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太後垂簾,改弦更張 第29節:17.殺猴儆雞,要殺就殺一品大員(2)

好在這時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北走熱河,何桂清才暫時性命無憂。等到慈禧當政,局勢稍微安定後,很快有人重提此事,慈禧也想借此事大做文章,于是何桂清在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被逮入刑部問罪。

當時主審此案的刑部郎中余光綽是常州人,他認為何桂清作為封疆大吏卻不戰而逃,失守城池;為了逃生而擊殺執香跪拜的父老19人,此等行徑實在是天良喪盡、罪無可赦,擬斬立決。這時,在何桂清多年經營的關系作用下,他的門生舊吏、親朋好友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說情並竭力為其開脫,使得這個案件的審判變得錯綜複雜。

這時,慈禧排除眾議,她認為不殺何桂清不足以平民憤,也不能刹住那些封疆大吏、府縣官員遇賊則逃的歪風,于是當年十月下諭旨將何桂清處決。諭旨下發當天,何桂清便被公開斬首。何桂清是太平軍起事以來第一個被朝廷處決的一品大員。此斬既出,百官俱驚,清廷各級官府的綱紀也為之肅然。

第二個撞上槍口的是督辦陝西軍務的欽差大臣、統兵大員勝保。勝保是滿洲鑲白旗人,道光朝的進士,在太平天國興起後,他先後統兵與太平軍及撚軍作戰。在“辛酉政變”中,勝保站在慈禧的一邊,他的積極參與可謂是為政變成功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力保障。按理說,慈禧應該對勝保感恩戴德,即使他犯錯也會網開一面,他何以會在政變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送命了呢?

事實上,在政變成功後,慈禧也曾對勝保大加賞賜,並很快將他升為正二品的兵部左侍郎,並由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升為上三旗的正黃旗滿洲都統,一時間備受恩寵。可惜的是,好運不長,在同治元年(1862年),勝保被授欽差大臣,前往陝西督辦軍務、鎮壓回民起義。這時,曾被他招撫的兩個義軍首領苗沛霖和宋景詩突然反叛,勝保很快被人彈劾“擁寇自重”、“意圖謀反”,隨後勝保便被革職拿問。

在審訊過程中,勝保的其他罪行被一一揭露,比如謊報大捷、在軍隊中攜帶妓女和優伶等,甚至還將太平軍將領陳玉成之妻收為己妾,荒淫無恥,令慈禧大為震驚。更為重要的是,勝保自以為在“辛酉政變”中立下大功,又通過黨護苗沛霖和宋景詩的勢力,不但糜費軍餉無數,反挾制朝廷,漸有不臣之心。由于勝保兵力所在的位置距離京師很近,弄不好便成朝廷的心腹之患,于是慈禧決定對勝保痛下殺手。

于是,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勝保被革職拿問後,于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便被賜令自盡。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慈禧便殺了兩個一二品大員,這對各朝廷大員和封疆大吏們的震動是巨大的。由此,他們也知道慈禧這個女人心狠手辣,不是個好惹的主。

除此之外,慈禧又在同治元年對官員們進行一次嚴厲的考核,即所謂“京察”和“大計”(京官的考核叫“京察”,地方官員的考核叫“大計”,每3年進行一次,同治元年正好趕上)。按清朝的制度,“京察”和“大計”都以“四格”、“六法”作為考核標准:“四格”者,即“才”(才干,分長、平、短三等)、“守”(操守,分廉、平、貪三類)、“政”(政務,分勤、平、怠三類)、“年”(年齡,分青、中、老三類);“六法”者,即“不謹”、“罷軟無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六個指標。經考核後,官員或升或降,或革或黷,其目的在于獎優懲劣,讓各級官員勤勉政務、恪盡職守。

從嘉慶、道光年後,清廷的政風日下,考核的方法固然很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官員們彼此賄賂徇庇、弄虛作假、虛與委蛇的現象也是司空見慣之事。對此,慈禧也略有所知,于是她決定利用這次考核的機會對吏治進行嚴厲整頓,以淘汰那些不稱職的官員並提拔有干勁、有進取心的官員安排在重要崗位上。

既然是慈禧親自動手,那次考核就要動真格的了。考核結束後,年老體衰的內閣學士巴彥春、平庸無能的光祿寺卿雷以誠及品行敗壞的光祿寺少卿范錄典,被同時勒令退休;而才華出眾、耿介正直的潘祖蔭;敢做敢為、膽魄過人的左宗棠等人則得到了擢升。慈禧的新君上任三把火,盡管不能一改往日之頹勢,但也算是有所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