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古代美女文化的時代變遷 第17節:第一節 中國古代美女評價的時代變遷(10)

"雅供"篇講的美女家庭居所的內部陳設。衛泳在這一篇倒是又想起了貧富差別問題。大戶人家的美女,"錦衾、褥、畫帳、繡幃,俱令精雅。陳設有序,映帶房櫳";而家境稍差的美女,"或力不能辦,則蘆花被絮茵布簾紙帳,亦自成景"。

"博古"主要是談女子學識的重要。衛泳在這里一不小心就露出了他的大男子主義尾巴。他主張女子讀書識字,主要是為了女子具有一種儒雅之風,以備與男子談述歌詠。但他又認為,女子讀書多了,長了見識,未必就是好事。"博古者未必占便宜",所謂"白首相看,不下堂者必不識一丁","然女校書最堪供役",意思是說,那些白頭偕老的夫妻,多是一些目不識丁,沒文化沒見識的人;而那些滿腹經綸的藝妓,卻是最能供男人賞玩的。

上述六篇,除第一篇"隨緣"外,不足以使衛泳的觀點稱奇。從第七至第十三篇,衛泳的美女觀確有許多悖于傳統的閃光點。如在"尋真"篇,衛泳認為,美女有態、有神、有趣、有情、有心,"然得神為上,得趣次之,得情得態又次之。"至于得心,則異常困難。"故曰:九死易,寸心難。"衛泳還認為,男女之間一旦動了真感情,往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不若暫時籠鳥瓶花點綴光景,到頭來各奔前程,大家不致耽誤"最好。

所謂"及時",講的也是紅顏易老,應該及時行樂的意思。"美人自少至老,窮年竟日,無非行樂之場。""紅顏易衰,處子自十五以至二十五,能有幾年容色。如花自蓓蕾以至爛漫,一轉過此便摧殘剝落,不可睨視矣。故當及時。"但衛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美人遲暮"、"人老珠黃"論者。衛泳認為,如果把美女的人生分為少、壯、半老(中年)三個階段,則每個階段的美女都有各自的韻味特色:

少時盈盈十五,娟娟二八,為含金柳,為芳蘭芷,為雨前茶。體有真香,面有真色。及其壯也,如日中天,如月滿輪,如春半桃花,如午時盛開牡丹,無不逞之容,無不工之致,亦無不勝之任。至于半老,則時及暮而姿或豐,色漸淡而意更遠。約略梳妝,遍多雅韻。調適珍重,自覺穩心。如久窨酒,如霜後橘。如老將提兵,調度自別,此終身快意時也。衛泳的這個觀點,對當時乃至今天普天下看重容顏、多愁善感的女性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安慰。

"晤對"講的是與美人相處的一種意境。"焚香啜茗清談心賞者為上,諧謔角技攜手閑玩為次,酌酒鋪肴沉酣潦倒為下。晤對何如遙對,同堂未若各院。畢竟隔水閑花、礙云阻竹,方為真正對面。一至牽衣連坐,便俗殺不可當矣。"在"鍾情"篇,衛泳表達了對真正愛情的愛慕。"王子猷呼竹為君,米元章拜石為丈,古人愛物,尚有深情。倘得美人而情不摯,此淑真所以賦斷腸也。"衛泳主張男人對女性要予以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情要深。"故喜悅則暢導之,忿怒則舒解之,愁怨則寬慰之,疾病則憐惜之。他如寒暑起居,殷勤調護,別離會晤,偵訊款談,種種尤當加意。"在"借資"篇里,衛泳又成了一個女權主義者。"美人有文韻,有詩意,有禪機",並不僅僅是"捧硯拂箋"、助男人興致的藝妓或性奴。美人的一顰一笑,皆可以開懷暢想。特別是"臨去秋波那一轉,正今時舉業之宗門",能參透者,則"文無頭巾氣,詩無學究氣,禪亦無香火氣。"衛泳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末清初滿漢民族矛盾比較尖銳的時代,"招隱"篇中,衛泳也想學魏晉時代的隱者,但他認為隱的上界是所謂"色隱"。即尋求一才貌俱佳的美女"把臂入林,把白日消磨。"這種色隱與那種"深溺如世之癡漢,顛倒枕席,牽纏油粉者"有霄壤之別。如果終日沉溺于女色,"則不為桃源而為柳巷矣。不曰買山而隱,卻要買山而埋矣。"在《悅容編》最後一節"達觀"篇中,衛泳公開為"好色"辯護,認為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虛偽的妄言。衛泳大膽表達了兩個值得注意的觀點。一是對男性社會傳統的"色乃禍水"論予以嚴厲駁斥。衛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