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5節:核爆前的准備工作、內容,究竟是……(2)

效應物布設在爆心投影點周圍四公里的半徑內,供給各類效應物361種、17152件,其中效應動物983只,飛機18架、快艇3艘、雷達3部、火炮37門、裝甲車輛14台、各類工事193個(永備工事14個、裝配式野戰工事15個、土木野戰工事164個)、工業與民用建築13棟、模擬水壩1座、地下鐵道區間縮鼻試驗工號1個、橋梁3孔、電子器件62種。全部效應試驗共使用測試儀器1761台。

原國防科工委副參謀長,曾任核武器試驗基地副司令員的張英回憶說,以某次空爆為例,布放的效應物有40輛坦克、15架飛機、兩個火車頭、兩艘快艇、兩枚地對地導彈、幾百門火炮,以及眾多的兵器,動用的儀器設備上萬台(只)。第一次氫彈試驗,建工部建有兩棟二層別墅,鐵道兵在有關單位的協同下,施建了一段地鐵和兩個標准的地鐵車站,與北京的地鐵一模一樣(後來,北京地鐵的修建就充分考慮了防核襲擊的情況)。效應物中還有海軍艦艇的防護大門,空軍的飛機防護洞庫等。工程兵構築的各類工事和戰壕延續數百公里,工程浩大;坦克、軍艦等武備內,各類工事中,以及戰壕里、地面上不同距離、不同方向的不同部位,還布放成千上萬只動物,這一切都是模擬戰時種種情況安排的。

在第二次核試驗之前,曾出現了一段曲折。當時,各方面准備工作都已准備就緒,也就是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中央專委也已經決定,爭取在預見中的第一個好天氣進行試驗。

這次核試驗的"零時"原本定在1965年5月8日上午9時。一早,張愛萍就率領指揮部人員上了白云崗觀察所。前一天已經布設好了效應物,投彈的轟六飛機已掛彈完畢,正在待命起飛。真是"天有不測風云",當天試驗場區高空風偏偏轉成了偏東風,而核試驗最忌諱的就是出現東風。指揮部正在緊急研究對策時,周總理來電話指示:"這種風向將會導致蘑菇云往西飄,而西邊的巴基斯坦是我們的友好國家,所以,試驗必須暫時停止!"遵照周總理的指示,只好暫停試驗轉為待命,另擇有利氣象再試。

試驗轉為待命並不意味著一切停止,"零前"各方面的准備工作要重新進行准備。比如,由于戈壁灘水質不好,早晚溫差較大,效應試驗用的動物有相當一部分發病或死亡;實驗用的植物有一部分枯萎或枯死;實驗用的水果近半數壞掉,余下的均干軟;部分機測和電測儀器及電台的干電池等電源電壓下降或不能再用;由于風沙影響,部分野戰塹壕、交通壕被沙土填塞,深度減小,等等。這就要求在待命期間,各效應試驗單位必須對有關動植物,效應物、精度較高的設備,以及種種有時限性的東西,采取必要措施與臨場監督護理工作。對已損耗的器材和缺少的動物做及時補充,不足部分加以調整解決。

1966年12月28日第二次塔爆的時候,效應試驗的大致結果如下:

裝甲車輛和火炮出現了嚴重和完全破壞;效應工程承受了較大幅度的超負荷壓力,暴露在地面以上的工事,向爆心的一面都遭到了嚴重以上的破壞,甚至是被徹底摧毀,背向爆心的防護門則安然無恙;混凝土重力壩被攔腰截斷,450米處被打碎成五大塊若干小塊,散落在壩後的不同距離上,最遠的被拋出35米;鐵路橋梁的混凝土橋墩自基礎處斷裂傾倒,鋼筋混凝土梁嚴重酥裂,兩空梁被拋出。另外,穿爆心的短波通信信號中斷10秒鍾,超短波通信中斷了兩秒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