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4節:核爆前的准備工作、內容,究竟是……(1)

·核爆前的准備工作、內容,究竟是……

核爆炸除了化學分析之外,還有一種物理測驗,就是核效應試驗。如果說化學分析側重在是定性分析,確認是核爆炸;那麼核效應試驗就是側重定量分析,核爆炸能造成多大的破壞。同時,為核防護,甚至是核條件下的軍事行動積累成功案例及經驗。也就是什麼條件下能防止核輻射傷害,運用什麼常規手段在核襲擊後采取軍事行動。

因此當年的核效應試驗成果屬于絕密,直至今天有些項目和數據仍然在保密之列。因此,人們對于核效應試驗知之甚少。

核爆試驗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核效應試驗之前要布放效應物等,同樣需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為此,我國專門成立了一個70辦公室來處理核效應的相關事宜。

程開甲回憶說:"那時候,我們都住在帳篷里面。地表溫度是可以燒雞蛋的,溫度很高。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很好的水,吃孔雀河的水,孔雀河的水里面鎂元素成分很多,吃了呀,就是瀉肚子,瀉得很厲害。但是又沒有別的水源,只能吃這個水。那時候要拉來普通的水回來,那是寶貝得很。有時候一個哈密瓜拉來,這個瓜皮子都要啃光,寶貴得很。"

工程師房士良回憶當時的情況說:"住帳篷吧,實際上當時連個床也沒有,把地坯那個鐵鍬一鏟,鏟一溜壕溝往兩邊一翻,從羅布泊打一些蘆葦來,就往地下一鋪,一個人發一個毛氈,被子就往上一鋪,白天太陽一曬,里面像蒸籠,這到晚上就又特別冷,那可真是當'團長'了,凍得呀縮到一起。"

除了酷熱,寒冷,風沙之外,在羅布泊最要命的實際上是干燥。初來這里的人基本上都會流鼻血。這種惡劣的氣候條件不但影響到儀器設備的使用,連人生存都是大問題。上海制造的示波器到了場區以後,常常出現水土不服。在上海還一切正常,到了新疆有些電容器因為干燥就開裂了。總之,毛病不斷,壞了修,修了壞,以至于每天晚上要加班修理。

有一首詩曾廣為流傳:"頭頂烈日,明月做營帳,饑餐沙礫飯,笑談渴飲苦水漿。"

運送核效應試驗物同樣艱苦。不論你要去哪里,走的都是搓板路。一路顛簸,腸子都要被顛出來。到了目的地卻下不了車,這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從大河沿火車站到核試驗基地生活區二百多公里,中間兩次翻越天山;從基地生活區到核試驗場區駐地三百多公里;從場區駐地到效應試驗作業點現場一般是幾十公里;從駐地到孔雀河拉水往返百余公里。風沙迷途,荒涼酷熱,不僅考驗人的體力,也考驗著人的耐力。


人們常說,羅布泊地區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不僅要搞核效應建設,而且要就地取材自建營區。但當時的人們精神面貌好,越是艱苦,斗志越是高昂。我還記得有這麼一首歌曲:"我們戰斗在戈壁灘上,不怕困難不怕強梁,任憑天空多變幻,哪怕風暴沙石揚,頭頂烈日,冰雪宿營帳,饑餐沙粒飯,笑談渴飲苦水漿,我們戰斗在戈壁灘上,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那時候人們的精神狀態,完全是忘我的,如今想來仍神往不已,興奮莫名。

第一次核試驗時,從零後不到一分鍾炮兵發射穿云取樣傘起,到零後15天,完成了全部效應試驗成果的回收。由回收的成果看,首次效應試驗與首枚武器試驗一樣是成功的。效應項目取得了豐富的資料。試驗布設的750個測點,基本上都記錄到了信號。

真正大規模的核效應試驗是在第二次核試驗。

1965年3月20日,周恩來在專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說:"在效應試驗方面,要搞清楚在空中、地面、地下各種條件下殺傷和破壞威力的半徑。總之,凡是通過試驗應該得到的科學知識,我們都要得到,空中的、地面的、地下的、有堅固防禦的、沒有堅固防禦的,都要得到。要設想得全些,周到些。對普通土、半堅硬土、堅硬土、破壞、震動等都要搞出試驗數據。我們反對核訛詐和核威脅,不主張搞幾百次核試驗。因此,我們的核試驗都要從軍事、科學、技術的需要出發,都要做到一次試驗全面收效。"後來,"一次試驗,全面收效"成為曆次核效應試驗的指導方針。

遵照周恩來的指示,聶帥領導國防科委,在首次核效應試驗的基礎上,組織以10個兵種(後、空、海、炮、工程、裝甲、通信、防化、鐵道、軍科、二炮。後來因任務不多,軍科空缺,二炮從炮兵中分離出來,1969年後二炮成為獨立的效應大隊)、八一廠為主,26個部、委、院、社、局(建委、農林、水電、鐵道、電子、電力、建工、糧食,衛生工業研究所、農科院)參加的效應大軍,10個效應試驗辦公室對應10個效應大隊。並在第一次核試驗取得初步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驗規模,為便于指揮,確定了歸口管理的原則,即參加和效應試驗的地方系統各單位的試驗項目,按照課題性質歸口于各軍兵種的計劃之中;地方單位按業務性質歸口于軍事系統內管理。

1965年5月14日,首次原子彈空爆試驗時,共有11個大單位,19個單位,2010人參加核效應試驗。

這次參試效應項目由第一次核試驗時的22項發展到81項。除軍內各單位的試驗項目外,地方系統的試驗項目如人防工程(當時由公安部歸口管理)、地下鐵道、地面建築、工業與交通設備設施、郵電廣播線路及各類物資商品等也參加了試驗。對于生物、武器裝備效應試驗除繼續探索其毀傷規律外,已經開始考慮簡易防護措施的防護效果。這次試驗首次開通了一條由爆心東西各60公里處穿過爆心實施無線通信的電路,以檢驗核爆炸對無線通信的影響。工程兵對防護工程內的系統進行了動態試驗。總參軍訓部在爆後還組織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分隊和公安消防分隊在沾染區進行了帶戰術背景的演習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