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玄武血仞(六)



李義府撰寫的墓志銘中提到,李世民曾賜金刀子給常何,又通過他,送了不少金刀子給駐守北門的禁衛軍。這分明就是“收買”。請注意銘文最後一句“九年六月四日令揔北門之寄。”,李義府雖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他也不敢公然地玄武門之政變說清楚,只是隱晦地說一說罷了。雖是如此,通過這篇銘文,讀者大體上也能了解到,當年,李世民是如何收買常何,又如何把駐守玄武門的大內禁軍拉攏到秦王認一陣營中。


在京師里,李世民的實力遠不及李建成,他們的一舉一動幾乎給李建成的人馬控制著,可是,李世民卻能在武德七年之時就開始為日後有可能出現的政變作好收買的准備,目標就先鎖定了玄武門,不可不謂“老謀深算”啊!


這固然跟他有先知先覺的危機感有關,另一方面,李世民自年輕時始,長期帶兵南征北伐,殘酷戰爭,磨煉了他,使他學會一套“化解危機”的本事,也了深深地體會到政治斗爭的血腥、殘忍,大大地開闊了他的眼光。


李建成雖然也打過不少仗,而且也懂得審時度勢,並且很早就掌控了宮禁衛隊,只是,他坐上皇太子的位子之後,長期留守宮中,既要輔助處理國事,又要費盡心思地維護皇太子位子,最致命的是,他以為李世民已經給東宮嚴密地監控著,認為李世民“不過是一匹夫而已”,恰恰就給這個“匹夫”在最要緊的玄武門上提前兩年做了大手腳,失去最有利的地利,真死得不明不白啊。


話歸正傳。武德九年六月三日那天,李淵接到李世民的密奏之後,就吩咐三個親生兒子于六月四日早上進皇宮。按《通鑒》的記載說,在六月四日早上,李世民已經提前率部曲○36隱伏于玄武門周圍等候老歌、小弟進來發動誅殺行動了。先前,張婕妤偷聽到李世民密奏的內容,急派人飛奔出宮報于建成。建成火速召老弟元吉商量,元吉說:“應該動員我們所控制的軍隊備戰,一面聲稱有病,不要入朝,觀察形勢的變化。”如果事情當真如元吉所說的發展,李世民的計劃可能化為泡湯了。可是,李建成說:“護衛軍已經出動,戒備森嚴,自當跟你一同入朝,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37


李建成可能覺得皇宮禁軍已經是自己人,而且太子宮過去已做好了一切准備,這一趟就算不作另作准備也不要緊。他萬萬沒想到,原來歸他管的常何等人已經被李世民收習買過去,因此沒有把這一次的入朝入的警衛問題放在心上。


當李建成、元吉二騎馬進入玄武門,逕抵臨湖殿時,發覺情況不對勁,到底是哪方面不對勁呢?史書雖沒有明示,不過大凡發動政變的,十之八九是等敵人落入陷井,後然封鎖現場,立即展開大屠殺。所以,不難想象到,當天的玄武門寂靜之中隱藏殺氣。李建成兄弟二人覺得不對勁,拔馬欲離開,可惜為時已晚矣,李世民突然拍馬出現,大聲高呼:“大哥!”李元吉見他全身武裝,知道兄弟已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率先彎弓搭箭,射擊李世民。可是他過度緊張,三次都沒有把弓拉滿,以致箭到中途就落下,李世民就不作兒女態了,瞄准李建成,一箭就將他射死。元吉眼見不妙,急忙逃走,埋伏多時的尉遲敬德率騎兵沖出去圍攻李元吉。元吉驚惶過度,從馬上栽倒下來,李世民的馬也受驚,把李世民摔倒。


李世民騎術一流,此時他也給摔倒,顯然心情也極為波動。畢竟,眼前的是自己的親生弟弟,此時就要誅殺他,他不可能沒有一點反應。


李元吉飛快撲上前,就將手中的弓欲將李世民絞死。遠處的尉遲敬德追隨上前,一箭將李元吉箭身殺。這就樣,李世民兩個最親而且最糾纏不清的“敵人”先後死亡。○38


不要以為建成、元吉二人已死就萬事大吉。相反,秦王府諸人的惡夢才正式開始。因為李建成的太黨人覺得不對聲色,又聽到玄武門里面傳來嘎金斷玉之聲、呼喊斯殺聲,心知不妙,自然急速聚集人馬,欲攻破玄武門,支援太子。所以,他們集二千多精騎的力量,猛烈攻打玄武門,幸好張公謹等人堅守得下來,給李世民收買下來的駐守玄武門的禁衛大在關鍵時刻沒有倒戈相向,仍然站在李世民這一邊;此外,李世民的夫人長孫氏,“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39、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率史卒釋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太宗合勢。”○40


總的說來,長孫氏及高士廉的配合之下,李世民等人才能保住了玄武門這個最為有利的陣地。接著,東宮、齊王府的人欲殺進秦王府。秦王府里人手不足,幸好尉遲敬德想到一個辦法,他將建成、元吉的頭砍下來,提著首級示于敵人面前,太子黨人、齊王府人見主子已死,再無斗志,頓時潰散。


李世民眼見已控大局,就派尉遲敬德帶人逕到海池(皇宮人工湖),李淵見狀就大吃一驚,心知出亂子,問說:“今天作亂的是誰?你來這里做什麼?”尉遲敬德說:“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叛變,秦王(李世民)出動軍隊,把二人誅殺,恐怕驚動陛下,派我前來保駕。”實際上逼宮,控制住李淵。


李淵對裴寂等人說:“想不到今天發生這種事,應該怎麼辦?”蕭瑀、陳叔達就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參與當初起義行動,對于帝國的建立,也沒有功勞,嫉妒秦王功高望重,共同設下奸謀……陛下如要封他當太子,把朝廷交付給他,就再不會發生其事端了。”


當然,蕭瑀、陳叔達心里想的可能不是這樣,不過,當著尉遲敬德前面,不得不說幾句違心話,大大地貶低建成、元吉對大唐帝國的創立的功勞。不過,他們最後向李淵提出的建議,倒不失為保命的善法。


面對這樣場面,李淵心知大勢去矣,只好歎氣說:“你說的對,這也正是我的心願。”


尉遲敬德還要求李淵寫手詔阻止太子黨人及齊王府人的戰斗,並命令各軍聽李世民指揮。這樣,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激烈血戰,才告一段落。


按《通鑒》所載,李世民把大局掌控後,才進宮見父親李淵。李淵說:“這些日子,幾乎犯了‘投梭’的錯誤。”


李世民則跪伏在父親懷內,痛哭不已。


有人認為,李世民親手殺兄,後來又大肆地屠殺建成、元吉的兒子、兒孫們,冷血得不得了。多少會質疑《通鑒》這段記錄。確實,李世民此次進宮,意在探聽父親的口風,如果李淵要立庶子為太子,李世民勢必軟禁他或者做出弑父自立為帝的舉動。總算李淵明白到政治的黑暗、血腥的一面,改立世民為太子,並好快就“讓”出皇位。


不論李世民有或者沒有逼過他,作為一個有建樹的政治人物,到了這一步還不識好歹的話,那麼就算給殺了也不足為奇的。


對于玄武門之變的政治影響,後人對此次政變的看法,下一章再作詳談。 (本章完,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當時,以底有多少人和什麼人跟隨李世民隱伏于玄武門處發動政變呢?《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云:“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自衛。”又《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十人。《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云:“以勇士九人”,當不包括長孫無忌。《通鑒》卷一九一作“世民帥長孫無忌等人,伏兵地玄武門。”不提九人。——轉引自《唐太宗傳》,趙克堯、許道勳著,人民出版社。


○37 參看柏楊版的《白話資治通鑒》,第45冊,《玄武門》,公元六二六年。


○38 司馬光在《通鑒》里記載細致,大有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的筆法。筆者參考柏楊先生的譯文的大意,加以轉述。


○39 參看《舊唐書•;;後妃傳》。


○40 參看《舊唐書•;;高士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