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古代美女文化的時代變遷 第32節:第一節 中國古代美女評價的時代變遷(25)

楊慎甚至"胡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諸妓擁之游行街市"。②

康海"常與妓女同跨一蹇驢,令從人赍琵琶自隨,游行道中,傲然不屑"。③祝允明常醉妓館,攜妓狎游,欲求書畫者,"使女妓掩之,皆捆載以去"。④他們狂狷悖俗,縱酒狎妓,"浪游維揚,極聲伎之樂",借此表示對禮法的蔑棄。

重情輕理的人文主義思想,反映在文人學士們的言行中,就是對異性的愛慕與同情,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這種在當時難能可貴的平等意識,在眾多青樓文學作品中時有流露。如梅禹金《青泥蓮花記》就為曆朝200多名妓女立傳,這在當時是破天荒的事,⑤在該書卷八末尾更借妓女史氏之口道:"凡倡,其初不必淫佚焉。或托根非所,習慣自然;或失足不倫,淪胥及溺。人之無良,一至此耳。間有臨中流而海岸遂登,薄虞淵而日車始稅,即頓漸不同,要其從道固一也。"充滿了對風塵女子的同情、尊重、認同。余懷的《板橋雜記》錄明末秦淮名妓35人,分"雅游"、"麗品"、"軼事"三卷,對那些操守高潔、臨難不苟的風塵妓女表達了由衷的欽敬。①

公開以"異端"自命,抵牾儒家傳統觀念的傅山,對妓女的看法更為大膽:"名妓失路,與名士落魄,赍志沒齒無異也"。②

俗話說:惺惺相惜。文人學士對名妓大膽詠贊,為其樹碑立傳,這種行為放在600年前的唐代,也許是一件尋常事;在600年後的今天,也很有可能被視為邪說異端。但在當時環境下,體現的卻是士階層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對美女品評標准的變化。如果沒有這些文人學士的呼籲和造勢,明末眾多青樓名妓的人性便難得舒張,明末青樓名妓整體的文化素養、才情色藝,也不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明末青樓名妓大多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她們風姿綽約,不同流俗,真正能夠欣賞她們才情的,當然不會是泥古不化的偽道學家,也不會是俗不可耐的庸官俗賈,而只能是滿腹才華的文人學士。

文人與名妓互為知音,相互傳名。在"濡沐詞章翰墨,吟賞山水煙霞"之中,久而久之,難免擦出愛情的火花。晚明時期,名妓與文人名士的聯姻,始終是文壇和青樓史上的一段佳話。其婚姻的成功率、影響力、婚後雙方的感情關系、婚後的文化氛圍和生活質量等,被認為是此前(包括唐代)望塵莫及的。③理清了明代美女文化發展的背景脈絡,對有明一代美女評價標准的曆史變遷也就相當清楚了。明初至中葉,占統治地位的美女評價標准,自然是由正統的理學家們說了算。據《古今圖書集成》所收曆代節婦烈女的人數統計,明代有節婦烈女35829人,為中國曆代之最。枯燥的數字背後,可以想象有多少雙充滿落寞和絕望的淚眼。明中葉以後,美女的評價標准已經是由文人學士們來拍板了。明代中後期的美女評價標准有四大特點:一是在唐代乃至之前一直頗為看重的華麗張揚之美經南北兩宋的淡化,到此時已基本為清雅、內斂所取代;二是明代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加重視美女的才藝,直到明末,由于江南大批美女的湧現,文人們對容顏的要求才趨于苛刻(馬湘蘭能夠進入秦淮八豔陣容,典型地說明了這種評判標准的變遷過程);三是小巧玲瓏型美女備受青睞(這當然是因為江南水鄉大多數美女都以小巧玲瓏型為主,李香君應該是典型的代表);四是青樓女子取代宮廷美女成為時尚的領導者,青樓文化的繁榮超越南宋,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