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危機時刻,初握權柄 第17節:10.小叔子出馬,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家人(1)

10.小叔子出馬,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家人

恭親王奕?本來是有機會當上皇帝的。

論聰明才智、相貌體格,奕?都要勝過哥哥奕詝。但道光帝選皇位繼承人時,最終的天平還是倒向了老成持重的奕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立儲密旨,親筆寫下了兩份朱諭:皇四子奕詝為太子,皇六子奕?封為親王。書寫兩份建儲密諭,這在清朝是頭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也許,道光帝想給奕?一點補償吧?

奕詝10歲的時候,其生母全皇後突然暴崩,奕詝交由奕?的生母靜皇貴妃一起帶養。奕詝和奕?兩兄弟小時候的關系還算不錯,在上書房里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甚至一起習武。奕詝當上皇帝後,對奕?母子也算可以,靜皇貴妃封為康慈皇太妃,奕?封為恭親王,咸豐甚至打破祖制,任命奕?為軍機大臣上行走,入軍機處才兩個月,就被提為“首揆”,當時奕?只有21歲。

皇兄的格外恩典,奕?自然力圖盡忠報答,但這時出了個意外。當時的康慈皇太妃,也就是奕?的生母,不慎說漏了嘴,導致咸豐遷怒並冷落奕?,把他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野史里說,咸豐五年康慈皇太妃病危,咸豐因有養育之恩,也經常前去探問。有一天咸豐去請安的時候,正好太妃睡得迷迷糊糊,以為身邊的人是親兒子奕?,就說:“阿瑪本意立汝,今若次,命也,汝宜自愛。”剛說完,皇太妃發現身邊不是奕?而是咸豐,尷尬至極,于是轉身裝睡,不再言語。

從此以後,咸豐心里開始有了疙瘩,對奕?也起了猜疑之心。過了幾天,奕?從母親宮中急急走出,正好遇上前來看望的咸豐,咸豐就問情況怎樣,奕?哭著說母親恐怕沒救了,希望皇兄能盡快給母親一個皇太後的封號。

咸豐帝聽後支吾了兩聲,既沒說同意,也沒說反對。奕?一時心急,以為皇兄同意了,當時他急著要讓母親在活著的時候獲得皇太後的封號,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趕到軍機處,命令臣僚准備了冊封典禮。奕?的自作主張讓咸豐騎虎難下,只好勉強同意了封號,尊康慈皇太妃為康慈皇太後。但是,咸豐對奕?的這次越權行為非常惱火,加上前面聽到康慈皇太妃說的那些話,心中更是十二分的不快。

沒多久,康慈皇太後去世。剛過一周,咸豐就找奕?算總賬了,他以辦理母後喪儀不周的名義,將奕?趕出軍機處,罷免一切官職,罰他回上書房讀書。而在責罰奕?辦理喪儀不周的同時,咸豐卻把康慈皇太後的喪儀規格大為降低,狠狠出了口心中的惡氣。自此,咸豐和奕?的兄弟親密關系宣告結束,就連咸豐死在熱河行宮的時候,留下的遺詔也把奕?排除在權力中心以外。

咸豐病逝的各種消息傳到北京後,奕?既傷心,又郁悶,另外還夾帶著莫名的委屈和一股無明火。作為咸豐最親的弟弟,他既對咸豐命八大臣輔政的遺詔表示十二分的懷疑,又對自己的地位安排感到憤憤不平,他認為這不是咸豐的本意,而是八大臣利用熱河的變亂有意篡改了咸豐的遺詔。

八大臣在處理咸豐喪儀上的問題,更是證明了奕?的猜疑。就在咸豐帝崩逝的當天,八大臣起草諭旨,成立了大行皇帝的“治喪委員會”,其中包括了“睿親王仁壽、豫親王義道、恭親王奕?、醇郡王奕譞、大學士周祖培、協辦大學士肅順、尚書全慶、陳孚恩、綿森及侍郎杜翰”。

“治喪委員會”的名單不是權力分配表,其成員也只是按照與咸豐的親疏關系及朝中地位而定。名單倒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但問題是,八大臣在諭旨中僅命陳孚恩自北京火速趕往熱河,而恭親王奕?卻被命留在北京辦事,無須前往熱河。這一揚一抑,親疏立見,八大臣的用意,奕?豈能不知?

此時的奕?,回想近年來的種種不公,不免也對兄長咸豐頗為怨憤。奕?心想,在皇兄北走熱河後,自己留在北京和洋人周旋並費盡心機將洋人弄走後,多次奏請皇兄回鑾而不准,請求赴熱河探視疾病又不允;現在好了,咸豐這一撒手,八大臣輔政也沒有自己的份,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啊?!難道自己的親弟弟還不如遠支宗親載垣、肅順等人可信嗎?難道穆蔭、匡源等外姓人還比自己的親兄弟可靠嗎?

想到這里,奕?的一腔無明怒火頓時燒向了肅順等人:正是這些弄權的小人有意在皇兄面前中傷毀謗,這才會使得自己被日益疏遠;而這些人為了把持朝政,還故意多次阻撓咸豐回鑾北京;現在皇兄病死,這些人竟然不准自己前去奔喪哭奠,真是家奴翻天,豈有此理!

奕?一跺腳,不行,我一定要親往熱河討個公道,弄個明白!

恰在這時,慈禧的密使也到了,皇嫂指示小叔子立刻前往熱河,化解危局。奕?得此信息後,就像吃了顆定心丸——這自家人的江山,豈能讓外人染指?

隨後,奕?立刻上奏行在,堅決要求赴熱河奔喪。肅順等人雖然對奕?防范得緊,但咸豐畢竟是人家的親哥哥,這胞弟來熱河奔喪哭奠,無論怎麼說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是肅順等人非要蠻橫拒絕,弄不好還讓世人懷疑八大臣是有意排擠宗親、把持朝政,反落下自己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