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3節:國家最高機密,鄧穎超竟也毫不知情

·國家最高機密,鄧穎超竟也毫不知情

專門委員會會議的內容,是國家的最高機密之一,對此,周恩來的要求極其嚴格。好多人都知道,會議內容,即使是自己的家屬也不能知道。按照要求,會議文件必須直接由本人簽收。里面涉及到的關鍵數據,比方說工程進度,設備數量,試驗爆炸的時間等,交給印刷廠時都是空白的,印好以後再填上去,並密封送出去。即使在印刷的時候,不僅要由文件起草者送到保密車間,而且要監督從揀字、排版、印刷的全過程。最後,還要把排印的清樣燒掉,把制成的鉛字印刷版拆掉。送文件的不是一般的通信員,必須是保密員再加專委辦公室的一個工作人員,而且必須兩人一起送去,交簽收者本人簽收。會議結束後,所有的文件包括底稿,任何個人都不能保存,全部密封起來,交存專委會的一個專門保密室。辦公室的文件,根本不可能帶出辦公室,每天下班前,必須將文件封進保密文件包,然後密封送到保密室。

張愛萍曾講過這樣一件事。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他在總理家中彙報工作。彙報完後,鄧穎超埋怨說:"你們說了好長時間的事,原來就是原子彈試驗,怎麼之前連我也不告訴?"張愛萍笑著說:"總理說這項工作要保密,我也不敢違反紀律呀。"之前,有一次,張愛萍在參加專委會議後,要去會見外賓,周恩來說,把你的兜掏一掏、翻一翻,一個字一片紙都不要帶出去,免得泄密。臨近試驗前的一段時間,周恩來特意交待張愛萍,不要再安排外事活動。

這些事對我影響很大。後來,我在實驗場兩次看到氫彈的當量是300萬噸,這個數字沒公開之前,不管誰問我,我都不會說。

1962年年底的時候,有人直接給周恩來、羅瑞卿寫信說,原子彈兩年之內搞不出來。為此,中央責令國防科委、國防工辦組成"聯合工作組"到二機部檢查工作。名稱叫"聯合工作組"而不叫檢查組,其中隱含著深意,但這個舉動還是引起了二機部的緊張。好在最後的結論是樂觀的,兩年計劃可以完成。

時間進入到1963年,周恩來又主持召開了第四、五、六次中央專委會全體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討論解決有關首次核試驗的兩年規劃和今後工作安排以及有關設備制造、原子靶場、建立政治部和增設衛生防護等問題。

周恩來在專委第四次會議上說:"在座各位同志和專委會的委員都負有極大的責任,但主要的責任還在二機部的黨組書記、部長和副部長身上。"這也是針對兩年規劃的爭論來說的。

在3月21日召開的第五次會議上,劉西堯彙報了"聯合工作組"對二機部工作的初步看法,總體上肯定了二機部此前提出的兩年規劃。周恩來揭示了派出"聯合工作組"的原因:第一,蘇聯專家撤走以後,完全靠自力更生,遇到很多困難;第二,因為工作需要,(宋)任窮同志調走了,增加了困難;第三,正在國民經濟遇到嚴重困難的時候,二機部大部分單位又處在最困難的地方(三線),客觀上也增加了困難。

同時,他又肯定了二機部的工作。他說,二機部在"大躍進"以來,沒有搞亂,沒有出亂子。有了規劃就有了軌道。要有信心,要相信中國人民的智慧,原子彈一定能夠搞出來。周恩來針對二機部的工作,提出要做到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性,要求有平凡而偉大的風格,要有終身為這門事業的思想","高度的科學計劃性,要求一環扣一環,采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克服松、散、亂、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