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二任 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9)

跑馬地與快活谷

戴維斯任內修建了跑馬地,為香港以後的賽馬、騎馬活動打下了基礎。

在英國推行殖民主義擴張的全盛時期,英國式的賽馬在世界許多地區流行。香港的賽馬就是英國人首先倡導的。《南京條約》簽訂不久,香港舉行過賽馬。根據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的記事冊所載,1842年和1843年,香港舉行過兩次賽馬。當時香港還沒有馬場,比賽是借用澳門的馬場舉行的。最初的賽馬完全是一種體育活動,有跳欄和其它馬術比賽,而且一年只舉行一次,因此叫做“周年大賽”。

在早年的香港,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香港政府要員及大商人經常以馬代步,每人往往不只有一、兩匹馬。因此,考察香港早年的賽馬記錄,冠軍馬多半屬于知名人士。例如,香港第三任總督般含的一匹名叫“誘惑”的馬,從1850年起,得過多次冠軍。1853年,大鴉片商顛地的一匹名叫“金手指”的馬,也奪得多次錦標。怡和洋行大老板羅拔?渣甸的一匹名叫“錫克”的馬,從1852年至1856年,連續五年贏得“婦女銀袋”獎。有這些達官富商參與,馬賽自然興旺。由于賽馬逐漸成為經常性的活動,于是,成立了賽馬會。

香港的跑馬場是1844年開始修建的,1848年投入使用,地點選在香港島的黃泥湧。這一帶叫黃泥湧峽,一股山溪從山上挾同黃泥沿峽谷滾滾而來,進入海面,這山溪就叫黃泥湧。溪畔有個黃泥湧村,村民在峽谷種稻田、蔬菜,養豬和家禽,利用黃泥湧的水來灌溉,利用山上的石頭砌牆蓋屋。英國人占據香港後,見這一帶風景秀麗,就在黃泥湧峽山上,開辟英國人的住宅區,建起洋樓。可是,英國人住進後,多數得瘧疾等病,死亡不少。港府認為,這是因為黃泥湧谷的水田滋生蚊蟲,傳播疾病,就硬把村民的稻田草園填掉,強迫村民遷徙。到戴維斯時代,就把填平的谷地辟成為跑馬場。

跑馬地的英文名字就是HaPPy6allEy,意思是快活谷,與倫敦附近一所墳場的名字相同,含有“極樂世界”的意思。1842年至1843年間,許多駐港英軍和商人患瘧疾而死,死後就葬在黃泥湧的山邊,可能因此稱做“快活谷”。現在馬場對面仍然是墳場。

據巴圖所著《別了,港督》一書記載,戴維斯是為了迎合英國商人,修建了賽馬場,並且每個周末都舉行賽馬活動。戴維斯的這一做法,顯然是討好英國商人的舉動。因為這是英國商人們十分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但他卻沒有想到,就是在賽馬場上,英國商人們大大地出了他一次丑。在1845年的一個周末,戴維斯為了籠絡英國商人,表示自己將親臨賽馬場,為比賽的優勝者頒獎。他滿以為此舉必然反響強烈,但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當戴維斯興沖沖地到達賽馬場時,迎接他的即是一個十分冷清的場面。原來那些商人得知此次賽馬是由戴維斯前來頒獎時,竟采取了聯合抵制行動,不讓一匹賽馬參加這次比賽,使戴維斯感到十分難堪。

1890年,賽馬開始有投注,正式變成賭博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馬場修建了觀眾台,跑道增設排水設備,跑道周圈內鋪植了草皮,還可做為高爾夫球場。賽馬會開始廣泛吸收會員,富有的華人也可以成為會員或馬主。

當年,英國《泰晤士報》特派駐華通訊員庫克,曾經記述香港賽馬的盛況:“如果要看良好的舊花樣的賽馬,其中沒有橫沖直撞、勒馬牽缰,而且每一匹馬都是為著競賽取勝而出馬的,恐怕只有到香港來才可以看得到了。”“當我們第一次看見快活谷里的賽馬場,幾乎忍不住地嚷著,這是整個世界上景色最豐富多彩的地方。司令台、看台、馬廄、草坪和一切設備,加上那難以忘懷的午餐和香檳,所有一切都是第一流的。快活谷和維多利亞城之間相距一英里半的馬路上,在賽馬日那天,擠滿了車輛、騎士和行人。”熱鬧的情景于此可見一斑。

引咎辭職

戴維斯任期內最大的風波,是他同大法官曉吾的沖突。他利用總督的特權停止大法官行使職權,以致大法官返英向女王控訴,結果戴維斯因此而引咎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