘我的藝術創作,因之賦予了作品很強的思想性,很高的藝術性和吸引讀者的可讀性。


中國文壇有個令人眷顧的優良傳統,那就是文以載道。如果一部作品遠離生活實踐,違背曆史事實,信馬由缰,隨意編造,雖然熱熱鬧鬧,然讀過之後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東西,不能給讀者一些有益的啟示,那麼這樣的作品是不會有生命力的。《全傳》的作者深刻地洞明了這一點,他探究並概括地用“殘明、聯蒙、優漢、易俗”八個字來書寫皇太極的成功人生,並用以貫穿《全傳》的始終,這就使作品遠離了戲說的誤區,彰顯了以人為本,以史為鑒的厚重曆史文化底蘊,因而將會給今人及後世以心靈上的深刻啟迪。


譬如“優漢”。作為一個身處邊陲的少數民族,為什麼能成功崛起,一統華夏?除了他們的自強,他們的奮斗,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非常注意向先進的漢文化學習,尤其重視重用各民族的優秀人才,從而豐富、充實和壯大自己。書中多處展現了皇太極尊孔學儒的生動場景:“懲親王再倡儒教”,“首祭孔籌謀定鼎”,仁義、孝悌、修身、治學之道,我們不能因為它是漢人的東西就排斥,今後不論是蒙、漢、朝鮮,只要他們那里有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就都應該拿過來,為我們所用。”此等著述,寓意深刻。應當說,在學習儒家學說為核心的漢文化方面,皇太極是清王朝的首倡者,為整個清代由弱到強奠定了思想統治基礎。這也是清王朝最終能橫掃中原定鼎華夏大地三百余年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因為皇太極有這樣開放的思想和開明的膽識,才有優厚漢官的一系列舉措:對范文程的重用,對甯完我的破格提拔,對張春的恩養,對祖大壽長達十年的等待,對洪承疇的勸降等等,作品對這些曆史事實的真實回眸,不僅顯示了一個封建帝王的博大胸襟,收到了如當今統戰工作的效果,同時也展現出作家對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匠心獨運的塑造,進一步豐滿了皇太極智慧而高大的形象。


還有對皇太極的“殘明、聯蒙、優漢、易俗”等開明舉措,作家都作了生動的詮釋,環環相接地描繪了皇太極的文韜武略,成為其輝煌一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作家,《全傳》作者始終恪守尊重生活尊重曆史的創作原則,他沒有嘩眾取寵,也沒有隨波逐流,其作品通篇不以男女之事招徠讀者,沒有將《全傳》寫成一個皇帝和幾個女人纏綿繾綣的故事,而是突出他在政治、軍事舞台上的運籌帷幄和金戈沙場的壯舉,盡展在讀者面前,因而使作品顯得氣勢恢宏的凝練厚重。


《全傳》引人注目之處,還有作者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金清王朝的諸多曆史之謎給予了獨到的闡述,如皇太極的後妃五宮為什麼都是蒙古女人?努爾哈赤到底留沒留下令阿巴亥殉葬的遺囑?皇太極為什麼不立豪格為太子等等。這些揭秘性的闡述,雖不能說最終解開曆史之迷,但也得到了一些專家和學者的廣泛認同。


更令人可喜的是,作家以其獨特的文學創作力,賦予了作品較高的藝術價值。一是故事情節的曲折,迭宕起伏,一環扣一環,令人不忍釋卷;二是語言生動流暢,極富個性,有的甚至精妙絕倫。像在“大金國開國取士,出奇兵千里征明”一章中有關范文程和遼南士子們的一段辨論,語言鏘鏗有力,辨爭精彩紛呈,大有一瀉千里之勢,讀來令人蕩氣回腸,韻味無窮;三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無論是曲折的情節,還是生動流暢的個性化語言,都是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服務的。諸如皇太極的大智大勇,范文程的鞠躬盡瘁,甯完我的不拘小節,崇禎的勤政和無奈,一個個曆史人物,都塑造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一個個曆史故事都描繪的精彩紛呈,扣人心弦,從而構成了這篇長卷的成功壘就。


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無疑凝聚了作家的辛勞,心血和汗水,更張揚著作家高昂的創作激情。在讀《皇太極全傳》之前,我與作家並不相識。讀過八十萬言,我為他講述的故事所感動和震憾。以後的幾次相交,進一步為他對清前史、對皇太極的透徹研究和精辟見地而折服。程奎同志埋頭書案整整兩個春秋,七百多個日日夜夜,不顧日月輪轉,不問酷暑嚴寒,追溯曆史長河,終晶沉浸在皇太極時代的曆史漩渦里,遨游于女真人崛起的曆史蒼穹中,為他們的樂而喜,為他們的苦而悲,無數次流下了喜而泣悲而涕的淚水。筆者不僅敬慕作家程奎同志的這種創作上的敬業精神和忘我的情感投入,更特別贊佩他的曆史使命感和為振興家鄉撫順文化事業的高度責任感。他放言:“在我們家鄉,努爾哈赤、皇太極和許多滿族大英雄用他們驚人的膽略和超凡的智慧書寫了一部一個少數民族由弱到強創立八旗橫掃中原定鼎華夏的雄偉的曆史畫卷,這是驚天動地的壯舉,作為一個撫順的一個文人,如果我們不能把這一優曆史的文明進步藝術地再現出來永久地留給後世,就等于白活就有負于曆史的重托。”這些充滿壯志豪情擲地有聲的話語,真的讓我瞠目結舌,敬佩不已。程奎同志不但說到了而且做到了,他五十四歲的人生真的沒有白活。他不僅填補了清前文學創作的一個空白,同時也為我市的文苑繁榮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


人們常常把寫曆史題材小說的作家稱之為戴著鐐銬的舞者,程龍----龍崗山,我們為你戴著鐐銬翩翩起舞的膽魄和優美舞姿而驕傲和自豪,願你一路高歌,健步走好今後的創作之路,再扮靚麗的撫順。


(作者系中共撫順市委原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