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亂世造就的君主



唐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反唐。在平叛過程中,唐朝的節度使們擁兵自重,前蜀建立者王建石雕像

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盛唐逐漸走向衰弱。唐天祐四年(907),朱溫迫唐哀帝遜位,建立後梁,中國曆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在這50余年里,各地的將領們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兵強馬壯,就能稱王稱帝,為此,他們甚至不惜演出一幕幕親子殺父、兄弟相殘的慘劇。普通百姓生活在戰亂不斷的環境中,更是朝不保夕,他們迫切希望社會穩定下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成為時勢造就的英雄。

後唐天成二年(927)二月十六日,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宋史。太祖本紀》中記載趙匡胤先世為涿州人,後人遂以為趙匡胤祖籍涿州。但是,咸平三年(1000)趙匡胤的侄子真宗趙恒曾下詔封其祖父宣祖趙弘殷的遠房趙氏宗族為官,卻在詔書中明確指出保州(河北保定)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為趙氏故里。真宗開此先例後,其後的曆代皇帝直至南宋高宗都對保州趙氏予以照顧。真宗此時距北宋建國不過40年,似乎不會將祖父籍貫弄錯。然而,由于史書記載的差異,趙匡胤家族祖籍究竟在何處,尚需作進一步探究。

趙匡胤的祖輩均做過官,其父趙弘殷為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愛將。由于出身將門,趙匡胤自幼便學習騎射,表現出極強的恒心和毅力。他曾找了一匹沒有馴服的烈馬來練騎術。趙匡胤才坐上馬,那馬卻不甘人騎,使起性子來,直朝城門狂奔。趙匡胤猝不及防,一頭撞在城樓上摔了下來。在場的人大驚失色,都以為他必受重傷。哪知趙匡胤卻猛地從地上躍起,迅速追上烈馬,縱身躍上,將烈馬馴服,自己卻毫發無損。

趙匡胤出生後十幾年,朝代兩度更迭。其父趙弘殷也在唐莊宗被殺後備受冷落,趙家逐漸衰落。到了趙匡胤21歲時,就連生活也變得十分艱難。趙匡胤正值風華正茂之時,他眼見不能依靠父親謀取前程,便辭別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離家外出闖蕩。

趙匡胤離家後,一路南下,窮困潦倒,受了許多白眼和冷遇。他曾投奔父親昔日的同僚王彥超,希望能謀一官半職。王彥超看到趙匡胤落魄的樣子,竟像打發乞丐一樣,給了他幾貫錢,便把他趕走了。趙匡胤無奈中拿著這幾貫錢去賭博,哪知手氣竟是出奇地好,盤盤皆贏。後周周元通寶當他滿心歡喜地拿錢離開時,那些紅了眼的賭徒卻欺負趙匡胤是外地人,一擁而上,將他按在地上,一陣拳打腳踢,搶了他的錢財之後揚長而去。

兩年的流浪生活頗為艱辛,但卻磨練了趙匡胤的意志,也開闊了眼界。一日,趙匡胤到了襄陽一所寺廟里。院中住持飽經滄桑,閱世知人頗深。他見趙匡胤方面大耳,雖風塵仆仆,卻難掩富貴之相,一身不起眼的裝束,卻透出英偉之氣,又見趙匡胤談吐不凡,胸中自有一番天地,便勸趙匡胤北上。南方地區相對較穩定,而北方卻是戰亂頻繁,亂世出英雄。趙匡胤接受了住持的建議,便騎著住持送給他的驢北上。

趙匡胤到了鄴都後,投奔了後漢樞密使郭威。乾祐三年(951),郭威發動兵變,建立了後周,是為周太祖。趙匡胤因戰功被升為皇宮禁衛軍的一個小頭目。周太祖的養子、開封府尹柴榮時常出入皇宮,見趙匡胤頗有才能,便將他調到自己帳下,讓他做開封府的騎兵指揮官。周太祖無子,柴榮是皇位繼承人。趙匡胤到了未來皇帝的門下,由此走上了通往權力頂峰的道路。

顯德元年(954),周太祖病死,柴榮繼位,是為世宗。這時,北漢劉崇聯合遼朝大舉進攻後周,世宗調兵遣將,禦駕親征,趙匡胤隨同出征。雙方在山西高平展開激戰。戰斗開始不久,後周大將樊愛能、何徽等人臨陣怯場,自亂陣腳,周軍呈現潰敗之勢,而世宗身邊只有趙匡胤和另一個將軍張永德所率領的親兵4000人。危急之時,趙匡胤鎮定自若,建議世宗兵分兩路夾擊遼軍,得到同意。趙匡胤和張永德領兵直撲敵軍,趙匡胤高喊為主效忠的口號,士氣大振。後周的增援部隊及時趕到,投入戰斗,世宗終于打敗漢遼聯軍。

班師回京後,趙匡胤因高平之戰的出色表現,成為禁軍的高級將領,還被周世宗委以整頓禁軍的重任。趙匡胤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使後周軍隊的面貌大大改觀,增強了士兵的戰斗力。

更為重要的是,趙匡胤在整頓軍隊過程中,逐漸在禁軍中形成自己的勢力。他結交禁軍其他高級將領,其中,石守信、王審琦、楊光義、李繼勳、王政忠、劉慶義、劉守忠、劉延讓、韓重赟(yūn)與趙匡胤結為“義社十兄弟”。此後幾年里,趙匡胤又陸續將自己的心腹羅彥環、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和王彥升等人安排到禁軍中擔任各級將領,進而從上而下控制了禁軍。此外,趙匡胤還網羅人才組成自己的智囊團,他帳下有大批謀士,如趙普、呂余慶、沈義倫、李處耘和楚昭輔等人,後來還有他的弟弟趙匡義。

周世宗是位很有作為的皇帝,素懷統一天下的大志。在他為統一進行的戰爭中,趙匡胤戰功赫赫,官位一步步上升,被封為節度使,逐漸成為周世宗的左膀右臂,掌握了軍政大權。但趙匡胤要做皇帝,眼前還有兩個大障礙,這就是周太祖的女婿張永德和外甥李重進。

張永德和李重進都握有兵權,但李重進的地位比張永德高,張永德心中很不服氣,兩人之間的矛盾很大。周世宗為此設立了殿前司都點檢一職,讓張永德擔任,這樣,張、李二人便平起平坐。張永德與趙匡胤交情深厚,趙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賀氏去世後,續娶將軍王饒的女兒,張永德贈給趙匡胤大量錢財,讓他辦了個風光的婚禮。但張永德畢竟是趙匡胤當皇帝的阻礙,因而趙不得不除掉他。顯德六年(959),周世宗北征,無意中得到一塊木牌,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顯然是有人事先安排好要陷害張永德,但周世宗還是起了疑心。北征途中,周世宗染病,只得回京。病危時,他又想到了那塊神秘的木牌,心想張永德手握重兵,又與李重進爭權奪利,格外擔心張永德發動兵變。于是,世宗解除張永德都點檢之職,換上了自認為很可靠的趙匡胤。趙匡胤一箭雙雕,既除去了一只攔路虎,還成為禁軍的最高統帥。

除去張永德後,便輪到李重進。李重進缺乏政治家的遠見,他雖手握兵權,卻沒有形成自己牢固的政治勢力。周世宗去世後,繼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幼,大權掌握在趙匡胤手中。趙匡胤便設計輕而易舉地將李重進名升實貶到揚州做節度使,控制了整個京城的局勢。不久,在趙匡胤和他帳下謀士們的精心策劃下,通過陳橋兵變,趙匡胤最終實現了從流浪漢到皇帝的夢想。

當時後周的局面是主少國疑,人心浮動,一場早已策劃好的兵變便迅速上演了。

顯德七年春節,人們正沉浸在歡慶祥和的佳節氣氛中,邊境卻傳來了遼朝與北漢聯合入侵的緊急軍情。宰相范質和王溥並未核查消息是否屬實,便急令趙匡胤率領軍隊北上禦敵。然而,人們卻依然記得,10年前,河北邊境入報,契丹犯邊,當時身為後漢樞密使的郭威奉命率大軍北征。當軍隊抵達澶州(河南濮陽)時,郭威忽然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建立了後周政權。再加上此前早就流傳“點檢做天子”之說,人們只覺得眼前之事宛如當年的翻版。因此,當位高權重的趙匡胤奉命北上時,京城中流言四起,到處都流傳著“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陳橋東岳廟(傳為趙匡胤發動兵變時的駐蹕之地)

顯德七年正月初三,趙匡胤率軍從京城開封出發,當晚抵達距京城四十里的陳橋驛。當大軍剛出城門時,有個號稱通曉天文的軍校苗訓指著天上說,他看到了兩個太陽在相互搏斗,並對趙匡胤的親信楚昭輔說這是天命所歸。這類說法無非是改朝換代之際慣用的伎倆而已,然而,這場煞有其事的談話迅速在軍中傳開,軍中將士議論紛紛:“當今皇上年幼,不懂朝政。我們冒死為國家抵抗外敵,也沒人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先立趙點檢為天子,然後再北征。”

趙匡胤早已知道軍中將士們議論之事,他暗中部署,派親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與心腹將領石守信和王審琦約為內應,一旦大軍返京,便由他們打開城門。

當日夜里,趙匡胤喝得醉意朦朧,擁被大睡。到了清晨時分,一夜未眠的將士們握刀持劍,早已環立帳前,呼聲四起。有些將士全副披掛,准備徑直入帳。守在帳外的趙匡義和趙普見狀,連忙進帳喚醒趙匡胤,擁他出帳。帳外將士一見趙匡胤出來,便大聲高喊道:“諸軍無主,願奉太尉為天子。”趙匡胤來不及回答,一件黃袍已披在他身上。眾將士一齊跪拜在地,三呼“萬歲”,呼喊聲震耳欲聾。趙匡胤假裝推辭,眾將士不依,扶他上馬南行。趙匡胤佯裝無奈,說將士們貪圖富貴強立他為天子,因此必須聽他指揮,眾將士都答允。

開封城牆

趙匡胤立即整飭(chi)軍隊回京,早已等候的石守信和王審琦打開城門迎接新皇帝。趙匡胤在眾人配合下迅速控制了整個局勢。

正在早朝的後周大臣們得知兵變消息,個個大驚失色,手足無措。宰相范質握著王溥雙手,悔恨不該倉促出兵,直握得王溥雙手幾乎出血。只有大臣韓通立即從朝中回家,企圖組織抵抗。但剛進家門,便被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所殺。

將士們沖進朝堂,逼迫范質、王溥等人來到都點檢衙門。趙匡胤見到他們,假裝傷心不已,說他受先皇厚恩,今日為將士們所逼,到了這般地步,實在慚愧。范質正想答話,軍校羅彥環持劍上前,厲聲喝道:“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質等人面面相覷(qu),深知已無回天之力,只得一齊跪拜在地,口呼“萬歲”。

汴京示意圖

趙匡胤見眾官已被收服,立即趕往皇宮,迫周恭帝遜位。文武百官就列後,發現尚未制定禪位詔書。哪知,翰林學士陶穀(gǔ)卻拿出早已准備好的詔書念給百官聽。趙匡胤換上龍袍,接受群臣朝賀,正式登極為帝。由于其所領歸德軍在宋州(河南商丘),于是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河南開封),趙匡胤便是宋太祖。太祖即位後,封柴宗訓為鄭王,母符太後為周太後,遷居西京,終生奉養,其後代也受到宋朝曆代皇帝的照顧,據說這是趙匡胤親自立下的規矩。

趙匡胤做了皇帝,很多關于他是“真命天子”的說法便流傳出來。道士陳摶(tuan)騎驢出游,聽人說趙點檢做了天子,高興得從驢上摔了下來,拍掌歡笑說天下從此太平了。甚至連趙匡胤的出生和幼年經曆,人們都附以傳奇色彩。據說趙匡胤出生時體有異香,三日不散,其父便給他取了個乳名叫“香孩兒”。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幼時隨母親杜氏逃避戰亂,因年幼,便被杜氏放在籮筐里擔著走,被陳摶見到了,不無感歎說:“都說當今沒有真龍天子,卻將天子挑著走。”事實上,這些都是後人的附會之說。趙匡胤之所以能代周建宋,是與五代亂世和他個人的才能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