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7節:張愛萍親自坐飛機,升至8500米高空試驗(1)

·張愛萍親自坐飛機,升至8500米高空試驗

負責核爆取樣的伊爾-12飛機當時的正常飛行高度是6000米,而穿云取樣要求飛8000到10000米。飛機改裝後,才飛到8500米。張愛萍接到報告說,那好,我也去坐坐那架飛機。向他彙報的北京空軍作戰部副部長惲前程就說,"你不能上去。"因為總參的副總長、核試驗委員會的主任上飛機試驗,要報軍委批准。張愛萍說:"我不上去,我怎麼知道你們究竟行不行啊?"張愛萍叫惲前程不要上報,但惲前程不敢做主,還是上報了。吳法憲說:"他要上去,你就陪他上去吧。要好好檢查飛機,保證安全。"就這樣,他穿了一件棉軍大衣,坐在了領航員的位置上,要飛行員指給他看高度表。在8500米高度上飛了一圈,飛行員問:"還要不要再轉一圈?"他說:"你們需要轉就轉吧。"在這個時候,他把自己放在了普通一兵的位置,一切從工作出發,一點也不擺什麼臭架子。這次飛下來,他對惲前程說,我心里踏實了。

他自己親臨一線,對別人也就相當嚴格。曾任張愛萍秘書的李旭閣說,對那些彙報時拿著稿子念的人,或者執行任務拖泥帶水的人,他一點兒也不客氣,正彙報著也會給你難堪,讓你下不來台。發現問題,他會直接點名,張三李四,一點兒也不含糊,更不會遮遮掩掩。因而才有這樣的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張愛萍聽彙報講話。說到底,對工作要不是這麼抓,那第一顆原子彈怕是響不了。

有人計算過,從1960年第一枚導彈發射開始,只要他在前頭,很少會有不成功。程開甲也說過,張愛萍主抓的項目,很少失敗。因此有人稱他為"福將",命硬得很,能撐得住局面。他的兒子張勝就此曾向他發問,他回答得很簡單:"沒有竅門。一是下去,二是過細。"他總是在重大行動前一個月就到位了,親臨現場,事必躬親,諸事無遺。從不事到臨頭匆忙上陣,聽聽彙報,念念稿子就萬事大吉。

"東風-5號"發射前,檢驗部門說,油路上像是有個陰影。這是要負責任的,于是起了爭執。張愛萍說先去搞清楚。結果,七機部的一位副部長親自爬進發動機艙里,折騰了好幾天,檢查出一根鞋帶。不要小看一根鞋帶,如果堵住油路,後果是什麼不堪設想。鞋帶怎麼進去的,接著查。原來是有個裝配人員丟了鞋帶。張愛萍發話,以後進裝配車間,統統把鞋帶解下來。這樣的規定,據說到現在還在執行。

這里哪有什麼訣竅!張愛萍從不搞什麼投機取巧。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

到了1964年9月,中央開始考慮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機了。當時有為國慶獻禮的說法,周恩來說等送走參加國慶慶典的外賓之後再說。

1964年9月25日上午,張愛萍、劉西堯等向聶帥彙報了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准備工作進展情況,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決策。因為中央專委第九次會議召開時,聶榮臻在外地,沒有參加。9月27日,張愛萍和劉西堯返回基地,當天下午即向基地全體參試人員傳達了中央專委第九次會議精神。也就在當天晚上,張愛萍在他帳篷門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響"字。按照張勝的說法,"響"字在他父親住進帳篷不久就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