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9節:酷愛攝影(1)

·酷愛攝影

當時,張愛萍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兼職——核試驗攝影組組長,還提出了"大快人心搞攝影"的口號。我當時在他的指揮下,具體負責各效應大隊攝影的組織工作,主要還是搞好核試驗效應的攝影任務。他看到我布置任務有點困難,于是提出在臨試驗前召開各效應大隊攝影分工大會。他指名要求各效應大隊主要負責同志帶領攝影員出席。開會那天,他整整齊齊穿戴好上將軍服,坐在台上主持會議。他讓我這個攝影記者給各效應試驗大隊的領導,都是將軍級、校官級的人物講攝影的要求,主要任務是布置各效應試驗大隊拍攝零前零後的對比照片。每一個試驗項目都必須有對應的照片,在試驗後要毫無遺漏地上交。要不是這麼辦,我一個人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在這麼莊嚴隆重的會議上,由我這個攝影記者講解攝影工作,是我從事部隊攝影工作40年來的頭一遭。到會的領導認真聽、詳細記,對我來說也是人生中絕無僅有的經曆。

事後想來,多虧他牽頭布置,任務才圓滿完成。遺憾的是,關于這次會,沒有留下照片。核試驗後,我帶著成功的喜悅,回到北京將照片整理後,用榮寶齋裝裱書畫的最好材料,專門做了有數的幾套大四開攝影集,按照國防科委提出的秘密名單,專人簽名領走了。這本核試驗的生動圖集,由于涉及國家機密,我這個具體操作者也沒能留下一本。我只記得名單里有幾位政治局委員,還有幾位元帥。

張愛萍之所以這麼重視攝影,是與他自己的攝影經曆有關。他在少年時代即喜愛攝影,那時買不起相機,只能偶爾借用別人的相機。1936年在陝北保安,斯諾背著一架便攜式相機,這再次喚醒了他少年時的攝影夢想。抗戰爆發後,正在抗日軍政大學任教的張愛萍,接受黨的派遣,秘密到上海擔任江浙省委軍委書記,組織敵後游擊戰。

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他買了一本《柯達攝影術》的小冊子。此後,這本小冊子他一直帶在身邊。

上海陷落之後,他轉赴在武漢的中共長江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工作。

1939年初冬,張愛萍任新四軍一個支隊的司令。在皖東北洪澤湖的一次反敵頑戰斗中,張愛萍得到了一架繳獲的照相機。可惜,這架照相機里沒有膠卷。而當時淮北敵後的條件非常艱苦,也找不到膠卷可裝。但就是這樣一架相機,後來還讓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要去了。


1941年初,在攻打蘇北泗陽縣的戰斗結束後,他走進舊仁樂鎮的一家照相館。在交談中,他得知照相師傅老秦孤身一人,便說動老秦參加了新四軍。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行軍打仗都是步行,他卻專門為老秦找來一匹戰馬,馱載照相器材。建國後,張愛萍出版的《江淮敵後烽火》攝影集的部分照片,就是用老秦的座機拍攝的。

1941年底,張愛萍率部轉戰蘇北途中,繳獲了一台半舊不新的德國蔡斯相機。從此,這架相機與左輪手槍一樣成了他的另一件戰斗武器。他曾說過:"一張好的照片,能鼓舞士氣,激勵斗志,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1943年,他拍攝了一幅照片,取名為"補軍衣"。寒夜里,油燈下,一位婦女正飛針走線。拍攝時,照明只有一盞小油燈,用慢速,光線柔和,突出了銀線穿梭的瞬間,體現了根據地軍民的魚水情誼。

《陳家港之戰》也是這一年拍攝的,是一張難得的佳作,被譽為他的代表作。他說:"那算什麼代表作?我不過是如實記錄了戰斗的一個側面而已。我當時負責指揮陳家港戰斗,主要精力當然要放在打仗上。拍照片的時候戰斗已接近尾聲了。大部隊打進陳家港,我和指揮所也跟著趕上去,順手就拍下了這張照片。說起來輕松,實際上在戰斗沒有打響之前,我作為指揮員已到前面看過地形,哪里可以拍照,哪里可以隱蔽,早已心中有數。照相機和槍炮一樣也是戰斗武器,對于我來說一樣也不能少。"

1958年5月,他去廣東、福建視察部隊,曾專門為先進戰士拍照,並取名"戰士贊歌"登載于當年8月的《解放軍畫報》上。1962年,他視察華北部隊,又為先進戰士的孿生兄弟拍了合影照,刊登在《人民日報》。相機不僅是他宣傳先進、鼓舞士氣的戰斗武器,而且是拉近與戰士距離的心靈利器。

1963年,張愛萍到蘭州軍區視察,正逢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召開,官兵們希望他能夠接見。他高興地答應了。不料在接見高潮中,他一時興起,竟出列與軍區記者一起拍起照來,邊拍邊和記者說:"咱們是同行。"到發圖片稿時,竟沒有張愛萍接見的鏡頭。沒辦法,只能發排文字稿。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張愛萍拍照時,為了選擇適當的角度和距離,只顧端著相機往後退,不慎掉到河里。他身體全濕了,可相機一直舉過頭頂,安然無恙。這些事例說明,他愛好攝影的深度。

他拍攝的照片不僅記錄了戰斗的艱苦,軍民的情誼,戰士的風采,還留下了一段中美友誼的佳話。那是在1944年8月的一天晚上。一架美國B-29型轟炸機(俗稱"超級空中飛行堡壘")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被日軍地面炮火擊傷,飛機墜落在敵人盤踞的湖垛鎮附近。時任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的張愛萍,當即命令戰士和民兵展開營救。與日軍激戰近4個小時,終于救出了五名盟軍戰友:薩沃埃中校、奧布賴思上尉、斯特爾馬克中尉、盧茨中尉和布倫迪奇上士。營救戰斗中,我軍機槍班長李紹義和戰士周仲昆、朱良、朱長林等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