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古代美女文化的時代變遷 第18節:第一節 中國古代美女評價的時代變遷(11)

好色不誠,是為自欺者開一便門矣。且好色何傷乎?堯舜之子,未有喜、妲己,其失天下也,先于桀、紂。吳亡越亦亡,夫差卻便宜一個西子。文園令家徒四壁,琴挑卓女而才名不減。郭汾陽窮奢極欲,姬妾滿前,而朝廷倚重,安問好色哉?二是對所謂"色能傷生"的觀點提出異議。唐末五代號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著有《警世》一詩特別著名: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里仗劍斬丈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稍早于呂洞賓的唐代詩人孟郊也曾把美女比作傷人的"利劍"。孟郊有《偶作》一詩曰:"利劍不可親,美人不可近。利劍近傷手,美人近傷身。道險不在廣,十步能摧輪。情愛不在多,一夕能傷神。"①

在魏晉以降看重養生的修道者看來,好色縱欲則必傷生短命,遠離女色、清心寡欲則為養生之道。衛泳卻提出相反的觀點:

若謂色能傷生者尤不然。彭未聞鰥居,而鶴齡不老。殤子何嘗有室,而短折莫延。世之妖者、病者、戰者、焚溺者、劄厲者相牽而死,豈盡色故哉?人只為虛怯死生,所以禍福得喪,種種惑亂。毋怪乎名節道義之當前,知而不為,為而不力也。倘思修短有數,趨避空勞,勘破關頭,古今同盡,緣色以為好,可以保身,可以樂天,可以忘憂,可以盡年。

衛泳的大膽言論,說出了天下登徒子們的心里話,古今好色者都不禁要拍手叫好。雖然說衛泳的觀點不一定"句句是真理",但他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與傳統相悖的觀點,總比那些"好色不誠"的偽君子不知要高出多少!同是清初、同是江南,號稱"中華五千年第一風流才子"的李漁(笠翁),也是一位特立獨行、敢于發表不同于傳統美女觀的奇人。李漁祖籍浙江蘭溪,出生于江蘇如皋。父親李如松經商致富,希望兒子走科舉從政的道路,但李漁卻在鄉試中幾度名落孫山。李漁40歲的時候舉家遷入杭州,改走"人間大隱"的道路。康熙五、六兩年,李漁先後得到喬、王二姬,對其細心調教,而後攜帶二姬為首的一幫美女,巡游于各地達官貴人之間作娛情之樂。

李漁著述較多,他的美女觀集中體現在傳世之作《閑情偶寄》一書中。該書分"聲容"、"頤養"、"飲饌"、"居室"、"種植"、"器玩"、"詞曲"、"演習"八部,最令人感興趣的是第一部"聲容部"。

"聲容部"共分"選姿"、"修容"、"治服"、"習技"四篇,全部都與美女文化有關。在"選姿"篇,李漁依次討論了美女評價的四個方面:第一是肌膚。李漁認為,在評價美女的諸標准中,肌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肌膚要白皙,"婦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婦人本質,惟白最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