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太後垂簾,改弦更張 第36節:21.誅殺安德海,太後頭上敢動土(1)

21.誅殺安德海,太後頭上敢動土

同治八年(1869年),正當撚軍回亂漸次平定、慈禧當政順風順水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一件令她大丟顏面的事。這件事呢,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說“不大”,是因為不過殺了個太監;說“不小”,則是因為被殺的太監是慈禧最寵信的安德海。

這個安德海,又名“小安子”,他模樣長得清秀,加上從小就聰明伶俐,又精于察言觀色,善于逢迎,因此很快在那些木訥愚笨的太監中脫穎而出,最後被慈禧發現並得到重用。安德海自幼學過一點文化,還懂一點藝術,因此最討慈禧的歡心,以至于他後來常借著接近慈禧的機會納賄招權,而很多官員知道這個小太監在慈禧面前說話管用後,也紛紛奔走其門,利用各種機會勾結安德海,以謀私利。

在慈禧的寵信下,安德海也日漸猖狂,不知道自己的斤兩了。這時間一長,安德海亂政的事情便傳了出去,就連經常入宮的恭親王奕?都難以忍受。據說有一次奕?去見慈禧,而慈禧和安德海說話正在興頭上,竟然推辭不見。奕?後來得知後,大感恥辱,他恨恨地罵道:“我要是不殺了安德海,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朝廷綱紀!”

安德海得知後十分恐懼,于是經常借著各種機會在慈禧面前說奕?的壞話,以挑撥兩人關系——據說奕?被摘掉“議政王”的帽子,從中便有安德海的挑唆之功。就連年幼的同治小皇帝,都知道安德海和母親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系,由此對安德海非常憤恨。有一次,小同治還親手做了一個小泥人,背後寫上安德海的名字,並用小刀削掉泥人的頭。旁邊的太監問他這是干啥,小皇帝怒氣沖沖地說:“殺小安子!”

後來安德海不知道是不是活膩了,他覺得老待在北京十分無聊,于是便央求慈禧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出城去四處走走。由于慈禧此時十分寵信安德海,便答應讓他去廣東置辦宮廷織物。在得到慈禧的恩准後,安德海便帶著一群隨從出了京城,沿著運河南下。

小安子這次出來,雖說不是衣錦還鄉,但機會難得,自然要把威風擺足,玩個痛快。當時他們分乘兩艘大船,船頭掛著一面三頭鳥旗,船尾掛著龍鳳旗,船的前面還站著一隊士兵,船艙中則是安德海帶著的小太監乃至僧人、女樂等幾十人,這群人穿著高貴,氣派非凡,一路上還敲敲打打,熱鬧非凡,生怕別人不知道。

安德海作為頭領,那更是十分囂張。他每到一處,就聲稱自己是朝廷欽差,奉太後之命南下辦事,地方上如有招待不周,就立刻摔碗翻盆,手下的這些人也群起鼓噪,弄得下面的地方官叫苦不迭——誰也沒伺候過這麼難伺候的爺啊!

等到安德海一幫人進入山東境內,很快便有人將此事報告了山東巡撫丁寶楨。各位看官,你想那丁寶楨是什麼人物?他原本是咸豐三年的進士出身,為人剛正不阿,做事一向勇威果斷。當年僧格林沁在山東剿撚的時候,對待地方官員極其傲慢,他見巡撫以下官員是從來不給座的,下面的官員懾于僧王的威勢,也是敢怒而不敢言。當時正好升任山東按察使的丁寶楨,他碰巧有事要去拜訪僧格林沁。在去之前,他也聽說了僧王的規矩,于是便先讓人轉告僧格林沁:“要是設座就來見,不設就不見!”手下的人勸他不要得罪僧王,免得惹下麻煩,但丁寶楨堅持要把這話傳到。僧格林沁得報後,大為驚怒:一個小小的山東按察使,居然敢跟自己提條件!他倒要見見這是何方神聖!不料丁寶楨來後果然非同尋常,他那不卑不亢的氣度,讓僧格林沁也為之折服。

再說丁寶楨得到太監出巡的事情後,十分震怒。他早就聽說過安德海宦官亂政,早就想為國除害,可惜沒有機會,這次倒好,安德海送上門來,那還能放過?于是丁寶楨立刻傳令德州知府趙新,讓他將安德海的招搖情形即時彙報,如遇有安德海不法之事,就立刻擒拿。趙新官小膽也小,他不敢動手,只是將安德海過境的情況彙報了丁寶楨。丁寶楨得報後一面向朝廷參奏安德海之事,一面令東昌知府程繩武追趕安德海將他們拿下。程繩武也害怕得罪慈禧太後,他帶人尾追了安德海3天,但一直不敢動手。丁寶楨等了3天沒見回報,隨後又派總兵王正起率兵追趕,終于在泰安將安德海等人擒獲。

安德海被解送到濟南的時候仍舊十分囂張,他大聲叫嚷說:“我是奉皇太後之命南下,誰敢冒犯我?!你們亂來,這是在自尋死路!”丁寶楨大怒,命人掌嘴,將安德海打得滿嘴血花。隨後,丁寶楨決定不等朝廷命令,而是按照清廷“太監不得出都門,違者就地正法”的祖制,將安德海等人徑直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