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梅孟往事 第27節:在謠言和傳聞的背後(1)

3、在謠言和傳聞的背後

梅蘭芳同孟小冬住在北京東城內務府街的一條胡同里。在此之前,梅蘭芳和福芝芳拍過一張照片,畫面上是一個坐椅面,一個坐椅背,均側面對著鏡頭。梅孟同居後,照此樣式也拍了一張。這是一種隱喻,表示梅蘭芳有心,讓孟小冬在梅家享有同福芝芳一樣的地位,這就給了孟小冬極大的安慰。當然,孟小冬從此就用這樣的尺度,來衡量梅蘭芳對自己的感情和態度,此是後話。

他倆同居得到了王明華的支持。這位梅大奶奶重病住在天津,自知將不久于人世,見梅孟二人合得來,便把"兼祧兩房"的希望寄托在孟小冬身上(思再按:此時為1926年秋冬之際。王明華歿于1928年)。于是梅蘭芳就在無量大人胡同梅家本宅,和孟小冬所住的內務府街之間,交替來往,過起了上海人所謂"兩頭大"(思再按:指兩位夫人並列,不分大小)的生活。

坐落在內務府街小巷里的梅孟愛巢,起先不為外人所知。為了安全起見,孟小冬很少拋頭露面,當然也就停止了登台演出。如此蟄伏一個時期,卻不見張宗昌有什麼動靜,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根據策劃者的計劃,由余叔岩去跟張宗昌斡旋過了。張宗昌捧余叔岩,後者是"大帥府"常客,常在一起打牌。這個土匪司令妻妾眾多,聽余叔岩說孟小冬"名花有主",而又是歸于梅蘭芳,便息事甯人了。梅孟張宴宣布同居是在1926年秋冬之際,而在1927年初,張宗昌調離北京,被張作霖派到南方會合孫傳芳同北伐軍打仗,此事便進一步平息。張宗昌後來在蔣介石、馮玉祥的聯合進攻下,節節敗退,所部被白崇禧收編,再也沒能回北京;而且沒過幾年就在濟南遇刺,一命嗚呼了。

孟小冬躲過一劫,又同梅蘭芳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我聽長輩講,1928年的一場義務戲,在楊小樓大軸《大登殿》里,由梅蘭芳飾王寶釧、尚小云飾代戰公主,那天梅蘭芳形容明顯消瘦,嗓力也捉襟見肘,對此大家驚呼是否"梅"要被"尚"壓倒了?各種謠言由此而出。好事者將此與孟小冬掛起鉤來,說這個"來曆不明"的人是來害梅蘭芳的。其實這與孟小冬毫無關系,更無關乎其家世和來曆。

不過這里有必要補上一筆關于孟小冬並非孟家血統的說法。

孟小冬本姓董,原住漢口董家巷,後來遷到橋口滿春茶園附近。她父母為滿春茶園的流動演員包伙食以為生計,育有五個女兒,沒有男孩兒。1912年,孟七率子孟鴻芳、孟鴻壽、孟鴻榮、孟鴻群、孟鴻茂,即孟家班一干人等,從上海一路巡演到漢口,演出地點在滿春茶園,吃飯包給董家,演員則分別住進附近各民宅。當時孟鴻群是單身,就住在董家,相處得很好。董家的五個女孩兒中,最小的叫若蘭,聰明俊俏,非常討人喜歡。孟鴻群經常帶她到後台去玩兒,誰知這四五歲的女孩對皮黃一下子就入迷了。孟鴻群擅長老生,有空就隨意教她幾句,又誰知若蘭耳音好,學得快,更可貴的是嗓音很正,因此孟鴻群益發喜歡這孩子,及至三月演期一過,要轉碼頭了,便對這個孩子依依不舍。董家窮困,五個女孩兒本來就養不起,于是父母就讓若蘭認了干爹,聽憑孟鴻群把她帶回上海了。

董若蘭到了孟家班,大家都稱她"小董"。她向舅父仇月祥磕頭學藝始于1916年,三年後登台,首次跑碼頭到無錫演出時,年方十二,當時廣告登她的名字是"筱冬",即"小董"的諧音。孟家班自然要冠以孟姓,這就是"孟小冬"的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