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8節:"文革"中的周恩來如何支撐核發展計劃?(3)

7月初,國防科委機關"造反派"誣蔑聶榮臻"捏造毛主席最高指示和林副主席指示,從政治上陷害毛主席、林副主席"。黃永勝、吳法憲據此寫報告給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及"中央文革小組"。為保護聶榮臻,7月11日,周恩來在報告上策略地批道:聶榮臻同志有錯誤,但"他還不是一個搞陰謀的人"。

1968年12月11日、13日,周恩來召集中央專委會會議,聽取錢學森關于"東風3號"中程地對地導彈的試驗報告。14日,他向毛澤東建議批准這次試驗,並說:"試驗結果,無非成功或失敗,即使失敗,也可在發射過程中取得改進根據,以利再試。"

12月27日,我國用自行研制的"東風3號"導彈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新的熱核試驗。

在"文革"亂局中,周恩來始終堅持召開中央專委會會議,以保證尖端武器試驗穩妥可靠、萬無一失。他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核試驗關系重大,絕不能有一絲一毫馬虎,我們國家窮,做什麼事,都要考慮到,略有失誤,都會加重人民的負擔。"正是由于貫徹了周恩來的指示,我國的"兩彈"試驗和外國相比,事故最少,傷亡最小,成功率最高。

1970年2月8日,周恩來提出,要在國內搞核電站,要靠發展核電解決上海用電問題。後來,他又指示說,二機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彈外,還要搞核電站。

在籌建核電站的同時,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上天"准備工作也進入緊張階段。

1970年4月24日晚,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0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當天,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試驗下水。

毋庸諱言,由于"文革"的干擾,尖端武器試驗確實出現了一些事故。對此,周恩來並沒有責怪參試人員。他一方面指示暫停試驗,另一方面要求大家坐下來認真總結經驗,找出失敗的原因,再繼續試驗。

"九·一三"林彪事件後,周恩來利用有利時機,重新啟用了一批干部和科學家。

1972年5月18日,周恩來被醫生確診患有膀胱癌。但他依然抱病多次主持中央專委會會議。

1974年4月12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一次特殊的中央專委會會議,審查二機部一座核材料生產工廠的建設調整方案,並討論清華大學的試驗性核電站工程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這也是周恩來主持召開的最後一次專委會議。這次會議審查批准了上海"728工程"(即後來的秦山核電站工程)的建設方案。在這次會議上,他一再告誡:"要想到21、22世紀,要為子孫後代著想。"他關心的不僅是核武器,他的目光更遠大,已經考慮到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用核能來解決電能不足的問題,造福更廣大的人民群眾。

此後,周恩來被病魔摧殘的身體,已支撐不起中央專門委員會的工作。令他欣慰的是,中國在1975年11月26日,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

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星這一系列成功,都離不開周恩來的精心指導。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告別了他終生奮斗的世界,留下了他未盡的事業,以及他對中國尖端科技事業的永久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