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8節:張愛萍親自坐飛機,升至8500米高空試驗(2)

能體現那個艱苦歲月浪漫精神的,不僅僅是這一個"響"字。在蘇聯專家未撤走之前,為了保密,各個單位都是按編號命名的。張愛萍去了之後,覺得這也太沒想象力了。馬蘭原是邊、遠、窮的戈壁灘,東距羅布泊試驗場區250公里,北靠天山、往南不到20公里的地方是博斯騰湖。這里只有很少一點馬蘭草,當地人叫馬蘭灘。看到盛開的馬蘭花,張愛萍說,這里就叫馬蘭吧。將戈壁灘上的一個地方命名為馬蘭,是生命張力的傳揚。二十一基地靠近孔雀河,盡管河水苦咸,張愛萍說孔雀開屏寓意成功,就叫"開屏"吧;兵站建在靠近有泉水的地方,泉水周圍甘草繁茂,就命名為"甘草泉"。女同志集中生活的地方,就叫"馬蘭村"。

10月4日,正式試驗用的"596-1"原子彈裝置全部運至馬蘭試驗基地的主控站裝配工房,作為備份的"596-2"原子彈裝置,則放在烏魯木齊的專列上待命。張愛萍考慮到羅布泊試驗場區的早期規劃是蘇聯幫著搞的,對這個地區相當熟悉,便命令運輸組當即想辦法隱蔽核彈專列。當時,試驗場區人來車往,晝夜不停地布置著各種效應物,一百米高的鐵塔已經樹起來了,明擺著要有重大的行動。所以,臨試驗之前,專列又從烏魯木齊轉移到了內蒙古額濟納的東風基地,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酒泉基地。專列在基地東部的古日乃蘇木(堿廠)掩蔽起來。

10月9日,原子彈試驗委員會根據試驗場區的天氣預報,建議將正式試驗的時間定在10月15日至20日之間。10日凌晨3點,張愛萍簽署了一份試驗准備工作情況及試驗時間建議的書面報告,僅派李旭閣一個人飛往北京,呈送給周恩來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