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5節:林彪說:"原子彈一定要響,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它燒響了。"(1)

·林彪說:"原子彈一定要響,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它燒響了。"

張愛萍回憶說,政治局開會,有些人提出上馬,也有些人提出下馬。有一部分人說,蘇聯專家撤走以後,我們的科學技術不行,再加上建國剛開始不久,我們的工業還落後,沒有蘇聯的技術援助干不成,所以要下馬。又不能不搞,又說等我們國家初步建設起來後再搞。另一部分就主張上馬,主要是陳毅、聶榮臻、葉劍英、賀龍等幾個元帥。

如果將爭論的雙方劃成陣營的話,軍方的態度是鮮明的。陳毅元帥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的話很具有代表性:"中國人就是要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這句話雖然廣為人知,但與陳毅針鋒相對的接下來的一句話卻不為人所知:"老總啊,你還是把褲子提上吧,光著屁股是搞不了原子彈的。"這樣的話在沒飯吃的年代,並不難理解,更不能說是完全錯誤,但在原子彈成功後,似乎被有意掩蓋了。

劉少奇則建議把原子能工業的基本情況搞清楚了再確定。據張愛萍回憶,他在華東軍區的老上級陳毅專門找他交待調查任務。張愛萍的態度也很明確,再窮也要有根"打狗棍"。但他對陳老總說,自己只知道皮蛋、雞蛋、山藥蛋,不懂原子彈。這就是張愛萍的性格,實話實說。張愛萍當時主抓的是核基地建設,核研究的事有人在抓,他不願意摻和。再說畢竟知根知底,說話也隨便些。陳毅的話說出來也很直接,不懂你不會學啊?誰一生下來就會?言下之意,你不能光為原子彈研制搞後勤,該你出頭的事,你得出頭啊。說歸說,下級服從上級是部隊的傳統,張愛萍不能拒絕。再說了,陳毅也不僅代表他個人,他是代表中央在點將。也許,事先就考慮到張愛萍有可能拒絕,所以才由他的老上級陳毅出馬點將?

張愛萍接受任務後,先找了第二機械工業部(即原子能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劉西堯、劉傑等人,後來又找了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所的副所長朱光亞等組成了調查班子。下去之前,他們就定下了四個問題,一是你的任務在全局中處在什麼位置?二是目前的進展如何,遇到了什麼難題?三是解決難題需要什麼條件?四是滿足所需條件之後,最短完成任務的時間?四個問題環環相扣,目標清晰,從跑遍二機部的機關、廠礦和研究所,到拿出給中央條理清楚、數據充分的報告,僅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這樣的效率不可謂不神速。在今天,建一個公園的可行性報告,一個月也不一定搞得利索。

這次調查回來之後,張愛萍當然要向國防部長林彪彙報,林彪的態度同其他幾位老帥的意見完全一致,同樣很堅決。他說:"原子彈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響,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它燒響了。"

這份名為"原子能工業建設的基本情況和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長達五千言的報告得出如下結論:關鍵不在于投入,而在于組織協同;不在于再投入多少,而在于如何挖掘各部門的潛力;不在于爭論上馬下馬之利弊,而在于如何行動,才能搞成。

接著報告明確提出,由中央和國務院出面,統一協調各中央局、各部委、各省市和各軍兵種,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大協作、大會戰,1964年進行核爆是完全可能的。

在這里,不必再引用這份報告里有關各部門應完成的任務是什麼和必須投入的設備有多少,也不必重溫報告建議中央組織部在全國范圍內抽調技術專家、領導骨干、醫療及後勤保障人員;部隊支援基建;能源部門解決能源供應;有關省區解決生活供應等內容,僅就報告對"1964年"這個時間點的准確判斷,即可知這份報告所具有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