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7節:"文革"中的周恩來如何支撐核發展計劃?(2)

在那樣的局面下,能發出批評奪權派的聲音已經很不容易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把一些處境困難的中央專委委員接到中南海保護起來。這期間,周恩來還囑咐秘書轉告受到沖擊的二機部部長劉傑堅持住,不能承認反黨、反社會主義。

張愛萍曾回憶:"恩來同志如同保護許多同志一樣竭盡全力救我于水火。在羅瑞卿同志突遭厄運時,恩來同志派我去大西北基地指揮第三次原子彈試驗,這當然是工作的需要,但也有很濃的保護色彩。在揪斗成風時,他又任命我為總理聯絡員,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處理部院合並的事宜,這雖然也是勢在必行,但也有讓我避開風口浪尖的意圖。可是,我終于在他力不能及的情況下,被投入了一個秘密監禁人的地方,被扣上了一長串置人于死地的大帽子。"

為防止"造反派"的奪權行為干擾尖端武器研制,周恩來與毛澤東商定,首先在國防工業等相關系統實行軍管。

正是由于周恩來的傾心維護,1967年的5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的加工裝配以及試驗准備工作才全部完成。5月9日,周恩來主持第十八次專委會,要求6月20日之前做好氫彈試驗前的各項准備工作,並于6月1日至10日,陸續提出六七月份試驗場和煙云經過地區的詳細的氣象資料,再決定試驗日期。

6月初,正在准備氫彈試驗的關鍵時刻,七機部一個名為"九一六"的"造反派"組織居然占據了國防部大樓。由此可見,盡管三令五申,國防工業系統也不可能成為世外桃源。6月3日,周恩來讓秘書通知"九一六"派:立即撤出,如不撤出就不予接見。當晚10時至次日凌晨4時,周恩來接見國防工業系統群眾組織代表和軍管會代表,指出:七機部"九一六"在國防部搞"萬炮齊轟聶榮臻"是錯誤的,你們要承認錯誤。批判領導干部可以,但不能揪斗,必須給他們足夠時間去工作。現在,中央有任務下來了,就要把批判往後推遲。不要搞疲勞戰,以免造成事故。

周恩來的講話,使"造反派"多少有些收斂。

1967年6月12日,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小會,研究氫彈試驗的時間等問題。為加強領導且保護聶榮臻,周恩來說:"聶老總,恐怕還是要請你去一趟羅布泊,可以嗎?"聶榮臻心領神會地回答:"義不容辭!"

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中國進行的第六次核試驗。

12月10日,周恩來召集中央專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研究即將進行的第七次核試驗問題。針對"文革"中的派性斗爭,周恩來下了命令:"一切兩派爭論都要停止,服從最高利益,全力以赴,形成整體。"基地有人說,現在為試驗,試驗後再算賬,再造反,這是錯誤的。要去掉派性,增強黨性。

在周恩來的精心指導和安排下,12月27日,我國第七次核試驗取得成功。

時間進入到1968年,派性斗爭已是難以調和,國防工業受到的干擾越來越嚴重。

4月20日,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對國防科委、國防工辦、七機部等單位的代表說:"要允許別人犯錯誤,不要把別人一棍子打死。國防科委幾位副主任有錯誤,要幫助他們改正。趙爾陸同志死了,有人還要打倒他。說句公道話,這個同志一直在後勤工作,勤勤懇懇。活的要保,死的也要保。聶榮臻同志我很熟,我們是老戰友,毛主席要我幫助他。不能說國防科研、生產中有壞人,領導就一無是處。國防工辦、國防工業部門做了很多事情是合乎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在國防科研、生產、教學上也是做得對的。各有中心,各有重點,不然,我們的東西怎麼能上天?現在國防科研、生產、教學急需組成班子,不能再等了。生產上不去,我很痛心,再不能耽誤了。應該趕快結束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