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危機時刻,初握權柄 第1節:1.選秀改變命運,小女子走進深宮(1)

一、危機時刻,初握權柄

1.選秀改變命運,小女子走進深宮

1835年也就是道光十五年的十月初十,這一天正值深秋,雖秋高氣爽且陽光高照,但已略帶寒意。這一天,在京城一個普通旗人的家里,一個毫不起眼的女嬰呱呱墜地。她的出生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在20多年後,她卻引起了整個世界的關注——她便是後來的慈禧太後。

令人吃驚的是,這位日後統治大清帝國近半個世紀的風云人物,她的出生在曆史文獻上竟然沒有留下任何正式的記載,就連《清史稿》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記錄說:“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安徽甯池太廣道惠徵女”,除此之外,並無“紅光遍地、異香滿屋”之類例行的異兆加以奉承。

曆史往往就是這樣荒誕,這段不該有的空白,在給曆史學家們添了許多麻煩的同時,也讓文人騷客們有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對于慈禧入宮前的事跡,在正史付之闕如的時候,反倒是諸多的野史稗乘作了極為生動有趣的描述。

譬如《清光緒帝外傳》中說,慈禧的父親曾任湖南副將,死于任上,極為窮困。慈禧與妹妹扶柩歸喪,船過清江浦的時候,正好另一位副將也去世了,喪舟正好停在慈禧的船邊。清江縣令吳棠派人給那位副將送喪禮300兩,但差人卻不慎將銀子送到了慈禧的船上。差人複命的時候,吳棠發現弄錯了,便讓人去要回那300兩銀子。

這時,吳棠身邊的一位幕僚說:“喪禮送出去了,再要回來恐怕不太好。何況,據說這船上的女子是前去京城參加選秀的滿洲閨秀,萬一她被皇上選中,以後大富大貴,說不定對大人今後的仕途會大有幫助。”吳縣令心想也是,這日後的機緣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犯不著為了300兩銀子惹下麻煩,于是便將此事放下。

慈禧和妹妹兩人當時正窮困潦倒,無意之中得了300兩銀子,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後來這吳縣令也就得到了慈禧太後的眷顧,由此飛黃騰達,最後做到督撫大員,自然不在話下。

這段記載,固然生動且引用率很高,但並非是曆史事實。事實上,慈禧的父親惠徵乃滿洲鑲藍旗人,他並沒有去湖南做過官,說他死在湖南任上顯系杜撰。惠徵生于嘉慶十年(1805年),監生出身,他在吏部做了十幾年的筆帖式(相當于秘書的工作),是個默默無聞的一般公務員。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已經45歲的惠徵在當年的京察中被列為一等、軍機處記名,這才獲得了道府的任職資格並于當年外放山西歸綏道。咸豐二年(1852年),惠徵調任安徽甯池太廣道,但太平軍在次年三月打到了安徽境內,惠徵因攜帶餉銀和印信逃避戰亂而被朝廷開除公職,在羞憤之下,當年便病死于鎮江。

從惠徵的履曆表來看,慈禧出生的時候,其父惠徵正在京城任職,因此慈禧出生在京城應該沒有疑問。最近倒是有人稱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說她是漢人之女,後來被潞安府知府買為丫頭,並由此被收養為養女並參加選秀進入皇宮。持此說的人還舉出慈禧喜歡吃長治縣的黃小米、蘿蔔菜,愛唱山西民歌,甚至慈禧給的書信殘片、王氏家譜上的記載、慈禧生母墓等做佐證,這顯然是胡亂攀親的無稽之談。

最能證明慈禧出生地的,是慈禧的妹妹在咸豐五年(1855年)參加選秀的記錄。這份檔案現存于第一曆史檔案館《宮中雜件》第一二四七包中,其中有一份用大紅紙寫成的“排單”(當時選秀女的名單),當時慈禧妹妹是這樣記載的:“鑲藍旗滿洲,恩祥佐領下,原任道員惠徵之女,年十五歲,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時生,納(那)拉氏;原任員外郎吉郎阿之曾孫女,閑散景瑞之孫女;原任副都統惠顯之外孫女;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由于清朝京師八旗都居住在皇城,劈柴胡同和當時鑲藍旗滿洲都統衙門的所在地阜城門內嘉寺胡同相距不遠,而慈禧一家正屬于鑲藍旗,住在這一帶當無疑問。如此看來,上述檔案文件所記錄的“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便應該是慈禧的出生地,而慈禧其實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