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危機時刻,初握權柄 第7節:4.性格決定命運,懿貴妃嶄露頭角(2)

而作為妃子的慈禧,最初也可能只是出于心疼丈夫、為丈夫分憂的心理,而並非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從一開始便有著強烈而不可遏止的權力欲望。事實上,慈禧批答奏章都是在咸豐的指導下進行的,因為以慈禧當時的文化水平,根本就不足以承擔大任。

但是,權力這東西是毒品,一旦沾染上就會上癮。咸豐讓慈禧代批奏章的做法,無疑為她間接掌控朝廷大權提供了條件與可能。不可忽視的是,這種權力欲望一旦被激起,要想再熄滅恐怕就很難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清朝的權力場一向為男人們所壟斷,但各種機緣的巧合,慈禧這個小女人卻在後宮中悄沒聲息地發揮著作用,並開始初露崢嶸。

譬如,在清軍和太平軍的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慈禧勸說咸豐重用曾國藩等漢人;在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後,咸豐和後妃們哭成一團,無計可施,唯有慈禧很冷靜地站出來說:“事情到了這份上,哭也沒用。恭親王辦事果敢堅決,不如把他找來商量。”在咸豐試圖巡幸熱河逃避英法聯軍的時候,慈禧又站了出來:“皇上在京可以震懾一切,要是突然棄京城而去的話,辱莫甚焉。”

在危機巨變面前,慈禧的冷靜沉著想必給咸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咸豐雖然平庸,但他並不糊塗。在古代,女人干政往往被稱為“牝(pin)雞司晨”,意思是母雞充當了報曉的職責,這往往是王朝的不祥之兆,更何況嬪妃干政可是有違大清祖制的。和曆朝曆代相比,除了孝莊太後曾經在暗中為小皇帝(順治和康熙的前期)把持朝政外,清朝便再無女人干政的事情發生。即使是孝莊太後,她也不曾走出幕後進行垂簾聽政。慈禧在關鍵時候的幾次議政,這不免引起了咸豐的注意與警惕。

事實上,咸豐讓慈禧代為批答奏章,朝中大臣也頗為不滿。《清史拾遺》里說,咸豐帝臨終前,也曾擔心自己死後因為兒子年幼而導致母親慈禧干政的局面。于是咸豐所寵信的大臣也是慈禧的死對頭肅順就給他講“鉤弋夫人”的故事,意圖除掉慈禧。

鉤弋夫人是漢武帝的寵姬、漢昭帝弗陵的母親。由于弗陵小時候身體健壯,十分聰慧,遠超出一般的小孩,漢武帝對他很是喜愛,很想立他為皇位繼承人。但是,由于漢朝外戚的勢力很大,漢武帝擔心年輕的鉤弋夫人以後會“以子專權”,于是便打算除掉鉤弋夫人。

有一天,漢武帝找了個借口責罰鉤弋夫人,任憑鉤弋夫人叩頭謝罪也毫不理會,連聲命令左右將鉤弋夫人帶走,殺掉。鉤弋夫人非常委屈,還以為漢武帝是在開玩笑,每走一步就回頭用乞求的目光看漢武帝一眼,企圖讓漢武帝撤回命令。但漢武帝堅決地說:“快走,你不能活!”

結果,鉤弋夫人被處死了。事後,漢武帝問手下的人:“外面是怎麼評價鉤弋夫人一事的?”手下說:“大家都說大王心太狠,既然立她的兒子為繼承人,為什麼要殺了他的母親呢?”漢武帝搖搖頭,歎道:“你們這些庸人啊,哪里能明白主少母壯的道理!我朝高祖死後,呂後專權,這不就是前車之鑒嗎?我這是為兒子登基先除掉母後擅權的隱患啊。”

風云際會,慈禧非但沒有成為鉤弋夫人般的冤魂,反而做上了晚清的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