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梅孟往事 第28節:在謠言和傳聞的背後(2)

這個傳說,同後來沈寂和張古愚先生文章的說法倒是一致的。這兩篇文章于上世紀90年代分別發表在《上海戲劇》和台灣《申報》上。作家沈寂先生在文章里披露,上世紀50年代初,他到香港杜公館訪問孟小冬:

我提起孟氏的名伶世家,不知道她是出于對我的信任,還是另有原因,竟然告訴我有關她自己的一段身世秘史(或許已不是秘密,而我卻是第一次聽到,估計很多人並不知道)。她目光黯然,神色苦澀。"我非孟氏所生……"只說一句就停口。

我當然很是驚愣,也不便多問。然而這句話對我始終是個謎。

曾經主編《半月戲劇》《戲劇旬刊》的張古愚先生也說,1922年,孟小冬回到闊別十年的漢口,獻藝于湖北路怡園,在此期間曾到橋口董家住宅尋找親生父母,誰知已然物是人非。

孟小冬還對朋友說過她不是山東人,而是北京人。1950年代孫養農寫了《談余叔岩》,孟小冬作序落款署名為"宛平孟小冬"。這是否也在表明她同孟家班的來曆不同?

就此,我曾專門去問了孟小冬的侄子、著名花臉演員孟俊泉。他說,並沒有從前輩口中聽到這樣的說法。孟小冬在京時,住在東四三條的一所四合院,把母親即孟鴻群的夫人張氏,以及其他親戚從上海接來同住,幼小的孟俊泉當時也住在這里。當時是孟小冬養著全家,這是事實。至于孟家是否另有宛平原籍?孟小冬為何不落款自己山東籍?孟俊泉說他不知情。

其實小冬姓董姓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初將此拿出來說事之人的動機,是想在"假"字上做文章。"假"的、"來曆不明"的"下三濫"孟小冬,又怎能同福大奶奶滿蒙貴族的前世相提並論呢?"捧福派"力圖以此證明,孟小冬既然"來曆不明",就會動機不純,是一個勾引、毒害梅蘭芳的害人精。

"捧福派"中堅分子齊如山將自己的強烈不滿,遷怒于"撮合"梅孟的"始作俑者"楊小樓和余叔岩。這一腔怨氣,從他《談四角》一文中對楊小樓和余叔岩的貶低和嘲諷之語里,可見端倪。此處不贅。電影《梅蘭芳》里有一個以齊如山為生活原型的角色叫"邱如白",影片中他站在梅孟之戀的對立面,確有事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