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危機時刻,初握權柄 第10節:6.苦命天子終于走到了盡頭(1)

在逃往熱河之前,咸豐命六弟恭親王奕?為議和欽差大臣,負責督辦和局。由此,在熱河和京城隱然形成了兩套班子,這對後來事態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6.苦命天子終于走到了盡頭

熱河的來曆,據說是以此地有常年溫熱的泉水而得名,但在咸豐剛剛安頓好之後,熱河也已經進入秋風蕭瑟的秋天,遍地枯草,滿目蒼涼,讓人備感傷悲。熱河雖美,但畢竟只是個孤懸塞北口外的苦寒之地。

隨著天氣的一天天變冷,咸豐的心情也開始變得日益煩躁,他虛弱的身體在經過一番折騰後更是每況愈下,此時的他又開始懷念起北京的皇宮了。九月初六日(10月19日),在得知六弟恭親王奕?和洋人談判還算順利後,咸豐便迫不及待地指示盡快與英法畫押簽約,以便他能逃避熱河那酷寒的季節,早日回鑾。

在奕?代表清廷與英國、法國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後,雖然戰爭已經結束,英法軍隊也按約定撤出了北京,但令咸豐擔心的是,英法等國要求親遞國書的事情仍舊沒有解決。為此,咸豐特意指示奕?,必須將外國公使向清帝親遞國書一事徹底取消,不然洋人反複不定,以此要挾的話,禍患將無窮無盡。在咸豐的眼中,洋人性情無常,盡管中外已經換約,英法軍隊也已撤至天津,但親遞國書的問題沒有解決,自己一旦回鑾,難保他們在第二年春天再度進行要挾。萬一這種事情發生,屆時自己必然又要再次避往熱河。如此一來,非但自己的身體吃不消,大清帝國的尊嚴與皇帝的權威也將無地可容。

正在這時,留京的大臣們一再奏請回鑾,咸豐看完折子後,既惱怒又不耐煩地斥責:“你們若能保證洋人不再來北京,朕一刻也不耽擱,立刻回鑾還京。”但大臣們豈敢作如此保證!由此,回鑾的事情一拖再拖,熱河的天氣也在大臣們的爭論和猜疑中漸屆嚴寒,咸豐也只好暫時打消回鑾的念頭,准備在熱河過年了。

塞外的冬天特別冷,北風呼嘯著刮過凋敝的草木,吹斷了枯枝,卷起了落葉,一片淒涼之景。咸豐看著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盡管煙波致爽殿內炭火通紅,但他的心情卻像外面的寒冬,一點都好不起來。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這個年可怎麼過?

以往的春節,皇帝照例都要在皇宮的太和殿大排筵宴,如富足豐裕的乾隆朝,太和殿的筵席往往要排出200余桌,以示太平盛世、國力昌盛。但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後,由于大清國力日漸衰落,筵席逐漸縮小至100桌左右,勉強維持朝廷的氣派。可如今的熱河,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就更別提了。

為了讓咸豐過個好年,隨行的肅順等人倒是上下奔走,百般籌劃,力圖將這年的春節搞得紅火熱鬧些。但是熱河畢竟是熱河,它偏出塞外,人口稀少,商業凋敝,無論如何張羅奔走,終究難盡如人意。

在常年的除夕日,皇帝往往要在乾清宮里舉行家宴,屆時包括皇後、皇貴妃、貴妃等皇帝的嬪妃全部出席,在皇帝的帶領下,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個團圓飯。除夕的家宴從中午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各種山珍海味、點心水果等,絡繹不絕地送上宴席,供皇帝和妃子們享用。但這一年的熱河,家宴雖然也開了,但明顯要遜色許多。至于正月初一,筵宴當然就不排了,咸豐雖然按例升坐前殿,但隨行大臣們的朝賀聲較往年相比,只能用“冷清”二字來形容。

咸豐本想春節後即刻回鑾,但沒想到的是,他的病情突然惡化,每日咳嗽不止,並出現紅痰(民間傳聞是癆病,即肺結核之類)。如此一來,大臣們紛紛請求暫緩回鑾,咸豐也只能在熱河安心養病,不然回京途中一折騰,病情反有加劇的危險。

但是,隨著天氣的不斷轉暖,咸豐的病情卻非但未見好轉,反日益加重。由此,回鑾的事情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咸豐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61年7月16日),也就是咸豐的31歲生日也沒有走成。

皇帝的生日當時叫“萬壽節”,是古代非常重要的日子,幾乎相當于現在的國慶節。由此,肅順等人也不敢怠慢,他們打算熱熱鬧鬧、體體面面地給咸豐搞個萬壽大典,以緩解皇帝的郁悶心情。但咸豐這一天也不好受,他雖然在病中,但有太多的繁文縟節等著他親自去做——名義上是慶賀皇帝萬壽,實則是喜慶之中的苦差。比如當天早上,咸豐必須先去祭拜列祖列宗的禦像,然後穿著朝服到澹泊敬誠殿去接受大臣們的朝賀;緊接著,又是賜宴、又是排戲,要折騰整整一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