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祖師爺不賞飯”的平庸少年 第9節:典入"云和堂" (4)

或許有人會問:云和堂不也是堂子嗎?那麼梅蘭芳是否也兼而陪酒呢?關于這個問題,近年學者有比較一致的看法。我們看許多當時的記載稱梅蘭芳為"梅郎",這里就含有"歌郎"——也就是私寓弟子的意思。民國九年(1920年)《順天時報》刊印的日本人聽花的專著《中國劇》里有一段話如下:像姑俗呼相公,乾隆初興之于北京(天津也有,品格至卑),專以侑酒鬻色為營業。自道光至光緒中葉,營業最盛。相公年齒,多在十二三歲以上,二十歲以下,十五歲前後者最多。眉目清秀,宛如處女。其住所曰私寓,或稱堂子。向在前門外韓家潭附近。操是業者,有時登台演劇,其不善歌舞者,則每日侑酒陪客而已。其性質與娼寮殆無異也。當時王公富人,為之惑溺者,頗屬弗鮮……今日名優中,如時慧寶、王瑤卿、王鳳卿、朱幼芬、陳葵香、梅蘭芳、姜妙香、王蕙芳等,均系私寓出身,亦像姑時代之傑出者也……我想在這里說明的是,聽花寫這段話的時候是民國九年,這時經過了辛亥革命,堂子、私寓成為不乾淨的名詞了,可是在清朝,梨園界並沒有這個意識,這是社會風氣使然。當時有一個風氣是要定期選"明僮",揭"花榜"。梅蘭芳所在的云和堂,人稱擁有"十二金釵",明明是男孩,卻指稱為"金釵",當時大家司空見慣,並不覺得有何不妥。有一張"十二金釵圖"是京劇演出史上的重要照片,直到今天還在史料性、研究性的著作中反複出現,不過再也不用"金釵"這個詞了。

迄今為止,我沒看到過關于梅蘭芳當年如何侑酒的描述或記載,只知道他的表兄王蕙芳經不起誘惑,沉湎于此。王蕙芳比梅蘭芳大三歲,在云和堂里更成熟些。早年在藝術上,梅蘭芳和王蕙芳人稱"蘭蕙齊芳",可是後來,王蕙芳在藝術上漸漸不行了,這里就有個在云和堂如何自處的問題。從上述引文可知,當時堂子里的私寓弟子有兩類,"其不善歌者,則每日侑酒而已",可以想見,梅蘭芳不在其列。日本學者波多野乾一在《京劇二百年曆史》中寫梅蘭芳到云和堂後,接著是這麼寫的:私寓弟子,雖以侑酒為業,多習藝為後來計。

梅蘭芳每天的主要精力是用在學藝練功上的,否則是不可能練就一身本事的。關于這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幺書儀研究員在他的著作《晚清戲曲的變革》里是這麼分析的:不過,梅蘭芳的時運好,他適逢作為"娛樂業"的"堂子"走向衰敗的時期,這使他有可能避免了深入"歌郎"一途。他進入演藝界,正是"後三鼎甲"打造的看重京劇藝術的時代,同時,木訥的性格也使他受益匪淺。這些因素,使他沒有步走紅"歌郎"王蕙芳的道路,而有機會選擇在藝術上展開自己的生命。

在梅蘭芳享大名之後,那位說他"祖師爺不賞飯"的朱師傅,覺得很難堪。俗話說"冤家路窄",有一次,朱師傅在後台見到梅蘭芳,打招呼說:裙姊呀,對不起,當年我有眼不識泰山……這時梅蘭芳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師傅,您快別這麼說,就是因為您說我祖師爺不賞飯那句話,管了我的事了,否則我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呢。您促使我去下死功夫,去苦練真本事,因此這話得翻過來說,我要好好感謝您呢!就這樣,梅蘭芳以勤補拙,"笨鳥先飛早入林",從而拿到了一張梨園行的"入場券"。後來,戲班子里的這碗飯,梅蘭芳怎麼會越吃越香,越吃越好,並且成為角兒的呢?我下一講講他如何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