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英雄的另類面孔 第58節:明君也是猛虎(2)

公元626年,李世民事先部署,密令敬德、長孫無忌等率兵伏于玄武門內,乘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過此地,將之捕殺。當天早上,兄弟二人行至臨湖殿,覺得情況異常,掉轉馬頭,東歸宮府,李世民從後面喚住,李元吉回頭張弓即射,連發三箭,因拉弓未滿,箭達不到射程。這時,李世民已將李建成射殺,敬德率數十騎趕來,又將李元吉射墜馬下。這時,李世民的坐騎突然受驚,逃到林中,樹枝將他絆落,李元吉趕到,欲將加害,幸好敬德躍馬而至,將李元吉射殺。李世民派敬德入宮宿衛,皇帝李淵驚問:"今日何人作亂?卿來此為何?"敬德答道:"秦王(李世民)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嚇動陛下,派臣來護駕。"李淵對身邊的大臣悲戚地說:"沒想到今天竟發生了這樣的事,如何是好?"大臣們說:"建成、元吉嫉秦王功高望眾,共為奸謀,今被討誅。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可封他為太子,委以國事就是了。"李淵于是命尉遲敬德出宮宣讀皇帝敕書,玄武門之變暫告段落。

曆來史書都把李建成描繪成陰險狡詐,好色貪功之徒,與襟懷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形成強烈反差。然而透過曆史的黑幕我們可以看到,李建成與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離的。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李建成西渡黃河,攻克長安,又與竇建德相持,沒有讓當時氣勢正盛的夏軍逼近太原,軍功與李世民相比毫不遜色。即便說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戰的經典戰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為在宮闈之戰中敗北的人即使有再經典的戰例,也不會被詳盡地記入史書,頂多是"建成納計,乃克長安"。李建成還有奸淫父姬的罪名,史載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亂後宮"。這條史載記錄很有可能是李世民麾下史官所創,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就這樣評價"宮禁深秘,莫能明也"。總之,李建成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稗史小說中,均以陰謀家身份出現,然而其陰謀卻屢屢失敗。

反觀李世民其人,正史記載他對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謂一忍再忍,直至忍無可忍才起兵事變,是忠義孝悌的道德典范,儼然內聖外王。那麼李世民究竟是否真如史所載,在玄武門之變之前一直在被動忍讓當中呢?從李淵晉陽起兵開始看,《資治通鑒》寫:"……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世民拜且辭。及為唐王,將佐亦請以世民為世子。上將立之,世民固辭而止。"這一段便大有疑點,其實李淵受隋室所迫,早有反意。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劉文靜,李世民只是鼓動者之一,且其軍功至此尚半點未立,那麼這個"皆汝所致"就無從說起了。而且這個"請以世民為世子"的"將佐"事跡並未載于史,更為可疑。

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于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升平景象。但這並不能掩蓋他殺兄逼父的事實。後來在對待高麗問題上,唐太宗也犯過錯誤。貞觀十九年,唐太宗以高麗欺新羅為由,率六軍從洛陽出發,禦駕親征高麗。唐軍渡遼水,在初勝後,卻在安市城遇到頑強阻擊。由于守軍殊死抵抗,使唐軍至九月仍未攻克。時近深秋,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唐太宗被迫班師,數萬將士殞命沙場。唐太宗並不因此次失敗放棄征服高麗的目標,他多次訓命邊關進擾高麗。太宗晚年,他命四川等地伐木造船,以備征高麗之用,結果造成山民暴亂,唐朝動用了數萬大軍,費了幾個月才將起義鎮壓下去。

朱元璋屠戮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代明君還是個前所未見的暴君?很難一概而論。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是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史稱明太祖。他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在很小的時候,以給大戶人家放豬放牛為生,吃盡了苦頭。1344年,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蟲災,疾病到處流行。在這場劫難中,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和長兄,無奈到皇覺寺當了小和尚。