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68節:第九十七回茶馬古道(2)(3)

"這麼說他們是周圍山寨里的人?"武克超說。

"也不一定,象他們這樣的也有幾百公里外的。不知道他們馱的是什麼貨,所以很難判斷。"特警回答。

"有一點可以斷定,尼顯東他們在森林里奔波了十多個小時後,已經疲憊不堪,所以就殺人搶馬,來加快他們的行進速度。這說明我們的追趕方向是正確的。"武克超看了一下手表,接著說:"現在已經是八點多了,我們抓緊時間吃點東西,然後連夜追擊。不能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

利用隊員們休息的空隙,武克超又拿出地圖仔細的研究起來,最後他對攜帶電台的特警說:"你馬上與市局聯系,告訴市局領導,我們已經發現敵人蹤跡,尼顯東他們的出境地點不是滄源一帶就是在耿馬一線,請求邊防部隊組織力量在這些地方設防。"

付明濤問武克超,"1號,你這麼肯定他們從這兩個地方處境?"

"不錯,因為這兩個縣與撣邦民族聯合軍控制區的最北邊相連,過了耿馬就楊茂良控制的范圍了,所以尼顯東一定會選擇這一線過境。"武克超肯定地說。

經過短暫的休息,追捕小組披星戴月繼續追趕前面的敵人。天亮以後,付明濤他們發現前面江岸上有一座小院,小院的旁邊向著江對岸的方向有座小木屋,木屋的周圍是用木板圍繞,屋頂是用黑黑的油粘紙蓋住,有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坐在木屋前抽著用粗竹筒做成的水煙。

特警1號對付明濤說:"這里是過江的渡口。"

說是渡口,並沒有船,而是兩條橫在江上的鋼絲繩。兩條鋼索都是一頭高,對岸的另一頭矮,高的這邊是用青石塊壘起來的有兩米高的台子,有一跟粗木樁,鋼索的一頭就固定在木樁上。這就是最古老的渡江工具"溜索"。

瀾滄江大多數江段都處于深山峽谷之中,江水湍急,船在江水里瞬間就被沖走,兩岸人唯一的過江交通工具就是古老的溜索。

老人是看護溜索的,付明濤走上前向老人詢問:"老爹,您老是否看到幾個騎馬的人從這里溜過去?"老人常年與過往的客商打交道,能聽懂付明濤的話,

"不錯,是有這麼四五個人,樣子很凶,是昨天傍晚的時候過江的。"老人說完又抽了一口煙。竹筒里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

說話間有人開始過江了,只見他們從背簍里拿出攜帶的滑輪,滑輪的下面有兩個彎鉤,然後把繩索盤兩個圈,一個圈套在屁股下,一個套在腰上,再把繩索掛到滑輪下的兩個鐵鉤上,用腳用力一蹬岸邊的石階,如箭般射向江對岸。滑輪與鋼索的接觸發出"嗡……"的聲音,轉眼就滑到了江心。人滑到中間段,也就滑到了鋼索的最低位置。此時,人懸在了中間再也無法滑行。此時,溜索的人用手握住鐵索,用雙臂的力量將自己拉向高處。到達對岸後,把滑輪取下來。

付明濤他們看著人們熟練的滑過江去,心想這得需要一定的膽量,下面是奔騰翻滾的江水,把身體懸掛在一跟鐵索上,一般人還真不敢過。

這時候武克超代領大隊人趕了上來,付明濤急忙過去對武克超說:"尼顯東他們昨天傍晚從這里過江了。"

"這麼說我們快追上他們了,這樣的山路夜里騎馬不能走,他們過江後肯定會休息一個晚上,他們距離我們不會太遠了。我們馬上過江,力爭在天黑之前追上他們。"武克超立刻命令隊員們用溜索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