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辭職創業:如果下海失敗我就去跳海 第10節:押寶“漢卡”,初戰告捷(1)

2.押寶“漢卡”,初戰告捷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想創立一番事業,是一件異常艱辛,異常磨難的事情。先不說人才、資源、市場等因素,單講初期資金的籌集就是一大難題。不過這些並沒有讓幾乎一貧如洗的史玉柱打消深圳創業的念頭。因為技術就是資本,讓史玉柱充滿信心的是他開發的那一套軟件——M-6041桌面漢字處理系統。這套軟件後來被人們稱為“漢卡”。

80年代末的深圳,已經開始由一個小漁村在悄然而迅速地蛻變成一個現代大都市。那時的深圳已撤縣建市,建設中的深圳在不斷地升溫並沸騰著。一時間,深圳成了許多掘金者的朝聖之地,虔誠如伊斯蘭教徒對麥加的熱愛。殺出了一條血路的深圳仿佛在一夜之間崛起,被人們稱做“一夜城”。在史玉柱的眼里,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所帶給他的更多的並非專業學識的長進,而是一種城市思維,一種深圳思維。

深圳的確是一個遍地黃金之地。回想當年第一批晝夜排隊買股票的深圳淘金者所上演的暴富神話,令所有人不得不為之動容,也令大多數人遺憾得捶胸頓足。

機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但它只垂青那些有准備的人。作為創業者,更應該有一雙慧眼去敏銳地發現機會、捕捉機會。敏銳的目光、果斷的決策是現代創業者必備的素質。創業者如果沒有敏銳的觸角,沒有決斷之才,不能及時作出正確決策,那麼在市場變幻中只能束手無策。

在那個時候,電腦還是一個稀缺的東西。一般的公司和單位,或者說很多人對它還不太了解,再加上當時電腦中文化的不足,電腦普及現象不怎麼理想。史玉柱在深圳大學學習的時候,敏銳地感覺到,隨著漢字全拼特別是王永民發明的漢字五筆輸入法的成功開發,漢字的輸入問題已經得以解決,但電腦軟件的“中文化”問題,則成為電腦能否在中國普及的關鍵。史玉柱一下子看到了這里的市場前景。

都說良將“不打無准備之仗”,雖說那時史玉柱的胸有成竹並非全無根據,但是創業的艱難仍然顯而易見:吃、住、行,怎麼解決?在那時已經初顯繁榮的深圳,區區4000元在當時還不夠“大款”的一頓茶資,也不夠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中高檔房子一個月的租金。更何況產品的開發還需要設備,需要推廣渠道。這一切並非是人力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財力作為支撐。那麼史玉柱又是如何用4000元來解決這些難題的呢?

為了解決住宿的問題,史玉柱重新擠到深圳大學學生宿舍去住;搞科研沒有儀器,他就采取“渾水摸魚”的策略,“混”到學生堆里去,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偷偷地編寫程序。然而,這種辦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史玉柱已經不再是深圳大學的學生。不久,他就被機房的管理員發現,無法再到機房去“蹭”機器用了。無奈之下,懷著宏大抱負的史玉柱不得不再次寄人籬下。通過熟人的引薦,他常常到配置有計算機的學校某辦公室里等別人下班,然後再“上班”。有的時候甚至要等別人把電腦游戲玩夠了,他才能用一種久違的親切去觸摸別人的計算機。

那一段時間,史玉柱的一天是從黃昏開始的,書桌前一盞40瓦橙黃的台燈,成了照耀他的太陽。這樣的日子是孤獨而寂寞的,是枯燥而艱難的。深圳,一個新崛起的城市,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里都充滿了五光十色。有誰是以與一台計算機相對的方式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呢?然而,史玉柱又是充實的,不管如何艱難,他畢竟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實踐的機會。計算機屏幕的方寸之間就是他內心廣闊的天空,那里面無數閃爍的星星,就是一個年輕人所擁有的希望。

經過近一個月努力,他在固化字體、增加字庫、批處理的基礎上,還解決了所見即所得的界面問題,集錄入、排版、編輯、打印于同一界面;並且所有功能都以中文窗口菜單提示,經過綜合壓縮,保證大字無鋸齒、小字筆畫均勻的效果。

史玉柱把他的軟件拿去壓縮成了一種可以裝進電腦主機里的卡,“漢卡”之名也因此而來。之後他把第一批產品命名為M-6401。經過反反複複的可行性論證,史玉柱相信自己的M-6401桌面文字處理系統已經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應該展翅高飛了。當時他確信M-6401已經是一個成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