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太後垂簾,改弦更張 第35節:20.敲山震虎,慈禧大鬧議政王(2)

周祖培等人見到這諭旨後,也是十分震驚:他們本以為慈禧不過一時之氣,稍作懲戒,沒想慈禧竟然直接將奕?一擼到底,革去一切差使,這不是釜底抽薪,讓整個朝政亂套嗎?胡搞嘛!

但在慈禧的嚴旨之下,周祖培也只能給這個諭旨稍加潤色,然後下發。此詔一發,無疑是給朝廷丟了顆大炸彈。對于慈禧的諭旨,滿朝文武,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外省督撫,大多數人都反對慈禧的這一做法並要求恭親王複職。眾多大臣的強烈反應,也大大出乎了慈禧的意料。

更要命的是,惇親王奕誴親自上書為六弟奕?辯白:“恭親王自做議政王辦事以來,並沒有聽說過什麼大的劣跡,只不過是聽說在皇太後召對的時候,在言語詞氣之間有一些不恭罷了,這些事情是小過錯,又大都是傳聞,何必大動干戈。如今參劾的罪名沒有真憑實據,如果皇太後非要罷斥奕?,恐怕這事傳聞中外後,徒增議論。”

惇親王奕誴是咸豐的五弟,當時是“奕”字輩中最年長的親王,此人的豪爽性格前面已經提及(而且一貫沒有城府),如今他出面籲請,慈禧就不能不考慮了。

恰在這時,事件的發起人蔡壽祺反被陝西巡撫劉蓉戳穿了他曾經在四川招搖撞騙並遭到原四川總督駱秉章驅逐的舊日劣跡。此事一出,朝野上下更是一片嘩然。由此,慈禧也感到壓力太大,不得已之下只好作出妥協。隨後,兩宮太後召見了奕?,在召見過程中,奕?也很識相,他一見這二位皇嫂便立刻伏地痛哭,而慈禧見羞辱奕?的目的已經達到,便也就坡下驢,讓奕?“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但免去他“議政王”的頭銜,以示懲戒。

到這里,這次風波也就算告一段落。奕?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事情會搞成這樣,或許他開始的確沒有把深宮中的兩個嫂子——兩個女人——放在眼里,但這一次,他總算是知道她們、特別是慈禧的厲害了。

慈禧和奕?到底有什麼矛盾?野史中曾記載過這樣幾個事情,一個是說有一次慈禧與奕?兩人因政見不同而吵了起來,慈禧憤而怒斥奕?:“你事事與我為難,我要革你的職!”奕?卻不甘示弱地回敬說:“臣是先皇第六子,就算太後能革我的職,也不能革我皇子的身份!”

也有說奕?每次入宮議政,太監在給太後和皇上獻茶時,慈禧也會命給奕?獻茶。有一天,召對的時間長了點,而慈禧又忘了讓太監給奕?獻茶,結果奕?一時忘了尊卑,就徑直拿起案上的禦茶喝了,喝到一半,奕?才發覺這是小皇帝的禦茶,趕忙放了回去,而奕?的無意之舉則被慈禧記了下來,並認為是有意挑釁小皇帝和太後的權威。

再有,奕?在被兩宮太後召對時,有時會因沒聽清楚或沒聽明白而請慈禧重述一遍,這往往被慈禧認為奕?是佯裝沒有聽到,有意捉弄並輕侮自己;還有的時候,奕?和太後意見不同的時候往往高聲抗辯,這讓慈禧感覺到奕?因聲望漸隆而對她們日漸傲慢無禮;小叔子成天在外面風光,以為她們在深宮中什麼都不知道並看不起她們這兩個女人,這非常傷慈禧的自尊心,由此才會有這一場風波。

在這個事件中,經過慈禧這麼一鬧,奕?完全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以至于權力大為削減。更糟糕的是,奕?遭此打擊後,銳氣也被削減了不少,進而使得洋務運動趨向保守,這讓剛剛起步的中興大業未免大打折扣。

回想數年前政變成功之時,慈禧對奕?是何等恩寵,幾乎一日三封,恩上及故母,下及子女,何等風光!不想3年之後,慈禧這麼一翻臉,所有恩賞便可在一日之內灰飛煙滅,蕩然無存。世態炎涼,人情淡薄,這大概也就是權力與政治斗爭的殘酷性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