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93節:六十六天平後蜀(2)

但是,什麼事都有個度。你可以隨便玩女人,但是不要想著隨便去玩趙匡胤。而孟昶本著連柴榮都可以隨便搞一下的決心和魄力,那麼趙匡胤又算得了什麼呢?

話說自古有蜀就有後主,有後主就有諸葛亮。這既然是定式,孟昶也就不例外。他的諸葛亮叫王昭遠,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兩人數十年如一日,親密無間,好到了孟昶的國庫就是王家的倉庫,可以隨便拿,但就這樣,王昭遠還是不滿意。

因為他的人生還有更大的追求——要做真正的諸葛亮,要出川北伐,平定天下!

何況當時川中都有人不服了,當面對他說——你根本就沒有功勞,可都當上樞密使了,不立點功,能堵上眾大民眾的嘴嗎(何以塞時論)?

而且進兵的具體步驟都替他想好了——應該先聯絡好北漢,命令它南下,我們後蜀趁機出黃花谷、子午俗(西安南一百里處),中原表里受敵,那麼關右之地,就都是我們的了。

那還等什麼?王大樞密使急不可耐,和他的孟後主商量了一下,就派出了他的樞密院大程官孫遇,以及興州軍校趙彥超、楊蠲等人,帶著寫好的蠟丸密信去見北漢的皇帝,"令"其出兵,一起攻打宋朝。

但是遺憾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他們君臣間那麼偉大的幻想式的激情,尤其是趙彥超。這人在半路上拐了個彎,把孫遇、楊蠲連同蠟丸密信都交給了大宋皇帝趙匡胤——或許是他覺得千辛萬苦像做賊似的偷渡整個宋朝國境,把信送給北漢皇帝,倒不如直接做賊,把後蜀皇帝和北漢皇帝一起賣給大宋皇帝來得好吧。

于是趙匡胤的煩惱不見了,他終于知道,這個晚上他應該去見西施還是去找貂嬋。當時他仰天大笑——吾西討有名矣!

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11月2日,趙匡胤以後蜀皇帝孟昶勾結北漢共謀犯宋為由,發兵近六萬,分北、東兩路合進收川。其中北路,以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樞密副使王仁贍為都監,統率禁軍步騎兩萬、諸州兵士萬余,自鳳州(今陝西鳳縣東)沿嘉陵江南下;

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歸州路副都部署,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統領步騎兩萬,自歸州溯長江西上。兩軍分進合擊,約期會兵合攻成都。

與此同時,趙匡胤再次顯示了他的寬廣無私博愛仁慈天下為公我為人人的巨型胸懷,他命令從即日起,就在開封城右掖門外南臨汴水的黃金地段,修建一座有五百間獨立房屋的龐大的河畔豪宅,里邊日常用具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要做到房主一到,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然後他命令王全斌和劉光義為他帶個信給孟昶,這就是他為孟昶同志准備的新家,雖然倉促,但是非常有誠意。等你啊,都給你准備好了,預祝你喬遷大喜、居住愉快。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很奇怪,四川怎麼會被人攻陷呢?尤其是從東從北向西攻。要知道,在公元1937年的2月以前,也就是川陝公路全線通車以前,中原內陸入蜀的道路只有三條。

一、金牛道,即眾所周知的"劍門蜀道";二、陰平道;三、米倉道。沒一條道能讓進川的人舒服,何況是頂著槍林彈雨往里攻。

米倉道,是因為它要翻越米倉山而得名,那根本不是人走的路,比陰平道更糟糕,行軍打仗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至于陰平小道,其實那是三國時的鄧艾在自尋死路。別說是從陰平道上滾下來九死一生,根本就斷了回頭路。而且他沒摔死的幾千個滿頭大包的大兵連匹馬都沒有,還打什麼仗?一切都是因為劉禪和諸葛亮的後人太操蛋,才讓他僥幸成功。

剩下來的就只有金牛道了。這條路相對來說好走點,而且路程較近,但要命的是,它又叫"劍門蜀道",記得詩仙李白曾經說過的"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吧,說的就是劍門之險。

但是,"要想得四川,必下劍門關"。你還非走它不可。

古之劍門,指的是距今天的廣元以北五十三公里,南距劍閣縣三十公里的一座東西橫亙百余公里的山脈。其間七十二峰綿延起伏,高入云霄,陡壁斷處兩山相峙如門,形勢險要,因此得名。

這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三國時姜維就是在這里以三萬人馬擋住了鍾會的十萬大軍。曠日持久,相持不下,最後還得鄧艾拼死一搏,從陰平小道繞到劍門後面偷襲,才把蜀漢給滅了。

那麼趙匡胤派了多少人呢?不到六萬,還分了兩路。而他面對的卻是當了三十一年皇帝,在五代十一國里有著巨大號召力的孟昶。他的勝算在哪里?也許他自己也有點心虛吧,所以他在給王全斌和劉光義踐行的宴會上,突然這樣問——西川能取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