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玄武血仞(五)



還有,史書還載說,李建成、李元吉跟李淵的小老婆不斷地在李淵面前誣諂李世民。這應該是史書誇大其辭甚至抹黑對手的做法。不過,當時李世民的處境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程度,欠缺的只是“導火線”而已。


還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李元吉秘密請求李淵誅殺李世民。明眼人仔細想一想,就不難覺得,這顯然又是亂編曆史的“傑作”。試想一下,作為老三的元吉,怎能在父親面前慫動父親下決民殺死老二世民?如果確有其事的話,那麼只有在一種情況下發生,就是李世民想造反、取代父親稱帝。


李元吉說:“秦王當初攻克東都(洛陽),盤桓觀望,不肯馬上班師,散發金錢綢緞,樹立私人恩德,反抗詔書,不是叛逆是什麼?”○30對于這樣的請求,李淵當然不會答應。


面對太子黨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勢,秦王府的人開始變得“歇斯底里”,說難聽一點就是變得神經質。與此同時,李世民經通過常何的關系,秘密地控制了玄武門的防衛,又收買了敬君弘、呂世衡等守玄武門的獎士。史書還載說,李世民把太子宮里的紛察處秘書官(率更丞)王晊拉攏過來。


李世民想聽取一下李世績、李靖二人意見,得到的答案卻是沒有回應。史載,李世民心里十分敬重他倆的“中立態度”。


隨著秦王府諸人,如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的施壓,李世民已經有了決定。不過他想召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回來聽取他倆的意見。可是,房玄齡說:“奉皇上指令,不難再聽大王(李世民)命令,今天如果私自晉見,定被處死,所以不敢接受。”李世民聽到回複後,怒不可遏,就把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你去看一下,他們如果真的不肯來,砍下他們的人頭!”李世民以為房、杜二背叛了他。幸好他倆意在搞清楚李世民到底是不是想發動政變。如果他倆真的不聽李世民的密令的話,腦袋可能真的跟身體分家了。


從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欲發動政變、誅殺兄弟的決心是何等堅定。傳統史書說有他是受到下屬鼓動才干的云云,顯然不符合史實。


盡管收買了一批“死士”,又複得房、杜等人戮力相助,但整體力量上,仍遠不及太子黨人的強大實力,李世民先前想占卜問吉凶,表明他對成功沒有絕對的把握,也間接證明秦王府的實力相對單薄。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到李世民在極為不利、冒著失敗的風險,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學者們多指李世民等人早有奪嫡的預謀,玄武門之變就是時機成熟的標志,或說李世民早晚都要動手的了,玄武門之變是不可能避免的產物云云。這些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的片面性。試想一想,李世民為什麼選擇在玄武門、又為何先下手為強地誣陷兄長和小弟弟跟父親的小老婆們有暖味關系,以致李淵大吃一驚,決定次日早就召他們兄弟入宮,親自主持審問,搞清楚事情本末。


走到這一步,李世民真的下狠招了,因為他感到,急于將他置于死地的人不是老哥建成、小弟元吉,卻是他的親生父親——李淵!


為什麼李淵欲處死他呢?原因是這樣的,就在房玄齡、杜如晦二人秘密地返回秦王府商量對策不久,在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六月三日,金星再一次是白晝劃過長空。天文台長(太史令)傅奕向李淵呈遞“親啟密奏”,說:“金星出現在秦國(陝西省)地帶,秦王(李世民)坐上寶座,治理天下。”李淵看完這份密奏後,不發一語,將密奏轉交給李世民親自過目。李世民看完後,就立刻發動政變,先逞遞密奏,指控李建成、元吉跟後宮庶母通奸,然後嚴厲抨擊說:“我對兄弟,沒有分毫虧欠,他們今天竟打算殺我,簡直是替王世充、竇建德報仇。我今天被冤枉害死,永別父親君王,鬼魂回歸地下,沒有臉再見那些盜匪(指王世充、竇建德等人)。”○31


首先分析一下,金星白天劃過秦地跟李世民好快就坐上皇位治理天下有什麼關系。原來在武德九年六月一日,金星在白天荒地老劃過長空,這是本年度的第一次。按《漢書•;;;;天文志》的記載:“金星白天劃過天空,天下發生變革,人民改換君王。”


以現代人的角度看,這當然是迷信的、牽強附會的說法。不過,古人卻深信不疑。《漢書》的影響力相當大,李世民、李淵讀過這本書或者聽說過這類天文現像背後的“故事”,完全是可能的。金星第一次劃過天空,《通鑒》沒有明示究竟有沒有劃過秦地。可是第二次,就確實劃過秦地了。李世民的恰好被封為秦王,當傅奕把密奏呈交給李淵看後,他震驚的程度可想而知!


可能有人覺得,李淵早晚總要死的,皇位遲早要傳給兒子的,即使是李世民坐上皇位,治理天下,有什麼關系,難道李世民不是李淵的親生兒子嗎?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這樣想,就差矣!他們不明白皇權代表是絕對的專政、獨裁,誰願意在有生之年,輕易把這種比魔法更具吸引力的“東西”交給他人?就算是親生兒子,也不可能轉傳!蓋皇權的魔力太大了,曆史以來,因爭取皇權互相殘殺、斷絕六親的真實案例多不勝舉,李世民父子等人也不地凡人,他們對皇權的追求欲望,當然不會脫越其它政客。


此外,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李淵並沒有下令處死李世民,卻將密奏交給他看,這表示什麼呢?其實這暗示讓李世民以自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李淵至所以不下詔處死,一來,李世民畢竟是親兒子;其次,李世民為大唐帝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身邊又有不少猛將,如果把事情鬧大了,秦王府的將士傾巢而反,就不是兒戲了。


那麼,到底當年有沒有出現金星劃過秦地的天文現像?是不是“事後諸葛亮”地亂編出來?關于這方面的天文現像,現在只能在《通鑒》里查照了。或者,天文學家通過推算可以找到答案。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間接證明先前提到天文現像確有其事。就在李世民登基稱帝後不久,李世民召見太令傅奕,賞賜給他同桌共餐的榮耀,以對他說:“你前些時候所上的奏章,幾乎給我帶來大禍。然而,以後如果再有天像異變,你也應該像這樣有什麼說什麼,不要為了這件事,心生障礙。”○32本來,“君要臣死,不死是為不忠;父要子死,不死是為不孝。”就是那些腐儒整天掛在嘴邊的格言,作為兒子、臣子的李世民,似乎只有以一死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不過,他卻不犯傻地選擇自殺來證明清白,他跟春秋戰國時晉太子申生的做法相反,他決定以暴力對抗父親的誅殺威脅,就算力量單薄也放手一搏,不是向父親,而是向兄弟作致命一擊。


先前,李建成、元吉二和李世民之間的過節實在太深了,李世民兵行險著地向父親呈交上“汙誣密奏”,不外乎是來一招引蛇出洞,他必須讓李建成、元吉孤身入宮、就算攜帶人馬,也只有帶一小部份才好下手,不然,火拚起來,秦王府勢力一敗塗地。至所以選擇在玄武門,這是由于玄武門的地理位置特別之故。


那麼,玄武門的獨特之處在哪方面呢?陳寅恪先生在一篇史學論文中說:“……至唐代則守衛宮城北門這禁軍,以其駐屯地關系之故,在政變之際,其向背最足為重輕,此李唐一代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所以往往系于玄武門衛軍之手者也。”○33陳先生還以附注的的形式說:“此點本甚明顯,一檢史文便可證知,惟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太宗所以能制勝建成元吉者,其關鍵實在守玄武門之禁軍……”○33


陳先生認為,玄武門之政變的關鍵人物之一,以常何為代表。陳先生說:“……舊史記載殊多隱諱,今得巴黎圖書館藏敦煌寫本伯希和號 貳陸肆拾李義府撰常何墓志銘以供參證,于當日成敗所以然之故益了然可知矣。”○34


陳先生在另一篇史學論文里附載了常何墓志銘的原文。因為舊史沒有專為常何立傳,茲將常何墓志銘原文截取某些片段轉載如下:


公諱□,字□□(表示缺字),其先居河內溫縣,逎祖游陳留之境,因徙家焉,今為汴州浚要儀人也……(武德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長安),賜金刀子一枚,黃金三十挺,令于北門(指玄武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下金刀子委公賜驍勇這宗教儀式,趍奉藩朝,參聞覇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賬之深誠。九年六月四日令揔北門之寄。○35(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1參看柏楊版的《白話資治通鑒》第45冊,《玄武門》,公元626年。


○32 參看柏楊版的《白話資治通鑒》第45冊,《玄武門》,公元626年。關于李世民發生的玄武門之變的始末,在《中國宮廷之謎》一書里也有提及到。陸求實、桑行之、范英著,黃山書社版。雖然,這本書並非嚴格的學術考證類型書籍,但有不少關鍵之處也引用權威的史書作為佐證。本書作者提出的觀點,筆者覺得不是沒有道理。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原著讀一讀。


○33○34 參看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都城建築》,此處參讀的本子是三聯書店版,2001年版。


○35 讀者如有意欲想了解這篇墓志銘的話,不妨參閱《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1992年7月版。陳寅恪先生在《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里轉錄這篇墓志銘。據墓志所載,常何實屬“山東人”,曾追隨李密,後投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