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1節:八一電影廠為1966年國慶,拍了大型彩色紀錄片……(2)

1966年3月11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主持召開中央專委第十五次會議,討論兩彈結合試驗的問題。中央專委辦公室副秘書長劉柏羅問道:"這次試驗是真試還是假試?"

周總理說:"當然是真試,要在8月底前完成一切准備工作,核工業部和導彈工業部互派工作組深入有關研究院、工廠進行落實工作,國防工委負責檢查落實。"

1966年6月30日下午2點40分,周恩來在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的回國途中,親自到達酒泉導彈試驗基地,檢查、了解首次核彈與導彈結合飛行試驗的准備情況。

1966年9月28日,周恩來以中央專委名義,向導彈試驗基地發去電報,明確指出:"這次試驗是核爆炸試驗,用導彈運載,在大陸上進行,這在國際上是創舉,要確保質量,絕對可靠,絕對安全,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不能出事,出了事影響太大,不單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首先要把合練切實搞好,保證不要出事。"

周恩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有前車之鑒。那是在1961年,我國自行設計的"東風2型"導彈進行第一次試驗發射時,升空不久,軌道出現偏離,竟一頭栽了下來。

檢查原因是,發射前不被重視的17項試驗等,都必須被確立為發射前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做不完這17項試驗,不准赴靶場進行飛行試驗。

科研人員經過無數次反複計算、推敲和試驗。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4個月,"東風2型"導彈發射成功。這一切都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到第一顆原子彈發射成功之前,就出現了中國有子彈沒有槍的議論。可實際上,我們已經先有了槍了,只是外邊不知道而已。

"東風2型"試驗成功了,但周恩來仍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實際上,導彈本身已裝有自毀裝置,如果在導彈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無法正常飛行,可由地面指揮發出指令將彈體炸毀。同樣,核彈頭也裝有保險開關,如果導彈彈體自毀,則保險開關處于關閉狀態,不會引起核彈爆炸發生核裂變。周總理曾對"兩彈"專家們說:"進行這樣的試驗,我總是不放心,怕掉下來,二、七機部(即後來的航空航天部)研究一下,七機部保證不掉下來,二機部(即核工業部)研究萬一掉下來,保證不會核爆炸。"

毛澤東對這次試驗也相當重視,因為自從中國塔爆原子彈之後,西方評論就諷刺說,中國有彈無槍。意思是說,中國只有原子彈卻沒有發射工具,打不出去,就形同虛設。毛澤東在1966年10月24日,專門召見聶榮臻和錢學森,聽取情況彙報。當毛澤東聽到發射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時,笑著說:"誰說我們中國搞不成導彈核武器,我們不是搞出來了嗎?……"臨別,毛澤東說:"……這次要准備打敗仗,打了敗仗也不要緊,接受教訓就是了。"

這次試驗,帶有核彈頭的導彈從酒泉火箭發射基地發射後,按照預定程序有一個轉彎,再飛向羅布泊核試驗場。導彈飛行軌跡經過的城市和村莊,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以防空演習的名義,進行了人員疏散。

周恩來特別關注彈道經過的蘭新鐵路邊有5萬居民的柳園地區的安全,專門詢問:"落到那個地方的可能性有多大?"後來,經過計算,可能性十萬分之六。但為了萬無一失,仍然全部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