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危機時刻,初握權柄 第16節:9.名不正則言不順,皇權是最大的本錢(2)

由此,鈕鈷祿氏意識到,保住小皇帝載淳的權力,也就是保住自己的地位;而要確保小皇帝的權力,她就必須和慈禧聯合起來,確保最高權力掌握在自己與慈禧的手中,防止肅順等人擅權;必要的時候,兩宮太後實行同時垂簾聽政,防止大權旁落。

事情的發展果然像慈禧預想的那樣。咸豐帝歸天後的第三天,鈕鈷祿氏和慈禧共同召見了八位輔政大臣,商議有關諭旨擬定發布、疏章批閱及官吏任免等事情的處理方法,說白了,也就是朝政大權誰掌握的問題。

兩派的交鋒開始了。

八大臣早有准備,肅順不慌不忙地拿出早已寫好的條陳說:“諭旨由大臣擬訂,太後只管蓋印,不必改動。”

如此看來,八大臣只把兩個太後當成蓋章的機器,具體事情不必過問,也沒有任何的實權。兩個女人都被氣壞了。鈕鈷祿氏這下明白,慈禧的擔憂完全是正確的,八大臣確實沒有把她們放在眼里,如果在這個事情上讓步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在慈禧的支持下,不識漢字、平時見大臣“吶吶如無語者”的鈕鈷祿氏這次鐵下心來,她一改往日“遇事無主見”的作風,與肅順等人針鋒相對,毫不相讓,倒有點“大事不糊塗”的味道了。當然,不善表達的鈕鈷祿氏還是主要依靠慈禧去爭辯,而她則充當了慈禧的堅強後盾。畢竟,要是八大臣今天敢藐視皇權,那明天他們眼里還有皇太後和皇帝嗎?

八大臣沒想到兩個女人竟然如此頑固,雙方僵持爭執了四天之久,也沒見她們有絲毫的軟弱和退縮。這下反是八大臣先退讓妥協了,他們最後商定:文武大臣的奏折疏章須由八大臣進呈兩宮太後閱覽;諭旨須由兩宮太後認可鈐印後方可頒發;朝廷各部尚書、侍郎及各省的總督、巡撫的任用名單由八大臣提出,最後由兩宮太後裁定;其他官員的由八大臣提出候選人名單後抽簽決定,並經兩宮太後認可後方可任命。

由此,兩宮太後雖然不參與具體朝政的討論和處理,但至少爭取到了各朝政大事的最後決定權,盡管這可能只是象征性的。

有人說,肅順等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大的退讓,原因是他們認為兩宮太後身處後宮,旁無依恃,不可能真的和他們爭權,這才會以進為退,做此緩兵之計。但是,肅順等人太大意了,他們的這個讓步終將讓他們嘗到苦果。這兩位年輕的小寡婦,特別是慈禧,可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事實很簡單,鈕鈷祿氏與慈禧兩個人並不是普通的女人,她們是小皇帝的母後,代表著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從曆史上來看,除了那些掌握了實際軍權的權臣可以無視皇權、將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間外,其他人在不具備實力的情況下挑戰皇權,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說到底,肅順等人終究是臣子,和皇太後對著干,他們還沒那麼大的膽。

這一次斗爭很關鍵,鈕鈷祿氏和慈禧先發制人,雖然不能說取得了最終勝利,但她們至少就此站穩了腳根,具備了與八大臣斗爭的合法地位與權力資本。但是,慈禧還不滿意,因為熱河是肅順等人的天下,還無法預料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在這危急時候,她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小叔子恭親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